下一代戰機匿蹤 空軍建案9月送審

台灣向後退 wrote:
空軍要開案,看來ADF合作廠商與建軍目標方向有譜了,以後F-35B還需要嗎?
關於用上F414,有機會上EDE or EPE?


F35-B優勢在可以垂發降落,短距起飛,但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因為F35B也因為這樣設計,變成是三種型號中載彈量最低的,最大掛載也就(1500+350)*2,載彈量大概就內艙4枚空空飛彈就畢業了


個人對於台灣下一代戰機需求反倒是能有匿蹤外觀+電戰機的機型,類似F35+EA-18G咆哮者的組合,垂發降落倒不是必須的,能夠短距起降就行了
Mk2k
贊同!! 講得很好; 可能 匿蹤炸彈卡車也挺適合的!! 也不用飛太遠飛很快!! 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就好!! 所以目前的 F16V 構型就很讚了
kaikai0721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引擎一定要夠力以後升級才有空間,日本會不會賣?
alexlin1 wrote:
垂發降落倒不是必須的,能夠短距起降就行了

這兩個講的是同一種設計!
rukawa1
有差吧! 一個是垂直降落,一個是跟一般戰機一樣,只是減少降落時所需跑道的長度。垂直起降的戰機都會有一個推力向下的風扇或噴嘴,而短距起降的戰機則沒這種裝置,明顯設計不同。
也許,如同 IDF 之於 F-16 般

等 ADF 原型機測試完,準備量產時,又說要售我 F-35 了

台灣向後退 wrote:
空軍要開案,看來ADF合作廠商與建軍目標方向有譜了,以後F-35B還需要嗎?
關於用上F414,有機會上EDE or EPE?
天衣神水
不無可能,大概只會得到block 3
peterpan200206 wrote:
回到正題,我看法是仍有機會走類似日本六代機的開發模式:因為不少關鍵技術(尤其是中重型大推力引擎)、資金未到位、甚至連自製還是尋求國際合作的模式都未明,會先開發一台(可能不止)小型的ATD-X作先期技術驗證,之後才根據此機的成果,視實際情況開發出真正的下一代機種。


台灣若能與日本共同開發軍事武器,所有問題早就解決了,問題是日本才不敢與台灣共同開發武器呢,日本仔膽小如鼠,老共叫一叫,他就縮回去了,否則早就把日本潛艦給買回來了!
wrote:
+1 當決定外購後,織女星計畫產出的引擎根本沒地方用,計畫將難以持續,嘴巴上說會繼續研究,但整個計畫估計就停止,頂多留下幾個其他領域用的到的繼續研究。


且覺得外購美系引擎來組裝國產設計新代戰機, 覺得最大問題包括買幾顆引擎先作試作機, 除非這引擎有持續生產可走類似團購, 否則單買10來顆(雙引擎組3-4架原型機)預留2-4顆備存來新開產線, 那投料成本都會灌回引擎單價裏若是孤兒式專案採購的話, 還先不論後續量產採購

何況外購引擎不會是買晶片組裝一只電子裝置/系統般, 如同晶片業者提供接腳腳位等使用說明, 裝置/系統業者原則上都可按說明處理, 再佐以晶片供應商必要支援; 對照外購美系引擎應要業者從頭到尾合作支援, 引擎連動整個機體配置串接, 二邊必會有相關資訊交流, 引擎業者也會知道軍方構型方向配套, 說白了形同讓老美掌握下代戰機發展水位, 這樣到底好不好是疑問

說到韓KF21選用F414引擎系列(先不論合作調整成F414韓國版), 照報載花了四年才拿到首具引擎, 造原型機又花了快二年----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609005735-260417?chdtv
韓國收到首具F414 自製戰機KF-X發動機到位
2020/06/09 中時新聞網 江飛宇

....KAI設計的KF-X ,是一種中型、雙發動機的5代戰機,因為他們需要的是一種中尺寸的大推力發動機,放眼國際航空發動機行業,大約只有俄羅斯克里莫夫、英國勞斯萊斯,以及美國GE能夠提供,其中又以GE的F414性能最好。因此KAI於2016年5月,選擇F414-GE-400K發動機,做為KF-X的動力也是預料之事

====
這還是韓美二國有正式邦交狀況下還花了四年, 與美無正式邦交的台灣下代戰機選用老美引擎要花多久時間取得搞原型機? 五年還六年? 若六年取得, 也差不多2030, 造原型機, 驗證到合格要不要至少再四年才能決定量產?

就算不論引擎取得時間多久好了, 最怕的是軍方作為使用單位需求評估失焦, 甚至只會吃米卻不知米價, 看看近日空軍那只黑鷹構改專用救護機案, 評估老半天預算照空軍初編列僅20億上下, 立法院也過了, 信誓只會走構改不花百億買新機, 玩到後面構改案業者報價是軍方被核定預算二倍以上, 走不下去只好撤案, 就怕買引擎也以為只是買個大型零組件般, 弄到眼高手低
KF21研發花了2000億台幣,66架新造F16V是2300億台幣,下一代戰機能否負擔,一直是意願與選擇問題

法國RAFALE原型機用F404,量產改用自製M88,印度AMCA將用F414,但只打算裝前兩個中隊,後六個中隊改用與法國賽峰合作研發的同級發動機,土耳其TFX六架原型機採用F110,量產要採用與RR合作開發的同級發動機,顯然同款戰機用兩種型號發動機,當然有可能,何況織女星已造出核心機,今年要測試,並非紙上談兵,至於費用,可以參考法國M88花費16億美金,更不是負擔不起,中科院院長說過,研發不是一次給錢,而是錢多時就多做,錢少就放慢進度少做,重點是不要中斷,至於是否做得出來,我覺得應該這麼看,你我都有正常智力,中科院照理來說也不會有傻瓜,找好做的研發項目,薪水一樣照領,大家都知道發動機,是人類史上最高工藝結晶,航研所與光電材料中心的那群人會不知道? 這當中多人都有論文研究並實驗,你看過了嗎?

網上很多人憑過去印象論斷乾坤,其實這代表中科院近十年委外的各項先期研究,閣下全然無知,一直站在你的高度與角度,盲人摸象
kaikai0721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讚][讚][讚]
不可能,已經砸錢買F-16V,就沒辦法國機國造,織女星計劃的發動機多大推力?
rukawa1
買F-16V是為了強化現有F-16機隊,外加替換掉幻象2000,國機國造是為了替換掉IDF,沒有衝突。預計推力是從IDF引擎軍推的6千多磅提升至1萬磅以上。
要不要自製戰機,第一關是空軍與國防部,第二關是總統與府院,過去二十年,是連第一關都過不了,但這回是空軍主動提出,不是中科院去抱大腿求得,現在的預算,可不是中科院自掏腰包或他們能掏得出來,至於總統和行政院,更是狂揮國機國造的大旗,想想看,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以空軍與國防部的位階,能畫得出,推得動這個大餅嗎?

再從另一方面看,目前還沒送政院與立院,近兩年就已經編列105億台幣,這還沒算進過去十多年,每年數千萬台幣不等的各類關鍵技術委託研發,如果按KF21的花費規模,等於下一代戰機已經花了二十分之一的研發費用,這頭已經洗下去了,按正常思維,我想誰都不會想浪費這105億,除非真的遇到重大困難,現況結案

現況結案,是中科院對研發失敗的說詞,以後如果聽到這用語,你就明白了
kaikai0721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直接拿F-16V70的F110算是低標,能拿到F119的推力限制版算高標

★IDF的發展流程
IDF是從1980年代台灣空軍現有機體、裝備發想設計,最初構想以F-104、F-5E構型開始,使用F-104的J79引擎。之後引入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GD,F-16原始製造商)協助設計,引擎是航發中心與美國蓋瑞合組國際渦輪引擎公司,從民用小型渦輪扇發動機發展的TFE1042-70(美軍編號F125),然後加上諾斯羅普為F-20開發的通用動力APG-67雷達,修改成GD-53(美軍編號AN/APG-67 (V)ERR,翔昇計畫升級成AN/APG-67(V)4台灣版),以及F-16系的座艙及火控系統,才完成F-CK-1經國號戰機。

美國以引擎推力大小,來限制IDF的武器酬載量與航程。而台灣空軍對IDF的最基本需求,則是能攜帶兩枚中程空對空飛彈,並維持空氣動力性能進行空優作戰,如果要發展IDF的後繼者,大概可以推估有以下的條件限制與性能需求。

1.10年內中共政權沒有倒台,中國沒有放棄武力侵略台灣,台灣仍須維持300架以上的主力戰機。如果政治局勢改變,台灣獨自花大錢研發次代防禦型戰機的需求就會消失。
2.美國要求新戰機的航程不超過台灣現有戰機的作戰半徑,可以新購入的F-16V70做參考。
3.不繼續增購F-16V70,或其他外國新型戰機的可能下,必須自力發展ADF。
4.就算購得F-35,因為價格與操作成本的限制,無法1比1取代IDF跟F-16V20時,仍需發展ADF。
5.必須以最低風險與成本發展,台灣國防預算有限,不可能如美國、日本或印度,花大錢或長時間發展高價、不量產或不成熟的戰機。
6.從現有機體、裝備研發,比照IDF經驗,與外國軍火廠商合作,以現有成品優先,降低風險與預算。
7.ADF的空優性能必須高於或等於F-16V,否則就無發展必要。
8.須配備AESA主動相位陣列雷達,5-代的匿蹤性能提升,空優掛載下的RCS介於F-35、F-16之間,被偵測鎖定距離降低到100公里以下,強化短場起降,能緊急起飛。
9.在匿蹤外型下,機腹能攜帶4枚中程空對空飛彈,或2中2短。

以上條件確定後,就可以來推估ADF的可能發展方向。
■■■■■■■■■■■■■■■■■■■■■■
對比機種:
F-35A
發動機:普惠F135-PW-100/推力:28,000磅(125 kN)/最大推力:43,000磅(191 kN)
長5.59公尺/直徑1.168公尺/重1701公斤
雷達:諾斯洛普‧格魯曼AN/APG-81

F-22
發動機:普惠F119/推力:磅( kN)/最大推力:35000磅(156 kN)x2=70000磅(312kN)
長5.16公尺/直徑:1.168公尺/重1769公斤
●●●●●●●●●
1.從F-16V發展,與洛克希德‧馬丁合作
類似提案:印度F-21
發動機:奇異 F110-GE-132/推力:19,000磅(84.5kN)/最大推力:32,500磅(144.6kN)
長4.630公尺/直徑1.18公尺/重1,780公斤
雷達:諾斯洛普‧格魯曼AN/APG-83

這是發展ADF可能性最高,也擁有最多現有配備的選擇。跟洛馬合作,延用F-16V的航電架構,接下F-21的改良選項,然後在雷達與發動機上繼續發展APG-83跟F110-GE-132,讓性能更接近F-35。機體全新匿蹤設計,雙垂尾,省略武器艙,機腹下半埋式掛載4枚中程空對空飛彈,把F-16適型油箱整合到機體內,增加作戰半徑(可減少部分油量),機翼下維持6個掛載點,整合外掛式莢艙或維持外掛,與洛馬分享機體設計,由洛馬進行外銷合作。

選擇從F-16系發展,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減少作業維持費,目標是對準20年後大量退役的F-16,無法以F-35或其他輕型戰鬥機取代的客群。在漢翔與洛馬合作F-16V20升級,購買F16V70,計畫建立亞洲的F-16V維修中心之後,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對ADF最有利的發展相方向。

洛馬為印度推銷的F-21,因為沒有改良匿蹤性能,除非中國侵略壓力改善跟國防預算不足,不然不會是ADF的最佳選項。如果2030可以完成ADF原型機,2035量產,就接上IDF的除役時間點,2040接續F-16V20退役的戰力,同時引進少量的F-35,與F-16V70建構成2050年的台灣空防主力。
015.jpg - 影音與圖片
●●●●●●●●●
2.從F-18C/E發展,與波音、諾斯洛普‧格魯曼合作
類似提案:T-7A、韓國KF-X
單發動機版本:奇異 F110-GE-132/推力:19,000磅(84.5kN)/最大推力:32,500磅(144.6kN)
長4.630公尺/直徑1.18公尺/重1,780公斤
雷達:諾斯洛普‧格魯曼AN/APG-83
C型雙發動機:奇異F404-GE-402x2/推力11,000磅(48.9kN)x2/最大推力:17,751磅(79.2kN)x2=35502磅(158.4kN)
長3.912公尺/直徑0.889公尺/重1,036公斤
E型雙發動機:奇異F414-GE-400x2/推力:14,000磅(62.3kN)x2/最大推力:22,000磅(97.9kN)x2=44000磅(198.8kN)
長3.912公尺/直徑0.889公尺/重1,110公斤

選擇F-18,有中、大尺寸,以及單引擎縮小改版。第一個選項,改用一具F110-GE-132,因為反正要改匿蹤外型,選用單引擎的障礙也就減少很多,可以從T-7A的3D電腦設計經驗放大,或是F-18C縮小尺寸接近F-16,會是洛馬F-16改匿蹤版之外的波音最有利選項。美軍為了平衡飛機開發商,波音勢必要有5代機的商品,這個5-代就可以補上一點差距。

第二種,選用兩具F404引擎是中型F-18C機體,可視為IDF的放大型,加大推力可輕鬆使用雙垂尾,因為不用航母降落,改用減輕的起落架與機體結構,機腹安裝4枚半埋式中程空對空飛彈會比F-16更容易。雷達可考慮與F-16V通用,選擇AN/APG-83發展型,又可與諾格合作,成功機率第三。F404發動機有瑞典JAS-39、韓國T-50、印度光輝戰機、美國T-7A已經使用,外銷限制小,但雙引擎後勤維修價格會比F-16高。

大尺寸的F-18E則是大型戰機,也是韓國KF-X選擇的發展模式,採用兩具推力更大的F414發動機,機體變大,航程與攻擊性更高,發展成本與維持費也必然增加,如果沒有美國強力支持,可能性較低,也必須考量波音集團的中國市場因素。F414引擎也是瑞典JAS-39E/F、印度光輝MK2選用的發動機,外銷限制可能高一些。
kaikai0721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