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62 wrote:
中科院最大的功能就是把東西開發出來,等造的出來可以生產時美國就會賣同等級的東西了
但問題是以現在台灣的"研發模式",估計一堆東西都做不出來。
國外的研發模式,
平常不見得會特別針對某一項產品而進行研發,但會針對某項技術做長期研究。
當有需要某項產品時,再用擁有的技術去把它造出來。
例如:
美國奇異現階段可能沒新引擎的單子,但會對引擎的相關技術繼續的深入研究,
該技術也能運用在別處,當有新引擎單子時,就用以往研究出的技術把它造出來。
台灣的研發模式,
平常沒接到產品的單子或研發專案,就整個停在那,
等到了有單子或研發專案,才開始找人來做。
例如:
中科院和漢翔之前在IDF生產完畢後,整個升級研發跟著停了。
幾十年後接到IDF升級專案,又開始拼命湊,但因研發中斷太久,升級性能有限。
到ADF時,開出織女星專案,此時才想到要強化引擎,
但之前沒累積引擎相關技術,且只給個幾年和零頭資金,結果當然生不出來。
台灣文化真的只會爆肝生產,不會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