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gchaocs wrote:
通過一前一側兩個方向的圖來判斷球鼻艏和船底高度之間的關係我覺得不算難吧。
看你這留言明顯很想洗地,但我回文沒說死,只要沒有清晰的圖片或是實證到時您又是一陣煙霧彈攻擊,您說是吧拉?
全向搜索的船首聲納不是單純的聲納技術問題,而是直接跟整體戰術與工業技術能力掛勾,因為只要音鼓擺成360度不就結了?前蘇聯又不是沒有這類東西。但問題是蘇聯的戰術更側重遠距離探測而不是全向探測,因為原先的威脅(1960年代前)是美國的航母特潛艦隊,但之後美國大量的核彈道潛艇服役這使得問題變成更嚴重,航母特遣會讓人肉痛,但核潛會要人命。
所以大洋反潛變成了當年老毛子的重中之重,但是船首的主被動聲納探測距離在茫茫大海中純屬搞笑,能遠距離探測的拖曳聲納與大型的遠洋反潛機才是重點。但大型機反潛老美又有航母艦隊鎖住空權,於是老毛子當年最主要的反潛手段是潛對潛而不是艦對潛更不是空對潛。
了解嗎?
但當年的老美同樣也面臨追趕上來的老毛子核潛艇,這對老美言不算威脅,算惡夢。所以當時老美花大價錢開發各種可以反潛的裝備,例如往大海裡埋聽音設備與開發世界上第一種具備自動反潛作戰系統的反潛機,P-3C。要知道之前的反潛機作戰方式跟二戰差不多,也就是各機長時間海上巡邏,如果發現水下有啥鬼那就用無線電通知弟兄們一起上。指揮靠做圖,聯繫靠文字與語音。
而數位化、自動化的PC-3出現後完全改變整個反潛的體系,任何執行任務的P-3C都能相互實時提供資料,並且自動計算、輔助提供策略的去反潛。作戰系統會自動/輔助艦隊、機船之間的搭配與輔助,到了今天老美的反潛機隊還是全球連網,我島守備隊要是在東海岸發現啥鬼老美馬上知道,而反之如果老美願意我們沒發現而老美或是使用相關網路練的別國設備發現的東西我們也能隨時得到消息。
了解嗎?
所以老美的水面艦隊就是盡快在反潛機發現疑似潛艇的海域快速搜索,越快找到越好,所以不用轉變船體航向的全向主被動聲納就是最好的選擇。當時老美的航母戰鬥群主要業務就是替水面艦隊提供防空網與替反潛機提供安全的值勤領空並打擊老毛子的水面反潛艦。P-3C可以織起一張反潛大網盡量降低漏網之魚。因此當年前蘇聯發展航母的初衷就是想辦法用艦載機在大洋上打出一個缺口,因為單純用水面艦防空很容易就死光,只要把某區域的反潛機打下幾架就會有一段時間該區域的反潛效率大減,這時蘇軍潛艇的突防機率就會大增。
了解嗎?
所以你們現在的055就類似當年老毛子的各種大型反潛巡洋艦與驅逐艦,整船都掛滿了各種防空與反艦設備。不是老子很強而是不這樣活不下去。看看當年老美蓋了幾十艘專業反潛的諾克斯級就知道,相比同功能也造了一堆的卡辛級而言諾克斯級的武備、動力等的真心算搞笑,因為它能專心的去反潛。
了解嗎?
而更重要的是老美1970年代隨著P-3C與艦隊反潛設備的數位化,50年來累積了全球各地海量的資訊,講人話如果老美的反潛大數據有100G,土共撐死了10個G。空中反潛與被動拖曳聲納反潛都是實時偵測整個大環境背景中的潛艇,你認為大數據的幫助有多大?所以講人話,就算是全向搜索的又如何?假設中美的反潛硬體與技術都一樣,那土共搭配的軟體就像鴻蒙,而老美的就是安卓與ISO。搭配的軟體與生態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就像華為就算使用兩奈米生產出SOC還是搭配鴻蒙。有個卵用?
現在還有這個
AI in ASW – anti-submarine warfare AI反潛
https://issuu.com/globalmediapartners/docs/nitech_issue_05_jun_2021/s/12587352
算力晶片被禁又缺乏大數據,360度與260度有多大差別?
了解嗎?
你們的任何機船、潛艦有一定機率每天動態都呈現在NMCC的戰術大螢幕上面。還有老美航母戰鬥群的前鋒其實就是SSN,攻擊型核潛。搭配有龐大數據支持分析的被動拖曳聲納,能探測 200-400公里範圍的水面船隻。
而現在土共的大洋反潛
空對潛?搞笑
潛對潛?貌似也屬於搞笑
艦對潛?還行,應該有當年老毛子的水平
而美西方?

用圖來判斷球鼻艏和船底高度之間的關係不算難,但別整天選擇性吹牛逼應該也不算難吧?
蘇聯無能抗衡美國的航母艦隊、而現在美國的航母艦隊遇到中國要避退2000公里。[笑到噴淚]
從哪裡算2000?從夏威夷?還是從上海港?[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個人積分:4425分
文章編號:90883612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