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 2.0?? 感覺可以想像規格

HP100LX wrote:
感謝回復

不過從照片看來,KF-X的確有留腹艙空間,而且媒體也有報導腹艙預留以後升級用


因為戰機跟船不同,不能隨意這邊挖,那邊改的,造好了之後要再構改是大事,本來掛彈的地方一定有支撐的結構點,現在要拿掉,尤其是在肚子開個洞,關係太大,不如新造。

那個腹艙預留位置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因為KF-X是洛馬協助技轉,為了加速進行,所以洛馬就把F-22的圖直接拿來改,因為F-22本來就有腹艙,在減少更動藍圖的情況下,就這樣留下來了。即使未來會改成有腹艙掛彈的情況,那也是另一張圖了,不會是現在這張。
hina198611 wrote:
感覺2030年
台灣空軍
F16V 66架(新出爐)
F16V 144架(舊改新)
IDF 2.0 130架~150架 or 50架左右F35
台灣空軍應該沒預算也沒力在搞個F35


怎會玩不起F-35!?

看看台灣房地產的估值和建商/代銷/仲介/投客的淨利......

支撐200架F-35和所有周邊及訓練的花費應該是綽綽有餘!!

叫那些人出來維護一下自己的利益是不是很剛好啊~
HP100LX wrote:
感謝回復不過從照片看(恕刪)

不知道韓國這架 空重多少

截面積很大 還有很多空間
不像IDF扁平到不行 油都塞不了多少
IDF2.0還是先把引擎搞定比較實在
個人是覺得要是老美願意賣我們F100還是F110這種引擎,就可以動力、共通性一次解決
有了有力的引擎,不只板磚會飛,連對岸的乳牛都能飛了,雖然只是能飛
IDF做的瘦不拉機,沒多少地方塞燃油也是那兩顆不怎麼有力的引擎拖累的
IDF2.0引擎要是搞定,做成塞滿燃油、內載武器的河豚也很OK呀
Daniel Wen wrote:
IDF2.0還是先把引擎搞定比較實在


+1
而且我很擔心新戰機可能四不像!
為什麼?

目前幾乎可以確定新戰機跟IDF一樣,為輕型雙引擎戰機,
就算F125引擎順利提升到F125XX,
如果新戰機是第四代或四代半,也許這推力還算可以。
但如果是設計成第五代(因為從官員口中得知好像會有些匿蹤),
飛彈要內藏,勢必壓縮機體內部空間,
能掛載的武器一定少,並排擠到油箱之類的(像IDF一樣短腿)。
而且外型要匿蹤,但一外型匿蹤設計,勢必不利於飛行。
上述個條件只憑2具F125XX的推力來改善.........很難足夠。

有人會說有匿蹤功能但無法像F-35那麼強,
當然! 要求自製匿蹤等級要到F-35的等級......這就太過頭,但能到什麼地步?
說到匿蹤,如果等級沒做到我方發射中程飛彈打對方而對方還不知我方在哪,
則這個匿蹤效果真的是可有可無!
如真做不到這地步的話,
倒不如設計成第四代半算了,整體載彈量,油箱續航,速度等都可以比匿蹤的高。
否則硬做下去,只會拖累性能。

軍方向來有著一機多用的要求習慣,但下場可能就是四不像。
我的看法不同,F16V什麼都可以就是沒匿蹤及短場起降。.
所以自製戰機就是要匿蹤及短場起降,苦工給F16V做,自製戰機只要埋伏放冷槍就好。
其實自製戰機以防衛為主可以考慮無人化,推力小的缺點也就不構成問題。
如果可以在空中長時間慢速匿蹤巡航也是不錯。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PainterJ wrote:
所以自製戰機就是要匿蹤及短場起降,苦工給F16V做,自製戰機只要埋伏放冷槍就好。
其實自製戰機以防衛為主可以考慮無人化,推力小的缺點也可就不構成問題。


但是這兩者卻是台灣技術相差最遙遠的~
如果老美支持台灣力道 沒辦法像當年IDF從零開始般強大
恐怕很難~ 再者 老美也想賣台灣F-35B啊 早晚的事~

小型匿蹤構型應該自己可以幹 頂多差一點~
但像戰機一樣 且能進行空中運用
這就很難沒有老美支援一定技術了~

其實連當初IDF構型也是老美提供F-16技術給台灣參考
日本發展F-2也是參照老美F-16改裝擴大~

連中國搞了上千架新式自製戰機 實際上仍然在照抄俄羅斯與其他國家構型
台灣要自己玩恐怕不樂觀~

再來更嚴重的: 短場起降引擎 這比把F-125提升推力還難多了~

我認為我們憑空搞出這種引擎 以我們可用經費而言 幾乎不可能~

所以 南韓也是以研發4代半戰機為目標~
PainterJ wrote:
我的看法不同,F16V什麼都可以就是沒匿蹤及短場起降。.
所以自製戰機就是要匿蹤及短場起降,苦工給F16V做,自製戰機只要埋伏放冷槍就好。
其實自製戰機以防衛為主可以考慮無人化,推力小的缺點也可就不構成問題。


就分工來說,這說法沒錯,各司其職。
但就技術性來說,大有問題。

自製匿蹤能做到什麼程度?
埋伏放冷槍,字面上來看,
就必須做到我上面說的......我方發射中程飛彈(天劍二型,60-100公里)攻擊對方而對方不知,
能匿蹤到雙方距離80-100公里,但對方無法察覺到我方嗎?
如果做得到,OK!
如果做不到,則這匿蹤意義不大!
台灣現有匿蹤技術做得到嗎?

短場起降,
這次新戰機並無像F-35B那樣有個升力風扇,
所以只能跟一般戰機一樣起降,
應該會增加一些裝置使其起降距離變短,
但這些方式效果都有限。

有時候我會覺得設計時,不要把戰機性能限制在防衛用途,
講難聽一點的.....就是性能差才會說是防衛!
而且可以的話要外銷(我知道很難),可以攤開發費用減少負擔。
其實我覺得量產服役機會不大啦,只是練技術逼美國賣F35B。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再20年也不會有啦,做夢吧,夢裏什麼都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