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 wrote:問題是海軍艦艇作戰...(恕刪) 那也應該細分吧陸軍可以3000海軍可以遊走800健走5000是給後勤單位嗎跳繩5分鐘...老頭想不出適合軍種再說緊急登艦有無可能需要跑步跑道被炸搶修有無可能需要跑步老頭倒是很想看跳繩五分鐘登艦或跳繩緊急起飛啦
Daniel Blue wrote:問題是戰爭時敵人...(恕刪) 多出的3項測驗對腿部肌肉的要求也沒多低,和3000大致上差不多也就是說如果跑3000沒能及格這3項大概也沒望及格,而部隊平時也是跑3000誰來跟你跳繩所以我才說跑3000最輕鬆至少平常有在跑,能否及格心裡有數。多出的3項就是給跑3000無法及格的碰碰運氣而已反正測驗不及格也會用黑箱作業讓他及格...
近來國軍出包連連,紀律弛廢不張,看到這則新的更動,讓人恨鐵不成鋼之餘消遣個兩句。相信關心這則新聞,撥冗進來討論的眾先進,其出發點都是希望國軍能更效率化,人性化兼併,差別只是在於著眼點不同。且容不才收起嬉鬧態度,簡述一下拙見:支持這項更動的版友,主張體能訓測標準調修,重點在能夠達到體能要求即可,由官兵自行選擇3000公尺跑步、5公里健走、800公尺游走、5分鐘跳繩等4項擇1鑑測,並沒有不對。但,不才以為,若把著眼點拉到最原始的初衷,視野或許又有不同。且讓我們反思:為何軍人必須要求體能鑑測?除了保持健康的體態這種空話,拙以為,體能鑑測是為了確保軍人有生存自保技能。舉個例子,不才是海艦退伍的水兵,新訓中心結訓時,除了基本的徒手教練,跑步等體能測驗,尚有一項要求是游泳。最早是要求每個新兵都必須會游,且要游一定距離;後來要求逐漸放寬,只要你能浮在水面上一定時間,也睜隻眼閉隻眼。會要求游泳很簡單,就是因為這是水兵的求生基礎技能,不只關乎體能,若今天允許用跑步、健走、跳繩來取代,那麼這個體能鑑測完全失去原意。一位體能滿分,但是不會游泳的落水兵,他就可能是提早領便當的死水兵。會浮在水面上還有機會救;連浮都不會,只能用撈的了。(水兵落海可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時有所聞。)那麼,海軍必測游泳,不跑步沒關係?樓上有版友提到,海軍艦艇兵作戰時,會需要跑三千嗎?小弟剛好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艦艇兵也需要訓練跑步,只是要求很寬鬆。不才服役時,住艙是在艦尾艙面下,拉備戰時如果要到駕駛臺或艦首就位,上下連攀帶跳,大概要跑一百到一百五十米,若是運彈手或損管班這些職務,也會需要間歇性的來回跑,所以通常泊港待機時,還是會全體拉出去晨跑,不求爆發力,但求官士兵都還能跑起來。當然或許有人要問,既然船上不需要跑那麼遠,那又何必要求跑三千?練習長跑,重點是讓士兵練習調、換氣,步伐,以及鍛練耐久力。調換氣與耐力的需求,換到陸地士兵的身上,相信就更顯重要。試想,今天一位陸戰士兵,他的5公里健走、800公尺游走、5分鐘跳繩等鑑測都是滿分,但完全不懂得長跑的換氣與步伐調整技巧,練過長跑的人都知道,沒技巧的蠻力硬跑,大概一千五百米的距離就脫力了,這種空有體能耐力,卻不知道跑步技巧的陸地士兵,在戰鬥時是很危險的,遇到這種不擅長跑步而脫隊的士兵,鄰兵是應該等他,背他,還是直接放生他?是故,不才以為,若是不分兵種兵科,全面性的讓體能鑑測開放給士兵自由選擇,將會失去最初要求體能鑑測的原本意義,立意雖良,但須斟酌。當然,上述僅為鄙人陋見,或多有盲區,上版一敘,並非為了說服任何人,更非為了舌辯筆戰,相反的,歡迎賢達不吝指正,拙者虛心受教,但求在這滿斥無謂意識之爭的軍武版,拋磚引回些許良性論辯。
這邊都是大學長、老學長有點不知該不該說,其實體能三項,有替代項目在馬英久時代就有了在實施新制的時候我記得國軍合格率不到五成當然有很多原因,我就不在此討論了剛實施時確實有不少志願役軍、士官、兵都在鑽漏洞體能過不了的不管真的有病還是裝病,通通跑到國軍醫院請醫生開替代項目的證明也因為太多人鑽漏洞又有新規定下來,開替代項目需要蓋少將(旅長)以上的章有沒有那麼輕鬆過件我就不知道了但每次到北測中心受測時,還真的不少人用替代項目來取代體能三項我還真沒看過有人用替代項目還不過的分享給大家。
a814133 wrote:這邊都是大學長、老...(恕刪) 大夥都是來閒聊,自然不必分什大小資深。我相你所說的部分,人性畢竟都是好逸惡勞的,一個好的制度,就是盡量要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又能讓大家守法。今天我可以驕傲的說,我是一個軍武迷,鄙人反對過度刪減國軍福利與國防預算,所以我同時也是國軍粉,但,不代表就應該盲目挺國軍,那種叫做腦殘粉。當發現這個決定似乎有問題,就該思考一下是否要再修改到完善些,再行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