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衣神水 wrote:戰後日本發展戰機多半參考他國的經驗,F-1也是參考英國sepecat jaguar美洲豹攻擊機的佈局而來。 F-2 ............ 以美國 F-16 為藍本. 再加入自己的科技......真 TMD 變態.
TW Energy wrote:拉寬一點應該是影響不大,頂多就不要超音速了,我倒是期望可以塞電戰系統。 這樣好嗎?推力都不夠超音速了,電力還要滿足電戰使用,拆東牆補西牆?KF-21目前看起來,跟F/A-18A/B尺寸相近(17公尺長),(大於F-16/F-35 15公尺)(小於F-15/F-22 19公尺)懷抱著心機看,美國真有拿韓國做實驗,有著經濟型F-22的打算。
天衣神水 wrote:其實韓國人很有野心,雖然目前機腹下掛點是半埋式,但是還是有預留彈艙的空間,未來極有可能會變成真正的5代機。 子系統或者更基礎的單項技術研發,當下韓國不一定追得上日本。但是系統工程跟整合能力,韓國還真不一定輸給日本。
mangchaocs wrote:子系統或者更基礎的單項技術研發,韓國不一定追得上日本。但是系統工程跟整合能力,韓國還真不一定輸給日本。 兩個國家的人本人都有共事過,這是兩者民族性不同所致,韓國人變心快,日本人固執,日本人可以在一件小東西花上一輩子,韓國人做不到,相對的,韓國一直想高大上,日本會認為把目前的東西做得更好才是正途,就只是心態不同罷了,憑個人經驗,如果兩者做相同的東西,日本人會做得比較好。
天衣神水 wrote:兩個國家的人本人都有...(恕刪) 上一份工作有韓國分部的同事,然後有過韓國跟日本的客戶諸如DOOSAN跟IHI還有J-POWER等等。我的感覺是韓國人更靈活一些,雖然說因為民族自尊心過強(私下裡我也感覺是一種變相的自卑),可能在這些涉及軍武以及高科技的方面會顯得有點自嗨。然後在基礎技術的專精程度上,目前似乎還比不上日本。但是韓國人的系統整合能力真的並沒有輸給日本,甚至某些方面還超過了。日本人給人感覺還是死板了一點。想起來前幾天聽到一個公開課裡面的笑話,就是東京前段時間在疫情病例數高發的時候,每天的病例增長上限是統計部門的三台傳真機記錄上限
mangchaocs wrote:然後在基礎技術的專精程度上,目前似乎還比不上日本。但是韓國人的系統整合能力真的並沒有輸給日本,甚至某些方面還超過了。 舉個例子好了,「下町火箭」這部劇,日本人會認為完成那根針的人才是真英雄,韓國人會說:我要搞一根大火箭。佔飛機成本最大一部分是航電,日本會以完成先進戰機的航電自豪,韓國人會說:我做了一架飛機 (但是裡面一堆東西都不會做也無所謂)吉隆坡雙子星大樓,日本人、韓國人各建一棟,韓國人先建好,但是有小問題,日本人比較慢,卻沒什麼問題,兩者都在期限內完工,可是韓國人建的先完成,所以招商較順利,日本人建的則花了比較多時間去招商。大概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