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母艦群能抵的住反艦飛彈嗎?

piwu0531 wrote:
早期反彈道飛彈因為主...(恕刪)


美國光反導都用到X波段雷達


不然就是需要神盾艦的大體積

所以無法在導彈上裝主動雷達制導部件

世界上沒有一個反導導彈 是不需要依靠地面或是水面(神盾上的相控陣)大型雷達站來制導的

跟你這軍盲還說什麼 東風21D在黑障段80KM以下的稠密大氣層是無法制導的 20~80KM是平流層有稠密大氣

15倍音速下黑障是無法制導的 53T6是用250萬瓦特的指令雷達才能燒穿80KM高度稀薄大氣層的等離子體


abc003 wrote:
美國光反導都用到X波...(恕刪)


唉 ~ 你怎麼每次被人踢爆都要惱羞成怒呢 ?

每次看你被大家圍剿 , 蠻可憐的耶 ~

你舉的這個例子更好笑 , THAAD中段是指揮導引沒錯 , 可是末段還是主動制導的 ,

要不然怎麼能精確碰撞目標呢 ?

事實上SM-3也是末段制導的這個你知道嗎 ? 要用指揮導引這種不精確方式擊中那

麼快速那麼小的目標 ... 你在說天方夜譚嗎 ??


話說回來 , 末端制導的DF-21 , 在返回前應該也是採指揮導引方式的 ~ 要不然彈

載雷達哪有可能搜尋那麼遠 ?
piwu0531 wrote:
唉 ~ 你怎麼每次被...(恕刪)


THAAD 是末段紅外導引

The AN/TPY-2 radar THAAD雷達車

Guidance
system
Indium Antimonide Imaging Infra-Red Seeker Head


The THAAD Radar is an X-Band 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Radar developed and built by Raytheon at its Andover, Massachusetts Integrated Air Defense Facility. 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ground/air-transportable X-Band radar. The THAAD Radar and a variant developed as a forward sensor for ICBM missile defense, the "Forward-Based X-Band - Transportable (FBX-T)" radar were assigned a common designator, AN/TPY-2, in late 2006/early 2007.

A THAAD battery consists of nine launcher vehicles, each equipped with eight missiles, with two mobile tactical operations centers (TOCs) and the ground-based radar (GBR).[18]

至於標準3是末段半主動導引

本身沒有主動雷達導引頭

雷達訊號是神盾艦上的相空陣雷達發出來的

而航母的或水面艦艇在地平線以下遠在1000千公里外 而東風21D的射程2000KM落點早就在第平線之外

所以無法用地面雷達站導引 衛星也沒有那麼大電源功率能夠燒穿等離子體

天波雷達或超視距雷達只能探測航母大致上的位置

要精確位置還是需要衛星 最好是SAR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但是中國好像沒有此技術

配合彈頭在大氣層外80KM雷達開機 航母的RCS比較大

而末端是無制導的 東風21D最多只能做到中段制導

末段無制導要命中航母機率是很低的 CEP會達到500米以上 航母甲版長300米 如果要用穿甲彈頭更難命中

至少需要數十枚 而且要配合集束彈頭才有機會

abc003 wrote:
標準3是末段半主動導引

本身沒有主動雷達導引頭...(恕刪)


錯 ! 標準3是末段紅外成像導引的啦 !

你知道為何這些須精確迎擊高速小型目標的飛彈不能用指揮導引的方式 , 而需用本身

末段制導的方式嗎 ?


用點腦筋想想吧 ~


abc003 wrote:
跟你這軍盲還說什麼 東風21D在黑障段80KM以下的稠密大氣層是無法制導的 20~80KM是平流層有稠密大氣

15倍音速下黑障是無法制導的 53T6是用250萬瓦特的指令雷達才能燒穿80KM高度稀薄大氣層的等離子體...(恕刪)



你這部分也搞錯了啦 ~

海平面的大氣密度是每立方公尺1.22公斤 , 20km的大氣密度則是每立方公尺0.088公斤 , 兩者

差了十幾倍 !

空氣摩擦力公式是F=kv^2

也就是說 , 你在海平面以音速前進一分鐘 , 與在20km高空以十幾倍音速前進幾秒鐘 , 兩者的

空氣摩擦力及產生的熱量是一樣的 ~

至於80km的高空 , 空氣密度更只有每立方尺0.00002公斤 , 這連算都不必算啦 !

照你的理論 , 貼海飛行的兩倍音速反艦飛彈跑十幾秒就產生黑障啦 ! 這要怎麼玩 ??

abc003 wrote:
天波雷達或超視距雷達只能探測航母大致上的位置

要精確位置還是需要衛星 最好是SAR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但是中國好像沒有此技術

配合彈頭在大氣層外80KM雷達開機 航母的RCS比較大

而末端是無制導的 東風21D最多只能做到中段制導

末段無制導要命中航母機率是很低的 CEP會達到500米以上 航母甲版長300米 如果要用穿甲彈頭更難命中...(恕刪)



咳 ~ 當然是先用超視距雷達抓到大略位置 , 再用SAR衛星定位順便校正誤差囉 ~ 要不然大

海撈針 , 你叫衛星怎麼找 ?

中國在02年發射的海洋監視衛星就具備SAR功能 , 06年發射的遙感一號也是屬於SAR雷達衛星 ,

後來還有環境一號民用衛星等 , 都是屬於SAR雷達衛星 .



環境一號C星 河南鄭州SAR遙感影像圖




先不講你對於黑障及末段制導的錯誤觀念 , "無導引"飛彈的從80km高空到海面的CEP有500米 ?

你是認為中共的陀螺儀性能太差 , 還是認為航母能急加速急減速再來個大轉彎 , 能在短短二

三十秒偏移原本航向幾百公尺 ??

piwu0531 wrote:
你這部分也你這部分也搞錯了啦 ~
海平面的大氣密度是每立方公尺1.22公斤 , 20km的大氣密度則是每立方公尺0.088公斤 , 兩者
差了十幾倍 !
空氣摩擦力公式是F=kv^2
也就是說 , 你在海平面以音速前進一分鐘 , 與在20km高空以十幾倍音速前進幾秒鐘 , 兩者的
空氣摩擦力及產生的熱量是一樣的 ~
至於80km的高空 , 空氣密度更只有每立方尺0.00002公斤 , 這連算都不必算啦 !
照你的理論 , 貼海飛行的兩倍音速反艦飛彈跑十幾秒就產生黑障啦 ! 這要怎麼玩 ??搞錯了啦 ...(恕刪)


1.你忘記你給的公式理有平方了嗎

10幾倍的平方就是100倍 所以速度提高10倍空氣阻力會10^2=增加100倍

2.而且你怎麼能把1分鐘的熱量和幾秒鐘拿來比較

表面散熱應該是和加熱時間正相關的 通過的時間越長熱量越分散才對

換言之通過時間越短=速度越快 加熱能量越集中在短時間內 所以熱量會越集中(表面溫度越高)

難到我以時速2公里走路 走100年 熱量就跟導彈通過大氣層一樣了嗎 但是表面溫度可不是一樣的

因為通過時間不同 速度越慢加熱時間越長表面溫度越低

3.大氣密度是逐漸遞增的 1倍音速=340M/S 10倍音速是3.4公里/秒 要通過80KM的大氣需要23秒

遠遠不是你講的幾秒鐘

4.彈頭的燒蝕材料不是透波材料 所以無法讓雷達波透過彈頭

5.我之前舉出過東風31A的燒蝕材料例子 燒蝕材料研發是很困難的 彈頭表面溫度高達1萬5000度

6.彈頭在進入大氣層時導引頭雷達波無法穿透燒蝕材料 所以東風21D不是光響就能想出來的


piwu0531 wrote:


咳 ~ 當然是先用超視距雷達抓到大略位置 , 再用SAR衛星定位順便校正誤差囉 ~ 要不然大
海撈針 , 你叫衛星怎麼找 ?
中國在02年發射的海洋監視衛星就具備SAR功能 , 06年發射的遙感一號也是屬於SAR雷達衛星 ,
後來還有環境一號民用衛星等 , 都是屬於SAR雷達衛星 .
環境一號C星 河南鄭州SAR遙感影像圖
先不講你對於黑障及末段制導的錯誤觀念 , "無導引"飛彈的從80km高空到海面的CEP有500米 ?
你是認為中共的陀螺儀性能太差 , 還是認為航母能急加速急減速再來個大轉彎 , 能在短短二
三十秒偏移原本航向幾百公尺 ??


你上次連陀螺儀是做什麼用的都不知道還討論甚麼

這個偏移量不是導彈陀螺儀的偏移量

是航母隨機往不可預知的位置移動和機動的偏移量 艦長可以下令轉向機動

航母行速是35節 23秒 剛好移動500公尺

就算導彈的CEP能做零誤差 末段無制導 23秒航母他都會移動500公尺 方向是艦上人員控制的不可預測


abc003 wrote:
你上次連陀螺儀是做什...(恕刪)



我連陀螺儀都不知道做甚麼用的 ? 我在討論陀螺儀時你還在吃奶哩 ~


話說像你這種沒有物理概念的 , 當然會以為航母能急加速 急減速 外加急轉彎囉 ~

我跟你說啦 , 像那麼大艘的船只要算好前置量 , 二十幾秒後該在哪裡就在哪裡 , 差沒

多遠的 ~

不過你連太空梭 神舟飛船返回因大幅減速才會產生高熱因而生成黑障這道理都不懂 ,

我看要教會你其他物理概念應該很難啦 ...

abc003 wrote:
1.你忘記你給的公式...(恕刪)


有平方呀 ! 可是20km的空氣密度與海平面差了十四倍 , 所以摩擦生熱當然就沒差

那麼多囉 ~

一般載人太空艙因為要靠大氣摩擦來減速(例如神舟飛船由80km降到40km脫離黑障要

花五分半鐘) , 才會有黑障情況產生 ~ 要注意 , 空氣是用來增加摩擦力 , 而不是

用來降溫的 . 空氣的傳導係數有多差你應該不知道吧 ?

至於80km的空氣密度有多稀薄 , 我不是已經說了很多次了嗎 ? 與海平面差了幾萬倍

, 對於彈道飛彈這種返回方式的再入體來說 , 空氣摩擦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唉 .. 前面都寫得那麼清楚了 , 你沒有物理概念難怪也沒轍呀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