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530分
文章編號:87318358
個人積分:5806分
文章編號:87318422
個人積分:9071分
文章編號:87318922
個人積分:5806分
文章編號:87319004
peterpan200206 wrote:
首先呢,以前美國的兵...(恕刪)
首先,中國是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但美國的政客高官實際上也稍微誇大了中國的威脅!!
當然,美國的目的是未雨稠繆,在惡虎形成迫切危害前將之去牙去爪!美國推動的供應鏈移轉、晶片法案還有將來一系列排山倒海的制裁與封鎖,就是要徹底打擊中共的經濟與科技力量,削弱中國的戰爭潛力!但要達到最好的效果,光靠美國是不夠的!還要聯合美國的所有盟友共同發力,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中國失去世界工廠是現在進行式!!再過幾年,中國的經濟就會像王小二度小月--一年不如一年!!!反觀美國本身及盟友的軍事投資與實力,未來將越來越強!!!
所以說:中國的軍事威脅毋須過慮!!反倒是台灣人最需擔心的是中國扶植的代理人政黨絕不能讓牠們得到執政權!!!這才是個人最憂慮的地方!!!
SPITFIRE02 wrote:
首先,中國是構成了一...(恕刪)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後5年全球經濟成長的最大火車頭將是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將是美國的雙倍。
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引述彭博(Bloomberg)按IMF上週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內的數據估算,到2028年中國在全球經濟成長的占比為22.6%,居次的印度為12.9%,美國11.3%。
中、印、美之後分別為印尼、德國、土耳其與日本,但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的占比均不到3.6%。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的75%預料集中於20個國家地區,中國、印度、美國、印尼4國就占超過50%。
IMF預計到2028年底時,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所謂「金磚4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將接近40%,超過七大工業國集團(G7)。
總體而言,IMF預期今後5年在高利率環境下,全球經濟成長約為3%,前景堪稱30多年來最黯淡。
IMF的報告還凸顯近期歐美的銀行業動盪和頑疾般通膨恐引來的衰退風險。今年3月美國的矽谷銀行(SVB)、地區性的Signature銀行、加密貨幣友善銀行Silvergate接連倒閉,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也因財務危機遭瑞士銀行併購。
IMF報告指出「風險就是經濟前景整個呈現下滑趨勢。隨全球經濟對2020到2022年的衝擊和近期銀行業動盪進行調整,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為短、中期前景蒙上陰影」。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表示隨著當局解除3年多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並端出振興措施,今年第一季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較去年同期增長4.5%。成長幅度超越華爾街日報訪查經濟學家圈所預測的4%,從2022年第4季繳出幾十年來最疲軟的2.9%年增率後加速回升。
原來嘴巴講講就能成為經濟專家的喔??
----------------------------------------------------------------------------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美國對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祭出的經濟制裁,可能危及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因為受制裁的國家正在尋求美元之外的替代貨幣。
葉倫16日接受CNN訪問時說,「我們動用與美元角色相關的金融制裁,假以時日會產生風險,恐危及美元霸權」。
她表示,中國大陸、俄羅斯和伊朗會因此想要找尋替代貨幣,但要複製出支撐美元的生態系不容易,其他貨幣想擁有美元那樣作為國際準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將充滿挑戰。
葉倫也說,美國擁有健全的資本市場和法律規範,「對一種適用於全球交易的貨幣而言,這些條件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們還沒見到任何其他國家擁有這樣的基礎…也就是能讓其貨幣像美元這樣流通全球的體制性基礎建設。」
葉倫不忘強調,制裁是種「極為重要的工具」,當美國及其盟邦「作為夥伴結盟、共同祭出制裁時」更是如此。而且美國只會「明智且審慎地」把美元當作這種工具。
目前來勢洶洶的人民幣要挑戰美元,仍有漫漫長路要走。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統計,今年1月美元囊括全球約85%的金融交易;人民幣僅有4.6%。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的比重比起去年2月的1.8%已成長一倍多。
當被問到是否可能把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用於烏克蘭戰後重建,葉倫說:「俄羅斯應該為自己造成的損失,付出代價。」但她指出:「我們對俄國被凍結資產的處理方式,是有法律限制的,我們正與夥伴討論未來可能採取的措施。」
DXY美元指數17日開高走高,在紐約早盤一度上揚0.6%,報102.1,美元兌日圓更攀抵一個月高點,至134.5日圓,主要是市場認為美日利差將持續擴大,聯準會(Fed)有望再升息至少1碼,而日銀還會按兵不動一段時日。亞洲貨幣匯價17日也走軟,其中以韓元與菲律賓披索最弱,跌幅至少0.9%。
------------------------------------------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沙特阿拉伯內閣週四(3月29日)批准加入上海合作組織(SCO),不顧美國的安全擔憂與中國建立長期夥伴關係。據中沙此前聲明,未來3到5年,沙特有可能會將部分原油出口計價從美元換成人民幣。中國和沙特阿美在這兩週內,連續宣佈兩項在中國的大型投資計劃,1083億元人民幣的石油大單終於到手
--------------------------------------------------
俄烏戰爭爆發與國際地緣政治動盪,讓長年做為結算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美元,頻受到人民幣的挑戰,今年以來,傳出多起改以人民幣付款的國際商品交易。其中剛曝光的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與中資企業交易鐵礦砂,改採人民幣結算的消息,在澳洲市場引起震撼,這也是首批用人民幣結算的澳洲鐵礦砂。
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中國大陸與巴西、南非、俄羅斯、中東地區國家進行商品交易時,都爭取以人民幣支付結算,除了可規避美元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也可藉此擴大人民幣在商品市場定價的話語權、提升其在國際金融貨幣體系的地位,而這正是中國大陸多年來,持續有策略推進的要事。
綜合外媒23日報導,必和必拓一批鐵礦砂7月10日運抵山東日照,引來市場關注,因為該批鐵礦砂是以人民幣結算,而非美元。陸媒指出,此一作法,是中澳企業2020年簽約人民幣結算的落實。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做為全球最大的鐵礦沙進口國,全球海上鐵礦砂貿易占了70%以上,為各國礦企都不敢怠慢的市場。中澳以人民幣交易鐵礦砂後,澳媒news.com.au指稱,「澳洲鐵礦砂行業在歡迎這種新支付方式之際,美元在全球貿易中或成為過去式。」
報導指出,這不是必和必拓首次接受以人民幣支付款項,2020年該公司把一批巴西鐵礦砂賣給全球最大鋼鐵製造商─寶武鋼鐵集團時,就接受人民幣付款。其實2019年以來,寶鋼公司就已與南非、烏克蘭等國的鐵礦砂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最近巴西鐵礦砂業者也加入。
鐵礦砂之外,近期還傳出其他商品,也採用人民幣支付的消息。6月間,印度最大的水泥生產商UltraTech Cement所進口的俄羅斯煤炭,即以人民幣付款,當地貿易商認為,此事相當罕見。
外媒分析指出,人民幣雖尚不能取代美元,但不失為各國企業分散風險的選項,與美國不友好的國家,也可藉此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有能力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包括近年在國際貿易上話語權快速提升,還可利用經貿合作組織推動人民幣結算。
工商時報 李書良 2022.07.24
---------------------------------------------------------------------
半導體 2023/03/10 日經中文網
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産業在尖端領域提升實力。正在台灣、韓國和美國企業領先的邏輯(運算)和存儲晶片領域的半導體技術上追趕,而在基礎研究領域,也在迅速提高存在感。加強危機感的美國於2022年10月啟動了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廣泛出口管制。如果中美對立加深,正在擺脫混亂的半導體供應鏈有可能再次加深裂痕。
在2月舉行的被譽為「半導體奧林匹克」的國際學會「ISSCC」上,從入選的各國和地區的論文篇數來看,中國大陸超過美國和韓國,首次躍居首位。大學的入選篇數增加,中國大陸的份額達到29.8%,與2022年的14.5%相比大幅上升。在影響中長期技術開發能力的基礎研究領域,中國大陸半導體的實力也在穩步提高。
以奈米(奈米為10億分之1米)級的微細化技術為代表,從材料到製造設備,半導體均需要高度的産業積累。中國大陸在製造和設計方面起步晚,但採用媲美美台韓各領域龍頭企業的性能和技術的中國大陸企業在增加。
代表性案例是用於長期存儲的NAND型記憶卡領域。韓國三星電子、日本的鎧(KIOXIA Corporation)和美國美光科技等一直領先,但中國的長江存儲科技(YMTC)在技術方面迅速追趕。
在承擔高速運算處理的邏輯晶片領域,中國大陸企業也在發動攻勢。在人工智慧(AI)等不可或缺的GPU(圖形處理器)領域,壁仞科技(BIRENTECH)8月推出了新産品,表示具備與美國英偉達的「A100」相比在速度上達到逾2倍的性能。
微細化技術也具有逼近最尖端産品的勢頭。代工企業中芯國際(SMIC)採用「7奈米」技術的産品得到確認。現在,已追趕至比實現量産的最尖端産品「3奈米」落後2代的地步,作為代工廠商,僅次於台積電和三星電子。
面對從研究開發到電路設計、製造能力,在半導體尖端技術上開始躍進的中國大陸,美國正在加強危機意識。
美國對中國晶片發展製造阻礙
「左右美國的技術創新和將來,將對中國政府尋求支配的産業展開投資」,美國總統拜登在2月7日發佈的國情咨文中,顯示出對抗加強最尖端科技的中國這一想法,表示「為了避免尖端技術以同我們敵對的目的使用,將(與同盟國)展開合作」,提到了考慮到半導體的對華限制。
美國在2018年以後,不斷加強針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在採取事實上的禁運措施的實體清單中列入華為技術和中芯國際等,分階段強化了內容。2022年發佈的對華管制比此前更加深入,對中國的尖端半導體開發和製造製造障礙。
個人積分:32473分
文章編號:87319817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