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未來12年的海軍艦隊[實際]想法


Wetey夜 wrote:
這個15艘,記得是...(恕刪)

http://mdc.idv.tw/mdc/navy/rocnavy/futureplan.htm
https://zh.wikiredia.com/wiki/%E6%96%B0%E4%B8%80%E4%BB%A3%E5%B7%A1%E9%98%B2%E8%89%A6
都是寫計劃15艘, 但是你知道的....
lordkon wrote:
美海軍神盾少說會用...(恕刪)


史普魯恩斯級不能直接與紀德級同比

史普魯恩斯級能夠改MK-41是尚有排水量餘裕

她服役初期時滿載為7800ton(原始設計),設計上的擴充極限(潛力)為約10000ton

但在幾次生涯改裝與上mk-41後就已經微幅超過9000ton

而且這還是沒有上防空彈需要的偵搜/照射雷達與射控系統等配套裝備
,原始位置的MK-16ASROC拆掉讓出位置給mk-41,改裝後依舊比改裝前暴增1000ton重量

而由史普魯恩斯級衍伸的DXG型(也就是紀德級最早建成時)滿載噸位則更進一步逼近極限(近9800t)

最後要到我們手上前做NTU工程後,連這一點餘裕都已消耗殆盡(滿載10500ton)

所以就算大費周章拆了MK-26改上MK-41,你也不可能以滿裝彈的狀態使用,除非從其他地方偷重或減少裝載

imshi47 wrote:
國防部已有計劃甚至有藍圖了,...(恕刪)

看你給的新聞鏈接中這樣說:
2014年中華民國海軍司令陳永康在任內即規畫15~20年間的國艦國造案,2016年中華民國海軍正式執行國艦國造。項目包括:「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多功能人員運輸艦」、「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案」、「潛艦國造案」、「兩棲直升機船塢運輸艦」、「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新型救難艦」、「快速布雷艇」、「新型海洋測量艦」、「新一代主戰艦」、「新式港勤拖船」等。其中,由慶富公司承包的獵雷艦案為「康平專案第二階段」,亦是國艦國造項目之一。

一下子提出這麼多,你覺得真正在做的可能性有多大?光一個掃雷艦久花掉300億然後變成爛尾工程,其他的打算花掉多少錢?用多少年時間?恐怕這個新聞說的事情跟你的設想不是一回事,更像是一種宣傳。
你啥都不懂,關我什麼事? 你說的都對,你開心就好。
imshi47 wrote:
到現在都照計劃走,
請你舉個作不下去的理由。
不過,干你這歪國人屁事。

上面你提供的新聞中一共提到12種不同的船,除了掃雷艇,你何不再舉一個有在「作下去」的證據?

所謂「照計畫走」就是慶富造掃雷艇那樣嗎?800噸小船花掉300億,還沒造出一艘來,其他的11種船連一艘都沒有。
你啥都不懂,關我什麼事? 你說的都對,你開心就好。
登陸艦正在招標
巡防艦跟潛艦在合約設計
澄海跟布雷艇預計下半年招標
iantsai74 wrote:

所謂「照計畫走」就...(恕刪)

獵雷艦,感恩KMT讚嘆KMT。
其他部分,不就照計劃走嗎?
歪國人,
你舉個沒有照計劃走的。

imshi47 wrote:
獵雷艦,感恩KMT...(恕刪)

別嘴炮了,這麼會規劃怎麼不當職業軍人?

我爸是中華民國國防部陸軍上校退伍,你是什麼階級?

紙上談兵誰不會。加油,國軍靠你了。
為什麼到後面變成吵架?其實iantsai74提的建議有些是蠻實際的,可以參考...
至於震海艦的部分,雖然喊出十五艘,但是以這種32垂發的通用巡防艦,世界各國的經驗都是五、六千噸跑不掉,越大、越多功能就越貴,相信海軍慢慢會體會到這個殘酷的現實

所以我不負責任的猜測,最後應該只有九到十二艘。不如鎖定只做個十艘,另作16垂發、約三、四千噸的巡防艦6艘;這6艘就是反潛構型,當苦力馬用,32枚海劍二+8枚VLA,其他武裝與震海艦相同:76砲+雄二/雄三+海劍羚+鍊砲。這種艦型,可以在震海艦第一批服役後就開始研發,基本上就是震海縮小版,應該會比較容易些...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BUCK wrote:
為什麼到後面變成吵架...(恕刪)

同意!
反潛艦不用那麼高檔

imshi47 wrote:
同意!反潛艦不用那...(恕刪)


規劃的有點不切實際.台灣現在就一沒錢二沒人.海陸空都要自製請問錢從那邊生

二人從那邊來.畫一張廣告宣傳圖片跟設計建造藍圖是不一樣的.人材去那邊找回來

成功造艦時那些工程師.退的退出國的出國.這些年各大學的造船系培育出多少人材可以去查一查夠不夠

另外海軍有那麼多人員來運作這些船嗎.維特費又要多少錢.光維持目前規模海軍

就要支撐不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