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t524169 wrote:
為何之後載具用不到雲...(恕刪)
陸軍使用的迫砲車、步兵戰車、運兵車這些車型是原本預定,但是機動砲車、野戰防空車、反裝甲飛彈車甚至是第二款汎用性更高的步兵戰車等構型載台會另行研發。
淡水河、基隆河、大肚溪、濁水溪、曾文溪、高屏溪,這幾條即使在枯期,除非有工兵架橋,否則都不能保證雲豹過去不會滅頂,更別說不是整個汛期台灣的溪流都是像颱風天一樣波濤洶湧,怎麼會有戰術需求是以最低需求來評估的?而且台灣除了河,還有海啊!沒能浮渡,要怎麼支援離島作戰?現在的的局勢是發生區域衝突比全面戰爭的機率還來的大,除非國軍是真的打算單靠皮薄火力弱的AAV7打前鋒,AAV7頂多也就是兩棲裝甲運兵車而已。
除了新加坡是因為國土小沒有兩棲泅渡需求、Stryker是專為美國陸軍設計,其他哪一個沒有浮渡功能?而上述裝甲車也沒有一款側面裝甲是直接跟地面程90度垂直的,更別說人家現在還有主動防禦系統能補足傳統裝甲。雲豹即使有外掛裝甲但是到目前仍然還沒有下文,目前雲豹的側面裝甲也只夠檔.50口徑穿甲彈射擊。
目前解放軍有能力在第一波上岸的各式裝甲車中(不含MBT)就已經有配備30mm機砲以及105mm火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