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雲豹迫砲系統實彈射擊首曝光,將進化為獵豹砲車

macross_sato wrote:
是低! 我是大外行。
讓各位見笑了!

您樓上來先生有點道行指出 :
『迫砲一直都是步兵攜帶,輕巧是重點之一。』
指出迫砲這種曲射武器的優點。

您也說啦!
『兩棲登陸戰,一挺50機槍+一管60迫炮,只要幾秒鐘攻方不是倒在沙灘上就是往後跑了』 60這個小東西是非常適合步兵攜行,您也指出的非常清楚。

那請問車載口徑最大化目的是什麼?
當火力繼續延伸, 請問砲兵的105要做什麼?

現在60 退了, 美其名有MK19, 但是小口徑的迫砲還是有您兩位點出的必要性是大口徑迫砲無法涵蓋的。

請問砲兵的105要做什麼?

我什麼都不懂的小官是不瞭解什麼防衛計畫滴!

當然啦! 外島為什麼適合曲射武器, 而本島都在砲兵火力涵蓋這種東西我想我也不是很清楚。
所以長官說一些『濱海決勝, 灘岸殲敵』 的作戰構想, 又要大口徑迫砲車, 我實在想不出掛布科的意圖。

有必要如此動怒嗎?大過年的別傷和氣。。。。我覺得你說的不對,講幾句而已。

我只是想證明說,迫砲百年來不衰的原因。

迫砲有個缺點。。。打掩體中的人員,傷害力不足。

但是對近距離但是上空無掩蔽物的敵軍,傷害力十足。

所以跟砲兵完全無相關。。。。砲能打多遠?大家心知肚明,不可能打到100km遠吧。

類似中央山脈地形,就算30km也沒辦法打到山陰處。。。是不是?除非砲彈會轉彎。

然後各種彈頭各有功用,舉個例子。

張發奎回憶錄中講到他當淞滬會戰二大戰線之一的指揮官,他見到黃浦江上日艦對上海我軍砲轟甚為火大,下命迫砲攻擊,但是打不到。。。隔日某英國人傳話來說,願意引導。。撥了一套通訊工具給他。結果直接命中日艦。。。但是無任何日軍傷亡,日艦還毫髮無損。

故事告訴我們,打哪種目標要用哪種彈藥跟彈頭跟哪種彈。。。。你拿迫砲打坦克看看,搔癢嗎?

所以步兵拿迫砲,你砲兵是吃啥醋?
愛。回。家 wrote:
有必要如此動怒嗎?大(恕刪)


恭喜發財! 大過年的!當然不生氣。

我對陳小春囉說,結果愛回家回答我!
有趣! 有趣!

想必都是草鞋兄弟出身。

各位去把本島步兵支援火力列出來, 步兵現在缺什麼?
砲兵缺什麼?

步兵缺小口徑曲射武器涵蓋4公里內, 砲兵缺將M101升級案。

我們防衛作戰已經不是以往大陸軍作戰, 所以火力統一運用, 火力集中化會是日後走向, 越來越像外島配置。
所以外島射擊命令才是說由各種砲都管的砲王下達。

雲豹上鍊砲,上105都很好, 因為可以補足部署配置缺口。
當有多於經費,當然想上什麼構型都無所謂。

建軍像捕魚網, 洞補齊才能抓魚。
陸軍將各火力範圍補齊了, 那後續想添什麼爐灶都無妨。
迫擊砲可用於布雷與穿甲彈
地雷是一種非常廉價的爆破性防禦武器,最早出現在我國,名為「炸炮」。明朝《火龍經》中就有記載,以生鐵鑄成,內置炸藥,由鋼輪與火石摩擦起火引爆,埋在敵人必經之路上,一旦踏中便會引爆。日俄戰爭時,俄國人發明了現代防步兵地雷,給日軍造成重大殺傷。一戰時,為了對付英軍坦克,德國人發明了反坦克地雷。



二戰的爆發促使地雷快速發展,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防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整個二戰期間,約20%的坦克是被反坦克地雷炸毀的。這個時期,地雷由人工埋設,效率低下又容易排除,且安全性較低。二戰後,聯邦德國發明了火箭布雷系統,一次性可發射36枚火箭布雷彈,每彈裝有8枚小型地雷,8秒鐘就能散布228枚地雷。後來又出現了迫擊炮布雷、直升機布雷,迫擊炮連一輪齊射就能布設一個長2300米、寬300米的雷場。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x2okm2g.html

120毫米迫击炮属于大口径迫击炮,其特点就是高抛物线弹道,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有很多种型号,仅装弹方式就有膛口装弹式的和尾部装弹式的两种;行进方式分牵引式和车载式两种,同时有速射型;根据题目能够和突击炮挂上钩的只能是车载式的,也就是自行式的迫击炮;车载式有单管和双管之分,单管属于主流;自行式的迫击炮又分迫击炮和迫榴炮。所谓的迫榴炮只是发射的弹种增加了一种炮射榴弹而已,也就是即能发射榴弹又能发射迫击炮弹,迫击炮发射榴弹和榴弹炮发射榴弹区别较大,主要是射程,由于迫击炮膛室炮管的厚度薄,膛压小,故射程近。但性能接近,都是抛物线型弹道。自行迫击炮也可以发射穿甲弹

一定要120毫米的迫擊砲才能用穿甲彈?要多少口徑,多少重量,從多少高度落下的迫炮穿甲彈才能打穿坦克裝甲,沒有一定的答案,要看裝甲厚度,但是有這個可能性
alexlin1 wrote:
價格昂貴,這一台價格(恕刪)


沒錯,台灣不需要那麼好的全密閉式砲車,台灣地形到處可以隱蔽,敵方可能很大機會根本就看不到雲豹迫擊炮車。

Nemo那個炮台看起來就貴到翻。用雲豹這種,最多再來個半自動砲彈架就非常好用啦。

但是台灣單兵標定裝置還是要補強。希望未來台灣陸軍有大量的單兵GPS定位裝置,這樣才能配合各式火炮支援。

讓全台灣每寸土地都在精準火炮的轟炸支援下。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愛。回。家 wrote:
.故事告訴我們,打哪種目標要用哪種彈藥跟彈頭跟哪種彈。。。。你拿迫砲打坦克看看,搔癢嗎?.(恕刪)


打坦克目前最夯的是爆炸成形彈,美軍在伊拉克2/3的傷亡就是來自這種武器,恐怖份子的最愛,CP值超高。
stever2018 wrote:
迫擊砲可用於布雷與穿甲彈

你知道穿甲彈的原理?

還佈雷?你當駕駛盲的嗎?


stever2018 wrote:
二戰的爆發促使地雷快速發展,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防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整個二戰期間,約20%的坦克是被反坦克地雷炸毀的。這個時期,地雷由人工埋設,效率低下又容易排除,且安全性較低。二戰後,聯邦德國發明了火箭布雷系統,一次性可發射36枚火箭布雷彈,每彈裝有8枚小型地雷,8秒鐘就能散布228枚地雷。後來又出現了迫擊炮布雷、直升機布雷,迫擊炮連一輪齊射就能布設一個長2300米、寬300米的雷場。

你當駕駛瞎了嗎?


stever2018 wrote: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x2okm2g.html

原來是引述匪區農場新聞

stever2018 wrote:
120毫米迫击炮属于大口径迫击炮,其特点就是高抛物线弹道,1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有很多种型号,仅装弹方式就有膛口装弹式的和尾部装弹式的两种;行进方式分牵引式和车载式两种,同时有速射型;根据题目能够和突击炮挂上钩的只能是车载式的,也就是自行式的迫击炮;车载式有单管和双管之分,单管属于主流;自行式的迫击炮又分迫击炮和迫榴炮。所谓的迫榴炮只是发射的弹种增加了一种炮射榴弹而已,也就是即能发射榴弹又能发射迫击炮弹,迫击炮发射榴弹和榴弹炮发射榴弹区别较大,主要是射程,由于迫击炮膛室炮管的厚度薄,膛压小,故射程近。但性能接近,都是抛物线型弹道。自行迫击炮也可以发射穿甲弹

又是一種匪區的觀念~大就是好~

你匪解放軍有辦法扛大口徑迫砲進山區嗎?


俺非常肚爛~~台灣人在溝通時,五毛來亂
愛。回。家 wrote:
你知道穿甲彈的原理?...(恕刪)
你有看完整篇文章?雖然我舉的例子來自中國並不代表我是中國人,你有找到來源,在這篇文章用迫炮布雷與發射穿甲彈都有例可尋,你可參考,如果歷史上沒有相關實證也只是代表參考來源不實,所以雲豹迫炮不能如此運用
聽過美軍老兵邊喝邊吹越戰時的事 .....

原封搬過來, 也來乾一杯 58高梁用中文吹一吹 :

....... 本來寂靜的夜晚..........

突然間, 陣地被越共蜂擁人海摸進防線, 再以輕兵器攻擊, 暗夜交戰中雙方夾雜在一起敵我不分, 能分辨的是槍口火光照亮的那一瞬間及AK-47與 M-16不同的槍聲, 又不敢下令 [ 斷箭 ], 殘餘生存的部隊摸黑敗退至南方下一道防線, 原陣地內的械彈盡入越共手中.

( 攻守互換 )
第二天, 後方援兵來了, 開始逼近原陣地, 但105榴彈砲猛轟過後, 士兵卻遭遇原陣地槍彈射擊難以前進, 這時一個士官長心生一計, 將 105炮輪子墊高, 後面駐鋤處挖深沉入地下, 榴彈砲便成了高角度 105迫擊砲.

幾輪高彈道猛轟後, 步兵開始反攻收復了原陣地, 原陣地壕溝掩體內到處都是越共屍體..................

加農炮 榴彈砲 迫擊砲, 彈道不同, 看如何運用.


當今, 一些炮的引信及彈頭改良, 加農級平伸彈道打出後, 能在壕溝上空引爆, 壕溝內還真沒處可躲.
( 參考 : 雲豹 30mm 炮 )


[ 未來 ] ...........
戰爭殺人科技進步, 或許 反坦克彈頭 會加上導引, 由 迫炮 榴彈砲 發射, 自坦克頂部往下熔穿裝甲再鑽入引爆, 那坦克兵來不及思考, 就瞬間到奈何橋上了......
莊孝爺 wrote:
聽過美軍老兵邊喝邊吹(恕刪)


莊爺...早啊..58度灌下去還能那麼早...不簡單....

"( 攻守互換 ) 第二天, 後方援兵來了, 開始逼近原陣地, 但105榴彈砲猛轟過後, 士兵卻遭遇原陣地槍彈射擊難以前進, 這時一個士官長心生一計, 將 105炮輪子墊高, 後面駐鋤處挖深沉入地下, 榴彈砲便成了高角度 105迫擊砲"

這招最早用的是..日俄戰爭時旅順要塞的沙皇俄軍..拿來對付乃木希典躲在戰壕裏準備"天皇萬歲"衝鋒的步兵(因為距離太近了要塞砲只能挫賽)..也是迫擊砲戰術使用的鼻祖.....

所以,武器是死的,臨機活用才是真的....

您前面提到雲豹車載迫砲怎那麼大隻...我猜砲管外部包覆的應該包含"制退"與"冷卻"二大部件...
normanchou wrote:
這招最早用的是..日俄戰爭時旅順要塞的沙皇俄軍..拿來對付乃木希典躲在戰壕裏準備"天皇萬歲"衝鋒的步兵(因為距離太近了要塞砲只能挫賽)..也是迫擊砲使用戰術的鼻祖.....打氣

所以,武器是死的,臨機活用才是真的....

又多學了一些, 下次到酒店酒館時又能吹幾吹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