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邦相助 巡防艦案戰鬥系統有譜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當年武進三是怎麼來的? 算一算都已經40年了 當年不是鼻子摸摸就搞起來了


當年並不是鼻子摸摸就搞起來,而是一開始就做選商合作,不要弄錯了。

「海軍在1974年11月16日成立「光武小組」,負責「海軍驅逐艦武器系統革新方案」,並於1975年10月13日提出「驅逐艦武器系統革新專案研究報告」,對適合海軍的戰鬥系統進行初步評估。

經評估光武小組認為,荷製HAS-WM-28系統最適合海軍驅逐艦採用。因其為一完整的自動化射控系統,使用數位電腦控制,按各國海軍使用情況(早期型的韓國蔚山級巡防艦也使用)研判,能指揮各式艦砲及飛彈,對武器適用的限制較小。因其價格較昂,海軍可就驅逐艦中選擇艦況較佳者予以換裝,以加強驅逐艦戰力,並引進新進技術,做為日後自力發展的借鏡。

雖然光武小組獨鍾荷製HAS-WM-28系統,但後來武進一號計畫戰鬥系統招標時,除了荷製HAS-WM-28系統,還多了美國HONEYWELL公司的H-930Mod1戰鬥系統。

1975年初,選廠小組先後到荷蘭HAS公司和美國HONEYWELL公司參訪,最後由H-930Mod1戰鬥系統出線,成為海軍首次採用的艦用戰鬥系統。海軍在1976年4月28日向HONEYWELL公司簽約購買10套H-930Mod1戰鬥系統,安裝在武進一號計畫改裝艦。」

其他內容詳見「高智陽的軍事秘辛世界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神水兄只能不用大腦想一下 當年就算怎麼吵 定了就定了 武進有三型 只講武進一 武進一只導引雄一 武進二是以色列技術包不講了 但武進三可是當年中科院代表作 跟成功艦比作戰反應速度 有過之無不及
天衣神水
好比「武一」到「武三」的發展腳步,先引進國外技術再一步步國產化、在地化,才是正途,這是本人一貫的主張,沒有一開始引入的H-930Mod1,跟本不會有後來的「武三」
現在編的預算,根本只夠用本土貨,用國外的戰系與雷達還要改成使用台灣的飛彈,全部成本高中科院3-10倍,這白癡記者搞不清楚,軍版的人應該想一想啊!
這預算買得起嗎?
Charlie2020大,現在的問題在於,大家不想看到繼續不上不下僵在那
有想過幾種方式:
a.海軍打死不退,外購成唯一選項,那就是加錢、加錢、加錢!
b.海軍退,噸位加到五千噸以上,國產四面陣列上艦。其實也要加錢!
c.海軍退,4500噸,規格降級用單面旋轉陣列,一樣國產貨。前幾艘用這規格做反潛型,後面技術進來後再搞防空型。
d.海軍退,先搞6艘輕巡防艦,退掉濟陽。利用拉法葉升級,買技術進來,震海再起。不過數量就要砍,應該是八到十艘。

暫時想到這樣.....
Charlie2020 wrote:
現在編的預算,根本只(恕刪)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Charlie2020 wrote:
現在編的預算,根本只夠用本土貨,用國外的戰系與雷達還要改成使用台灣的飛彈,全部成本高中科院3-10倍,這白癡記者搞不清楚,軍版的人應該想一想啊!


查理大,個人有兩種想法

想法一:如果有錢的話
因為海軍很堅持4500這個數字,先弄出block 1三艘,使用國外成熟系統 + 中科院部分次系統,先汰換掉老濟陽,同時要求技轉。
之後每三艘一個批次,國產系統比例逐漸增加,共建造三批次9艘震海艦,連同升級後的康定級共15艘一級艦,並同時汰換掉成功級。

這時候中科院的技術應該已經成熟,再用國產系統推出4艘主戰艦替換掉基隆級

同時再加上11艘塔江級和6艘IDS + 2艘升級版劍龍級組成海軍下代一軍力。


想法二:
2500噸8輕巡艘先建造,汰換掉老濟陽,使用國外成熟系統,同時要求技轉

再建造6艘6500~7500噸級採用國產系統為主的巡防艦,加上升級後的康定級6艘

IDS增加到10艘 + 2艘升級版劍龍級和11艘塔江級。

PS. 法國國會團又來了,短期內來了兩團,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不知跟海軍事務有沒有關係?
海軍之前已經有退一步的意思了吧?
原本3D示意圖的構型就從全4面固改成前固後旋過,當時各界就在猜是不是會改上海鷹眼或是類似的旋轉相陣雷達
法國人突然這麼熱情,當然是有鬼
天衣神水 wrote:
查理大,個人有兩種想(恕刪)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天衣神水
美國團上個月也來兩次
BUCK
仙拚仙[大笑]
至始至終, 說法一致是科科

照梅, 跟上報 :

2018 國安糖漿安排立委去法國

接著就是檢討科科60億訊聯, 科科說照計畫與測評


這一次又是
"國XXOO主導「震海案」改造輕型巡防艦"

梅婆婆有一小段輕描淡寫......

科科訊聯是美系, 那國安糖漿就是.................................

艦二去跟法國人聯姻, 那不就是054小三?????

海軍卑屈的被當成食堂, 竟然還有人說是為了升官發財!!


嘖嘖嘖!!!!
五毛獵人
看來是我誤會海軍門神了??
BUCK
海軍有委屈,但也沒那麼無辜吧?
macross_sato wrote:

2018 國安糖漿安排立委去法國

接著就是檢討科科60億訊聯, 科科說照計畫與測評


這一次又是
"國XXOO主導「震海案」改造輕型巡防艦"

梅婆婆有一小段輕描淡寫......


因為跟老美買東西,必定是走軍售,沒有好處可拿! 跟法國買,必須要走商售,法國佬又很懂如何塞錢,這個政府就是想走達震案的老路!

法國系統大約要多編5倍的軍費,我看其中40%都是準備好的賄賂!
天衣神水 wrote:
查理大,個人有兩種想法


我很早就說過,要維持4500噸的重量,就是長程搜索用SPS-49,近距離用較小的AESA雷達(大約200-250公里)裝個4面也不算太重,後面的電腦能力強一點,就可以暨追終目標500個以上也可以同時導引飛彈5-20枚。
這個想法海軍要是不能接受,只有放大艦身一條路。


但是如果堅持要350-400公里四面盾,必須全部用最新科技的IC做出來的AESA雷達,才可能又輕又小,這IC不是沒有,台灣廠商也已經量產了,這就是需要時間把新的新射頻訊號的特性與分析完能重新建立起來他的辨識模型,才能套用到系統裡面,才能真正使用,中科院曾經有伸手要錢做新雷達研究,你又不批准撥錢研究,急的時候才怪中科院! 真TMD有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Charlie2020 wrote:
我很早就說過,要維持4500噸的重量,就是長程搜索用SPS-49.......................

台灣廠商也已經量產了,這就是需要時間把新的新射頻訊號的特性與分析完能重新建立起來他的辨識模型,才能套用到系統裡面,才能真正使用,中科院曾經有伸手要錢做新雷達研究,你又不批准撥錢研究,急的時候才怪中科院! 真TMD有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SPS-49....嗯,何不把「海鷹眼」改成L band?類似SMART-L,搞不好看得更遠。

反倒是覺得中科院似乎已經搞出東西,有個雛形在那裏了,所以一些本來只是叉手微笑等著看好戲的各方勢力一下子通通浮上枱面,開始著急了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SMART-L是超級大傢伙 好是很好但4500噸的戰艦那有辦法扛得動 SPS-49是1970年代的好雷達雖然有更新但架構舊了 該用AESA就用吧 4500噸扛得動的AESA沒有450公里又如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