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向美採購NASAMS防空系統列入2024年國防預算優先名單

NASAMS 的賣點是那台FDC 火力控制系統,射程是看飛彈車擺在哪個位置,飛彈車你不一定要擺在機場內,擺在機場外的其他地方等於射程也延伸了,所以如果有足夠的FDC車就能含蓋全台灣了



YC_Jiang wrote:
南部只有嘉義跟台南兩個基地...

空軍自己有天兵系統及車載劍一可用
性能當然不及NASAMS 但也只能先將就了...

相對北部政軍重地雲集 "比較"沒那麼重要..

台灣的防空較缺的一塊 就是天弓--刺針之間 10幾公里的中短程防空飛彈

NASAMS這種高價卻又有實戰經驗的武器 比較有錢的空軍還是先買幾套下來吧..
以後有預算再補上給南部機場重地...

其實台灣也有類似的武器 就是陸射劍二系統
但要說比得上美國貨 我是不太相信啦....
較窮的陸軍 海軍就買著將就用吧....
YC_Jiang
[打氣][打氣][打氣][打氣][打氣]
你說的對
擺在場外居民馬上找記者來曝光
我還是挺好奇,裝在海軍艦上的鋒眼雷達的天線面積明顯比陸地版要大,這個面積增大理應有更長的距離,到底增加了多少距離? 機場防空是否要更換成這種雷達?

另外台灣有一大票麻雀飛彈,原先是買給F-16用的,現在全部變成廢物,如何把這批麻雀轉換成野戰防空? 是否可以修改後去連結天兵系統? 有人有資訊嗎?
bulldog2005
當年老技術員告訴過我,這是沒辦法的。因爲地球曲率,對於進接目標就算是神盾也只有30公里左右,所以要更高功率來探測較高海平面的目標。機場基本上沒這需要,既然在陸地,就前綫多蓋幾個更方便。
bulldog2005
至於低水平目標,老美靠的是E3D以及其他輔助力量。AESA...畢竟不是Joker,可以通吃。
Charlie2020 wrote:
我還是挺好奇,裝在海...(恕刪)


天兵系統的麻雀飛彈是折疊翼,戰機用的沒折疊翼裝不下彈箱裏面,要通用要花錢改彈箱
純陽掌
@ASMP 既然可以沿用,那彈翼結構也不大,拿來3d列印一下?[^++^]
ASMP
麻雀飛彈的問題主要在於火推段屆期很久,陸設射麻雀是1981年生產,空射麻雀是1997年生產,美方在10年前是建議不要用於演訓,只負責戰備。
反制無人機系統…使用30鏈砲,感覺打空氣的機會比較大,尤其是在面對像伊朗研發的見證者360自殺無人機,其使用的引擎是中國生產的2衝程摩托車引擎,所以中國也可能可以自己生產,且航程有上千公里,彈頭有5至50公斤高爆炸藥,這對台灣確實是很大的防空危機。
所以,本人認為台灣應該速與美協商,取得20、30mm多管加特林機砲的技轉與生產許可,搭配小型X波段主動相位雷達(偵蒐距離20公里左右、火控距離十公里)、紅外傳感器等主動偵蒐、追瞄、射擊彈道解算及攔截點解算,研發出台版的方陣系統,而20mm加特林機砲美國有一大批配備簡易火控雷達裝在M113裝甲車上的,這系統美國早已經除役,但台灣卻可以廉價取得,更改成為台版方陣裝載在台版M113(cm21)裝甲車上,作為車隊的隨行防空及地面攻擊主力,更可以成為機動的要地防空,對付中低空的戰機、直升機、無人機、巡弋飛彈等都是打擊好手。
至於30mm加特林機砲的台版方陣,可以搭配從東歐國家購買的8輪軍規卡車為底盤載具,同樣可以成為車隊隨行防空、對地攻擊主力,也能成為要地、機場、港口的中低空防禦主力。
台灣自製的40mm機砲在精進,要能搭配雷達、紅外傳感器自動追瞄、攻擊等,具遠端操控臺操砲、火砲內為全新電子伺服器自動操砲無需人力,具雙向供彈及大數量彈艙、備射彈,研發智能彈藥、一彈多用甚至砲彈能跟義大利的砲彈一樣能簡易雷射導引,艦用版具低RCS反應外殼,載具可使用東歐製造軍規8輪卡車或是雲豹甲車。
上述3種高平兩用砲都可以與海劍羚防空飛彈、海劍2防空飛彈共同組成一個防空系統,由多輛火砲車搭配2至4輛的防空飛彈車及一輛雷達系統指揮車,雷達指揮車提供目標數據及攻擊命令下達。
上述不論是火砲、飛彈、載具都是貨架產品,因此雷達、紅外傳感器也以貨架產品為主,唯一系統整合需要儘速完成並經過實際測試(最好是實戰經驗,如時間來的及可以與烏克蘭協商讓台灣的防空系統能在戰場上實際操作,戰後台灣收回防空系統及數據以為改良之準則)主要是以能短時間之內大量完成並價廉物美的防空系統。
向美取得70mm簡易制導火箭航彈系統的技轉與生產許可,儘速在台灣大量製造並下發基層單位實際操作。
上述各點為個人觀點!
你說的對
陸軍是乞丐兵,有什麼打什麼?要打什麼有什麼國防預算再加一倍
owlowlowl0212
fujinla_001 問題都在你沒有軍武知識不用功還愛嘴! 去google MDC+FMS 很難嗎?
安溪靖惠侯 wrote:
反制無人機系統…使用...(恕刪)


使用2.75吋(70)火箭來用真有眼光,射程比機砲類長又比飛彈便宜,又是多用途






Charlie2020 wrote:
我還是挺好奇,裝在海.......(恕刪)


空軍當年隨F-16購入600枚AIM-7M至今也二十幾年了,火箭發動機段老舊,加上天兵系統升級執行【天武七號】時,萊茵金屬翻修麻雀飛彈發射器之後脫靶率變高,萊茵金屬與雷神互踢皮球,不了了之,這種東西拿來當戰備庫存就好,第一線的任務就算了吧。

至於海蜂眼雷達的測距,在2019國防展時問到的答案是不高於100公里,接下來院方人員就不多說了,海蜂眼放在船艦上,載台能量比機動車輛高出許多,功率比原本陸基蜂眼高的可能性很高。

至於天線的大小,原本個人的判斷也是海蜂眼較大,但是最近再仔細對照後,好像兩者的差異不大,請看以下說明。

下圖是陸基蜂眼雷達,根據手上的資料,蜂眼雷達放列前車高330公分,放列後610公分,雷達天線放列角度70度,所以,扣除掉旋轉底座高度估計約50公分之後,陸基蜂眼雷達天線長(高)約是240~250公分,寬度則略小一點。




至於海蜂眼,個人手上就沒有比較確實的資料可供推算,但是有一張照片可以拿來對比,下圖方陣系統包括底座的高度約470公分,從張照片可以推估出海蜂眼天線長(高)也差不多是250公分上下。



綜合以上的結果,海蜂眼和陸蜂眼的天線大小差異不大,應該是只有功率和訊號處理能量的差別。

但是,因為蜂眼雷達天線整合了雷達天線、IFF天線、兩側旁瓣接收天線三種功能,所以實際陣面大小不好推估,只知道64個相移器連接64根開槽導波管,每個導波管有58個窄邊開槽輻射源共3,712個子天線 (以相列雷達天線間隔半個波長來推算...嗯...)
Charlie2020 wrote:
另外台灣有一大票麻雀飛彈,原先是買給F-16用的,現在全部變成廢物,如何把這批麻雀轉換成野戰防空? 是否可以修改後去連結天兵系統? 有人有資訊嗎?..(恕刪)


你想問的應該是天兵的雷達還在不在吧?AIM-7屬於半主動雷達導引,必須要能夠辨識雷達反射波資料。現在一般的雷達無法直接用來火控。除非把雷達資料寫入,改到尋標器裡面去。

天兵系統自帶一款RIM -7,可能/應該與AIM-7相容。如果雷達還在,那AIM-7應該可以導引,但是陸軍現在好像都沒再試射麻雀了。剛剛查了一下,2011年的時候試射失敗。

關於辨識雷達回波資料改版這件事,最近老美把AIM-7改版成可接受山毛櫸雷達,飛彈軍援送到烏克蘭,還有上新聞。這也是繼掛北約飛彈之後的再次美俄系統相容了。

乾脆送回去給老美轉交烏克蘭算了,那麼老了。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天衣神水
請看39樓
有出來露臉

TW Energy wrote:
你想問的應該是天兵的雷達還在不在吧?AIM-7屬於半主動雷達導引,必須要能夠辨識雷達反射波資料。現在一般的雷達無法直接用來火控。除非把雷達資料寫入,改到尋標器裡面去。


天兵系統的麻雀飛彈發射器上面就有照明雷達
射手可不需天兵雷達車的射控雷達導引即可接戰
天兵雷達提高系統接戰效率,對麻雀飛彈並無導引能力

發射器射手操作室


發射器正面中央有照明雷達
TW Energy
是啊,只要這個還在就可以了。但是這東西也沒這麼可靠了。我說的半主動雷達導引其實就是乘雷達波攻擊啦,也算一種導引。
天衣神水
半主動雷達導引,乘波導引,一個向前看,一個向後看,不一樣哩~~
原來裡面還要躲個人來操作...

看起來就是70年代版本的海麻雀,

這比武進三的自動化還差,

這種人力目獲方式和刺針飛彈差不多,也很難自動化起來



天衣神水
控制指揮方式跟快砲一樣,只差射的是飛彈
純陽掌
這種方式與刺針差不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