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的話,其實這要拆成兩件事.(1)照第一篇轉載的內文來說,這次演習的重點在這句:這次訓練測試了部隊探測船隻的能力,部隊成功將目標信息傳遞給美國和菲律賓使用的武器平台。菲國與美軍間的協同作戰演練才是本次演習的首要目的,若火箭彈有擊中預定目標點但靶船漂走了,這對演習內容並無影響.(2)第二個問題,為何是使用不適合當無終端導引火箭彈目標的靶船當作目標物?我認為有可能是因為沒得選,簡要的說可能受限於沒有足夠大的場地可以弄出一個地面目標來當作火箭彈的射擊靶,或是沒有多餘的經費能準備更適合的靶導致各種武器射擊得共用一個靶,既然手頭上就只有這艘浮在海上的靶船可以用,那就射他啊...反正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是蠻慘的海馬斯 在烏克蘭 打俄共很準打菲律賓靶船卻都脫靶不過這真的無關武器精良這樣說吧火箭跟導(飛)彈不同在於導引很明顯是操作人員的參數設定錯誤火箭跟砲擊一樣要瞄準要角度參數錯誤 計算就會錯誤就會有錯誤的結果不過也不用太擔心通常第一擊之後會根據彈落點修整加上砲擊 跟火箭 都是面的攻擊戰爭時這個區域會有多少彈落下等著就是船團經過 自己來迎接落彈飛彈才是精準打擊 點的打擊等通過了火箭彈倖存者才會接受飛彈的考驗如果是拿導彈跟 火箭比 精準度是看不起中國導彈還是太看得起海馬斯?
YC_Jiang wrote:你可以拿這種火箭打到台灣嗎? 這種武器精度高嗎? 海馬斯跟這種貨比? 用雷霆2000就夠了... 191型箱式火箭炮,是解放軍陸軍裝備的絕對主力作戰平台,與東部戰區海軍、空軍和火箭軍,協同完成對台灣聯合火力打擊演訓任務。東部戰區和央視都公布對台灣打擊動畫,191型箱式火箭炮,被部署在火箭軍東風系列戰術彈道導彈前面,成為陸軍對海、對台灣內目標打擊的主要火力。東部戰區環台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中,陸軍裝備的191型箱式遠程火箭炮系統,部署在福建前線海岸邊,具備對台灣西部目標的遠程打擊能力。在無人機配合下,191型箱式火箭炮不僅對預定目標進行模擬攻擊的流程,而且能對海上目標進行「遠火」實彈射擊。從央視新聞、軍事頻道播出的節目內容來分析,解放軍陸軍裝備的191型箱式火箭炮,2座4聯裝370mm火箭彈以及2座5聯裝300mm火箭彈,兩種不同口徑的火箭彈,都參加本次對台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191型箱式火箭炮,300mm、370mm火箭彈,都採取模組化裝填,比過去解放軍陸軍的PHL-03式12管300mm火箭炮更為先進。PHL-03式300mm火箭彈,需要通過吊車人工將一枚枚的300mm火箭彈塞進12管定向發射管,裝填時間大約需40-60分鐘,才能完成12枚300火箭彈的吊運和裝填。191型箱式火箭炮,打光10枚300mm火箭彈或8枚370mm火箭彈,將打光火箭彈的定向管吊走,再吊裝上自行火箭炮發射車即可,在攻擊時間上更快。300mm火箭彈,有效打擊距離150公里;370mm火箭炮,有效打擊距離370公里。台灣海峽,最窄處寬約131公里,最寬處約410公里;191型箱式火箭炮,是解放軍陸軍能夠從東南沿海打到台灣的武器裝備,將其部署在福建前線海岸,能摧毀守軍設置的大量軍事目標。台灣西部海灘上遍佈的碉堡、岸炮、反艦飛彈、防空飛彈以及阻礙兩棲戰車搶灘登陸的雷場、鹿砦等障礙物,都能被300mm或370mm高爆彈頭所摧毀。191型箱式火箭炮,也能換裝雙聯裝750mm火箭彈,這款火箭彈最大射程600公里。嚴格來說就是一款戰術彈道飛彈,但價格卻是戰術彈道飛彈的三分之一。台灣各個機場以及部署在台東的基地等重要目標,都在750mm火箭彈的射程內。191型箱式火箭炮,是解放軍陸軍裝備的絕對主力作戰平台,與東部戰區海軍、空軍和火箭軍,在這次演習中完成對台灣聯合火力打擊演訓。東部戰區和央視都公佈對台灣打擊演示動畫,191型箱式火箭炮,被部署在火箭軍東風系列戰術彈道飛彈前面,成為陸軍對海、對目標打擊的主要火力。在俄、烏戰爭中,美軍大名鼎鼎的6管「海馬斯」火箭炮,發射227mm火箭彈,最大射程為80公里,但美軍也有300公里的彈種。這有甚麼稀奇的?你俄爹第二炮就命中烏軍所在的房子
一句話:海馬斯"火箭" 不是用來打擊"移動目標"... 打不中在水上漂移的靶船 很正常海馬斯的強大是無庸置疑的 從90年代到今處處都是戰場經驗 老美都生產2萬枚火箭庫存了但你不能要求它做到它性能沒有的東西啊....海馬斯一枚砲彈含18萬鎢彈頭,打穿俄羅斯陣地,俄羅斯為什麼如此恐懼海馬斯?
神氣保 wrote:191型箱式火箭炮,300mm、370mm火箭彈 笑話,300mm打150km,370mm打180km都要順風下,打台海131km是兩邊海岸線邊開始算最短路徑,福建就那一小塊平潭島能上,台灣就那一小塊南寮會挨,這191型真能有你國吹的那麼神嗎?要打台灣本島西岸重點,遠火射程沒超350mm,不要拿出來吹,可是北方工業都說了,要到這射程跟精度,遠火價格跟SRBM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