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gamer wrote:這跟中國有什麼鳥關係?!好多年前早就有台灣軍事雜誌用勇往這一詞了,跟中國完全沒有關係,更何況勇往號這艦名是自從美國獨立戰爭以來就繼承到現在的傳統艦名,那個時候會有啥『企業家』才怪,既然是傳統的話就不見得一定得用人名或地名來命名航艦,美國海軍船艦命名有很多例外,規矩不見得一定適用。 大多數臺灣媒體都還是說企業號喔二戰史的影片全都講企業號,沒人講甚勇往號
tracer1000 wrote:大多數臺灣媒體都還是...(恕刪) 那些在外太空航行的台灣翻成企業號我不在意,我只在意的是在海上航行的。沒記錯的話十多年前就有台灣的軍事雜誌用『勇往』之詞了,我就是這樣跟隨那本雜誌沿用。
二戰時的企業號那有能力飛到外太空台灣以前有新聞檢查,譯名比較一致後來有人或許喜歡用勇往號這個譯名就比如有一天某大國傾全國之力造出太空戰艦取名雷鋒號,代表一種共產美德,取其無私奉獻之意那麼國外也可以取其意,翻成無私號或奉獻號
這種俗成譯名有啥好吵的?只要能讓大家知道是在講啥就好啦(只要不是自創的)~就像Enterprise,小弟我也知道其船艦命名意思就是勇往/進取的意思,不過小弟還是比較喜歡叫它"企業號",原因無他,聽起來就是比較霸氣~就跟CV-58 United States與CV-66 America,哪個是美國號?你我了解講啥就好啦~~~
pcgamer wrote:英國之後不用的理由是國家財政困難,他們養不起這麼大艘的航艦跟戰機,只好縮小海軍航空隊的規模,改用海獵鷹戰機,還將原本的常規起降航艦改成滑跳甲板。...(恕刪) 原來如此英國還真的很愛垂直起降新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也是全選F35B比美軍還有信心
leomk2008 wrote:原來如此英國還真的很...(恕刪) 不是說英國比美國還有信心,而是卡在航艦設計從STOVL轉換到CATOBAR比預期的還要更昂貴更曠日廢時,有錢可以造航艦就不錯了,不能趕快交貨成軍的話會對皇家海軍戰力有嚴重的影響。
leomk2008 wrote:英國有差嗎阿根廷現在...(恕刪) 前一陣子西班牙除役掉他們用了40年的法製幻象F-1戰機,其中十幾架狀況還良好的翻修過後要轉賣給阿根廷,我們可以想像阿根廷會怎麼運用。相較之下英國只有輪調兩架颱風戰機到福克蘭群島,就算颱風機是永遠的天下第二,沒有後續的戰力支援這兩架也撐不久。除了福克蘭群島的爭端外,再來是英國跟西班牙爭論以久的直布羅陀領地問題,西班牙一直很希望拿回這塊小土地,雖然英國跟西班牙同屬歐盟跟北約成員,但是誰曉得爭端會不會擴大,對於英國來說有個航艦能派過去壓陣,就有足夠的『說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