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lair_lave wrote:以中程彈道飛彈的東風21來說,帳面終端速度大約10~12馬赫...(恕刪) 10~12馬赫的應是指射程1700公里的東風21B如果是射程3000公里的東風21D或是射程3200公里的東風25, 理論終端速度應該接近15馬赫 ..
很簡單貼出這飛彈的末段外型最好再加有實際的命中影片不要只是引用一些捕風捉影讓人難以置信的數據,對岸特別愛這麼做然後隨便扯他的攻擊方式更不要只有剛發射出去的樣子,誰知內部的蛋頭部段是什麼樣子貼出來吧(不是憑空的數據,我們也可說雄三可6倍音速俯衝攻擊)
piwu0531 wrote:10~12馬赫的應是...(恕刪) 那也一樣很難低於30秒(看表格就很明白了)如果頂高620公里,1.5秒內重回地表,那時速會變成整整有超過1200馬赫以上假設頂高起就全程15馬赫落下(這假設不對,不過先這樣算比較簡單),620公里高至少也要2分鐘才回的到地表才對
eclair_lave wrote:那也一樣很難低於30...(恕刪) 你講的頂高是沒有意義的大氣層距海平面平均才10km彈道飛彈也要飛進大氣層內才能有效地進行導航跟追蹤所以終端的瞄準都在大氣層內才會發生才會有1.5秒這點時間到底夠不夠的問題
minhua0317 wrote:你講的頂高是沒有意義...(恕刪) 誰說導引全在大氣圈內完成的?這類彈道飛彈有所謂的星光導引.慣性導引等多種複合導引,在出大氣層或高高度時就已經能做好突入前大略的對目標彈道修正了,再回到大氣層遇上黑障區前一樣有其他的輔助導引,突破黑障區後高度至少都還有35公里以上(這個通信障礙高度隨無線電波段與強度設計還會有所差異)當然即使如此他的誤差半徑還是相當大,對於移動目標是否能直接命中仍舊是個大問題,如果不求直接命中,而是只求令其失能就比較容易達成一些還有十公里高只到對流層至平流層之間,上面還有三層不同密度的大氣層成員,地球大氣層可沒這麼矮
這個議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各列強都沒這武器只有對岸說他有但沒有任何詳細的圖或試射影片就像之前霹靂14 還是啥 號稱 400公里 的對空飛彈5年多過去連張圖都沒有吵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若他好用,未來科技再進步,其他國也會有不會獨只有中共
eclair_lave wrote:誰說導引全在大氣圈內...(恕刪) 很簡單貼出這飛彈的末段外型不要只是飛彈外貌而已,誰知道是對地還對艦,最好再加有實際的命中影片不然都是嘴砲,難道對岸只會靠網路數據嘴砲......星光導引都出來......真的越來越扯
lightwave88 wrote:很簡單貼出這飛彈的末...(恕刪) 不好意思一開始我就不認為目前的技術下,彈道導彈能提供高機率直接命中移動目標的性能我有意見的是對於其導引方式的認知問題比如星光導引系統是已經有一定時間歷史的導引方式之一,老美早在三叉戟飛彈等各類系統上就有配備如果不是很懂,那怎不去查看看資料呢?另外我可不是對岸的,常在這版逛的應該不少人都知道才對
eclair_lave wrote:誰說導引全在大氣圈內...(恕刪) 你講的導引是指將飛彈導向航母大略上的位置這點我沒有意見但我講的導引是指最後要精確命中的終端導引以現在的技術彈道飛彈在發射時即將目標鎖定在類似台北市甚至某一行政區的大小並不困難但要在最後命中那微小的目標仍得依靠飛彈自身的能力或是在脫離黑區後得到的導引而且,大氣層雖然高達35km但要有足夠的空氣讓翼面可以產生有效的方向調整控制其實還是在近地球的十幾公里內要知道,對於非常高速的飛行體,操控面必定是隨時劇烈擺動以不斷校正飛行方向的就如前述出了大氣層後要追蹤目標→運算目標→控制翼面微調轉向→不斷校正位置等這些動作是否足以在短短一兩秒內完成?我們的結論其實是一樣的就是目前彈道飛彈的命中率其實還是跟雷擊一樣低如果能設定空炸或許造成的傷害還能大那麼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