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二十周年紀念,記憶中的M-14/五七步槍

Mike H wrote:
樓上這位是老美軍還...(恕刪)

又不是在蒙古大草原誰拿M14在那邊瞄??
在越南叢林跟城市巷戰中近身槍戰
就是AK47這種槍身結構簡單故障率低
且尺寸相對較小的較吃香
三發點放射在北越兵身上才是王道
彈著點不會超過5公分
阿富汗山岳 伊拉克沙漠 就可發揮 M14 的射程
美國陸軍才會翻箱底 要回贈送盟國的槍枝外
還買民用半自動版送上前線

http://www.americanrifleman.org/articles/2011/2/23/the-m14-enhanced-battle-rifle/
AK47的哥哥AK74來了~
還有兩枝插花的AR15
Prelude wrote:
AK47的哥哥AK74...(恕刪)


Prelude 大是名副其實的邪惡黑槍控

Mike H wrote:
Prelude 大...(恕刪)

呵呵,不完全是黑槍控啦~我也很喜歡木槍托溫暖的感覺~
這幾天把木槍托好好清潔了一下,想把幾十年的髒汙清乾淨,看看底下的木頭有無裂痕或是修補過,也想讓木紋可以更清楚一點。
這是完全沒有上油處理前的樣子:

從木紋看來這個木槍托應該不是walnut,比較像birch。
好消息是沒有裂痕或是修補過。凹痕也都很細微。
用純桐油加上mineral spirits混合50/50做第一層coating,第一層混mineral spirits可以幫助滲透,後來幾層就用純tung oil。
用steel wool沾油,一邊擦一邊磨
每一層之間有加上wet sanding,等乾後再繼續上。
這是剛上桐油還沒有乾的樣子。

終於好了,把槍背帶掛上去~



跟先前的沒處理過的槍托比較一下,不同的味道~

哇 港梯你好

我也是78年暑二梯的 學二師學五旅一營一連

Richard Chang wrote:
哇 港梯你好我也是78...(恕刪)

哇,真巧,遇到同梯!
我忘記我單位了,但是我記得也是第二師某營學八連
建築物上面的編號是703,我們連是三樓
補一下進度:(這是一個做模型的概念)



洞給補起來了!
就當作是防塵蓋吧~



用JB Weld黏起來固定。

確認板機組跟這個dummy selector 組件之間毫無瓜葛!

這是完全合法,因為民用版的receiver沒法裝上這select fire零件變成全自動。
為了裝上去,已經用dremel tool 加cut-off wheel切削掉很多地方。
越來越像妳了~ type 57

Prelude wrote:
說起M14/五七式...(恕刪)

好槍一把
但重了些
補一下精準化的過程
精準化
這是第一次打100公尺的結果,瞄的是中央的黑點,有三發算集中,但是另外三發實在漂得太遠,我想彈孔散布群大概超過6吋,6MOA的精度實在很難看。照這種精度,打三百公尺人像靶應該會脫靶。


打了一堆工廠彈後,撿了彈殼回家裝了些競賽等級彈頭168gr Match的手裝彈,還買了彈殼精度器去檢查彈殼resize跟trim後的形狀與長度是否與膛室chamber密合,每顆子彈裝無煙火藥量都是單獨量測,彈頭安裝深度也都用游標尺量好,希望以控制變因的方式把可能影響精度的因子一一排除,用品質統一的手工彈藥是第一步要固定的因子。


準備好不同彈重(150gr, 168gr, 175 gr)還有不同火藥裝填量的手裝彈,五發為一單位。

第二次打100公尺靶
這是用手工彈打100公尺的結果,很不幸的,彈著群密集度並無多大改善。

另外一個靶位,四顆稍稍集中,但總是有一顆飛很遠!

這個靶位也是類似的情況,看靶時才發現打出靶紙外,看來此批手裝彈藥要另外歸零。

好像都是類似的散布群,三到四發比較集中,然後一發兩發往左上飄,把彈著群拉大。老是往左上飄,應該是射手素質不佳,扣壓板機時有拉動槍身的嫌疑。
用手工彈似乎有稍稍改善彈孔散布群,但還是只有5MOA左右的”精度”,跟期待的精度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於是開始研究如何將這把標準版的M1A精準化。
精準化的過程
標準版的M1A就像最陽春的車子一樣,一些對射擊精度有幫助的好料大概除了National Match的準星外,就沒有了,要求精準射擊,需要改善一些零件,或是把原廠的一些新品零件加以打磨, fitting, 有些地方需要減少不必要的間隙,有些地方要增加一些間隙。
做法分述如下:
1. 護木handguard與槍托不可接觸
這個簡單,用砂紙打磨一下,15分鐘就可處理好。


2. 打磨板機與擊錘
這也不難,注意的地方是不要去把金屬部分磨掉,因為板機組都有硬化處理,把那層硬化處理過的地方磨掉日後可能會有耐用度的問題,只需要打磨(polish)板機組的一些接觸面,把它們變得很光滑,把一些金屬與金屬有接觸面的parkerized去掉,再上油酯與潤滑油來潤滑。不難,但是很花時間。


3. 簡易Bedding,不是用塑鋼土來做,而是用檔案夾的紙片在receiver與槍托的馬蹄型接觸面製造出更穩固的根基,這也不難,用剪刀,鉛筆,還有一份檔案夾,剪剪貼貼,我發現兩層剛剛好,三層的話前面護木扣front band與槍托之間的彈力(downward draw pressure)就沒了。
厚紙片的bedding應該無法像glass bedding,或是塑鋼土的bedding來得持久,不過因為製作容易,想拆槍大部分解清潔就拆槍,不像glass bedding的槍枝,因為不管是哪種bedding, 只要常拆就會影響精度,重新bedding紙片可是比其他方式簡易多了。我下次應該會用容易加工的金屬片材質來試試看。


4. 確認Front band與槍托之間的分離力量(tension),



5. 瓦斯缸管結構與front band跟槍管之間需要”一體化”
這一部分就要拆掉護木才可以做,拆掉護木,然後用間隙尺規找出front band跟槍管凹槽的間隙大小,我的槍這裡的間隙有千分之七英吋,然後就要買間隙片,內徑大約是.685英吋,外徑約是.850英吋,然後把間隙片塞入front band與槍管之間,讓front band與槍管間的間隙消失,變得很緊密。

買好合適的填隙片

先把瓦斯缸管的螺帽塞plug鬆開,需要套筒板手,延長桿,加上八分之三的套筒,槍枝必須還有固定夾,固定住瓦斯缸管,我是用木板挖兩個洞來固定槍管與瓦斯缸管,這樣比較好施力,因為新槍,可能很緊。

這是需要固定住的位置。

槍托處墊點東西,讓槍身水平。

打開瓦斯缸管塞子後,就可轉下gas cylinder lock,然後瓦斯缸管就可往前移動。


然後把.007英吋的間隙環塞入front band還有槍管凹槽之間,像這樣

裝回去後Front band跟瓦斯缸管間不再有空隙,緊密結合。
第三次100公尺射擊
Moment of truth ,把槍枝整理後要來看看到底準確度有無提升,彈孔群密度是否更為集中。
這次帶了M1A跟AR。


先裝5發Federal (Lake City)工廠彈,這是100公尺左右的彈著群。

看靶的時候非常高興,因為粗略目測,這大約是2MOA左右的精度,雖然還是有一顆單飛高高,但是其他四顆的緊密程度,跟之前5MOA比較起來,實在很鼓舞人心,還是工廠彈打的,不是手裝彈。
這是另一組150gr手裝彈的彈著群。

回家測量,果真是2.2MOA左右。
總是會聽到有其他槍友買標準版(陽春版)M1A一開箱拿去打就是2MOA的精度,但是這種好運似乎從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不過可以從5MOA透過一些小小的TLC (tender, loving, care),就可以在精度上進步到2MOA,已經讓人很開心了。再來就是射手素質與射擊技術提昇的問題,這個就有點難啦~哈哈哈
最後來分享一下清潔槍管的小技巧。
金屬通槍條如果使用不當,反而可能磨損槍管,我學到的方法是用一個12g散彈槍的彈殼,打掉底火,就可以套在防火帽上,當做一個giude, 讓通槍條進出槍管時不至於磨損到槍管。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