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tin111 wrote:https://www...(恕刪) 你貼的影片裡標槍發射是要靠射手抵地穩定的,開火時的後座力旋翼機能吸收多少?而且旋翼機又有天氣影響又要閃砲火,怎麼像在陸上一樣慢慢瞄啊?更不用說載兩個人在那慢慢飄了,一接近戰場一把國造T74機槍都能把旋翼機打成蜂窩....
自转的旋翼升力不平衡时怎么解决?来源:旋翼机 编辑:自转旋翼机 发布日期:2018-05-09自转的旋翼依靠前方来流吹动始终处于自转状态,因而一旦发动机空中停车,可以直接依靠旋翼自转着陆,而直升机旋翼还需要一个转入自转的过程,所以自转没有直升机的低速回避区,安全性更好.自转由于其旋翼自转,没有自发动机至旋翼的减速和传动装置,也不需要平衡旋翼反扭矩的尾桨,因而结构大大简化.现代自转旋翼飞行器采用旋翼预转技术,起飞前通过简单传动装置将旋翼预先驱转,然后通过离合器切断传动链路后起飞,使得它可以跳跃式或超短距起飞(起飞距离0~30m);自转旋翼飞行器降落时,通过操纵旋翼锥体后倾,可实现点式着陆,不需要专用机场.因而近十几年来,自转再次成为航空领域关注的热点.自转旋翼机目前使用中的自转大多是小型或轻型的,重量比(空机与总重之比)约0.6.设计任务可以确定总重Gw,也可以确定使用载荷Guse,知道二者之一,便可以求出另一者.为了拥有好的性能,例如停车下降率约为5m/s,一般要求功率载荷q小于4.5kg/hp (59.2N/kw),桨盘载荷p小于12kg/m2 .桨叶片数k可以参考直升机方法确定,目前大多自转采用两片桨叶,安装在跷跷板式桨毂上.典型两片桨叶旋翼,取实度σ为0.034~0.040.如果实度取稍大值,则桨叶挥舞增加,性能改善不多,故一般都取偏小值.螺旋桨直径根据发动机转速来确定,大的直径对爬升率和低速推力很重要,但是如果取得过大,则全机尺寸高,停放不易.螺旋桨一般与发动机输出轴直接连接,所以螺旋桨转速rpm就是发动机轴转速,螺旋桨桨尖速度ωRp和自转前飞速度的合速度一般不超过声速的90%,目前常用的自转螺旋桨桨尖速度(ωRp)max ≤290m/s.知道发动机转速后,即可确定螺旋桨桨叶直径.自转的最基本的部件是机身、发动机、旋翼系统、螺旋桨、尾面以及起落架.为了改善性能,如提高飞行速度等,还可以选择机翼等部件. 机身是所有其他部件的连接件,结构可以是焊接管、金属片、复合材料、单管栓接或混合结构方式,最大强度重量比的机身是碳纤维材料或焊接管结构. 发动机在飞行中提供独立于旋翼系统的前飞动力,在地面则可以提供旋翼桨叶预转的动力.随着自转的发展,可用于自转的发动机种类也越来越多.车用、船用、航空发动机都可以用于以娱乐、体育爱好为目的研制的自转,而需要取得适航证的自转必须安装权威管理机构认证的发动机.发动机可以是活塞式也可以是涡轮式. 旋翼系统主要给自转提供升力和操纵,常用的是全铰接式、半刚性跷跷板式.因不需反扭矩装置,现代自转的主要型式是单一的旋翼.目前自转惯用2片或3片桨叶,广泛应用于直升机的负扭度桨叶对自转来讲,并没有多大优势,所以自转上常用无扭转或正扭转桨叶.个人自制的小型自转常常使用可以连同桨毂桨叶一起扳动倾转的旋翼系统,也可以使用带总距操纵来改变旋翼桨叶俯仰角的旋翼系统.如果桨叶带总距操纵且具有足够的惯量,自转跳飞就有可能实现. 自转的螺旋桨可以是拉进式也可以是推进式,也就是说,螺旋桨可以安装在机身头部,也可以安装在尾部.早期的自转是由螺旋桨拉进式固定翼飞机改装而成,用旋翼替代固定机翼或者固定机翼与旋翼复合使用.推进式布局避免了方向舵和平尾位于螺旋桨滑流中,具有更好的操纵性,飞行员也有更好的视野.但是在总体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推进式布局中,由于受机身影响,螺旋桨的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和定翼飞机一样,自转尾平面包括垂尾和平尾,提供俯仰和偏航轴向的稳定和操纵.有一些自转,特别是封闭式驾驶舱的自转,航向稳定性很低,为了补偿航向稳定性,安装垂尾是必要的.由于垂尾面积受旋翼桨叶倾转边界和着陆俯仰角度的限制,所以许多自转设计安装了多片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如果采用推进式螺旋桨布局,处于螺旋桨滑流中的平尾和垂尾利用效率会更高,特别是在自转起飞和着陆飞行速度比较低的时候. 起落架使自转在地面具有机动性.早期的自转一般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布局,现今的自转大都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布局.
lutin111 wrote:https://www...(恕刪) 你貼的東西拿來打旋翼機更剛好...單兵一發就葬送掉兩個訓練有素的軍人、一台旋翼機、兩組標槍飛彈...其他步槍、手槍、手榴彈等輕兵器另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