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kenz wrote:
在相持階段,國軍無力擊退日軍收回國土,而日軍也無力剿殺死守中國三分之一的國軍,因其戰線過長,尤其佔領區內無一日安寧,即使使用三光政策也無法撲滅中共領導的抗日敵後武裝,反而讓中共的武裝勢力越做越大。相持階段後期,中共武裝已達近百萬之眾,在全國三分二的淪陷區內遍佈抗日根據地。這個時期,主角是中共的軍隊。


相持階段的主角怎麼會是中共?

相持階段一開始 國軍就發動冬勢反攻 後面還有好幾場參戰兵力十萬以上的大會戰

再説誰敵後武裝多 誰是主角? 可問題國軍在敵後的兵力也超過中共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基本上無論國共將士都應該拋開成見,共同抗日啊!

可能我們生活在太平年代不懂得那種家破人亡的滋味吧。如果是那時期的百姓管他的!打鬼子就是好漢子!
好學文具社 wrote:
難道連大日本帝國的陸軍編制都變成各說各話了???
甚至連維基的資料都說沒有根據沒有來源....
然後日本在中國的軍力越來越龐大起來....

一開始有人列出資料總共20個師團,這也差不多估20萬人
然後以前查資料有的支那派遣隊變成支那派遣軍甚至上海派遣軍

估到170萬那就是說日本派出170個師團,合約60個軍,總共20個軍團在中國戰場上囉?

我回答的東西是我以前查過的資料,但我發現有些東西很奇怪的開始扭曲著..


我覺得你重頭到尾就是詭辯而已

你以前是查過什麼資料拿出來看看阿?口說無憑

在1941年的時候(就是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帝國陸軍共有41個常設師團編制
當中39個師團在滿州跟中國戰場,剩下的兩個在韓國,本土跟其他地區剩下約60個混成旅擔負守備任務
後來日美開戰後日軍陸續動員擴軍,直到1945年五月"本土決戦第三次兵備"特過廣設特設師團總共擴到了一百多個師團,當然這其中水分含量太多,人員不僅素質低劣缺額缺裝更是常態。重點是"師團"單位是日本陸軍的軍事力量基幹這是公認的,一般估算日軍戰力會算投入多少個"師團"而非你所說的"軍團",再來你一直掛在嘴邊的所謂"日本5大軍團"其實日本帝國陸軍根本沒有"軍團"這個編制,帝國陸軍單位編制從上到下為總軍>方面軍>軍>師團>聯隊等,基本上師團級以上單位常常都在改動,総軍間的編裝也差很大根本不能成為戰力的評判標準。

整個中國戰場日軍死亡人數達44萬人(太平洋戦争研究会、森山康平『図説 日中戦争』河出書房新社、2000年,p172)占整個日本二戰軍事人員死亡數200萬的近1/4,而你說這日本只投入了5%的軍事力量在中國戰場!?是說國府軍太厲害還是派來的帝國陸軍都是魯肉腳!?人家只派5%來結果在中國的傷亡占了他們所有的1/4?有點邏輯思考能力的都知道你的說法是瞎扯!

nikirachin wrote:
基本上無論國共將士都...(恕刪)



七分發展中共自身勢力,二分對付國民黨軍隊,一分抗日不知是哪個爛咖喊出來的?

當中華民族在水深火熱時,共產黨忙著發展自己,鬥同族,才拿出那一分來抗日?




ethanp wrote:
小時候讀歷史教科書,...(恕刪)


長沙連續三次會戰都是國軍取得勝利,勝利有分戰術跟戰略上的。
1937年,中日雙方傷亡比例是9:1
到1941年,已經下降成3:1
退到重慶,但是重慶沒有被拿下來。
跟歐洲被希特勒橫掃相比,國軍算是值得稱讚了。
溝通就像空氣,要不要吸進肺裡全看你自己。
ethanp wrote:
小時候讀歷史教科書,一下台兒莊大捷,一下又長沙三次大捷,
我就覺得奇怪,既然一直大捷還需要撤退到重慶幹嘛??

日本真的不堪一擊,就不會在一號作戰中一路橫掃中國了。
...(恕刪)


日本(工業國家)對中國(農業國家),贏是應該輸是可恥,老實說日本沒有你想像中的強大而只是當時的中國太弱,比如日本對上蘇聯就是連滾帶爬了
zuoaihua wrote:
日本(工業國家)對中國(農業國家),贏是應該輸是可恥,老實說日本沒有你想像中的強大而只是當時的中國太弱,比如日本對上蘇聯就是連滾帶爬了

蘇聯當年可是全球工業產值排行第三的超級工業大國,僅次於美德,偏偏後來跟他較勁的就是這兩個超強國家才顯得俄國好像相對工業薄弱,排後面的英法就算是戰前也只有吃土的分,日本就更別提了,幼兒園剛畢業就被陸軍帶著誤入歧途妄想爭霸世界,如果好好守著東三省跟韓國+台灣的資源其實可以爽很久的。

沉默的企鹅 wrote:
國民黨領取了絕大部分外國援助,正面抗戰出力也是應該的。可是即便是在抗日的時候,國民黨還是拿出了很多兵力用來進攻共產黨的區域,不厚道。...(恕刪)


這話我就不明白了。打個比方:一隻解放軍部隊要移防,卻被別的軍區指出「把部隊移防到我們防區來,不厚道」。這像不像話?你把不把國家視作一個統一個體?

更何況,當時八路軍、新四軍還是國軍編制,憑甚麼認為「這裡是我的區域,國軍來了就是『不厚道』」?

黃橋事件不就是這種思維造成的?韓德勤部隊是真的在抗日,這一點,連韓籍抗日志士也是親口證實的。偏偏這樣的部隊,新四軍也容不下,硬是要誣指對方「搞摩擦」,以大吃小吃掉。真正把中國人內鬥的劣根性展現給外族人看。






台北会社員 wrote:
這話我就不明白了。打...(恕刪)


國共的事是扯不完的,我比較想知道那個說曰本在中國戰區

兵力只佔全部兵力百分之五的那傢伙那去了

還有那資料是那來的
狗宏 wrote:
相持階段的主角怎麼會...(恕刪)


相持階段,全國約三分一為國統區,三分二日占區,維基給的定義是1938年10月-1941年12月.

老將1938年10月採納中共遊擊建議,效法中共遊擊戰術開闢“第二戰場”,把敵後戰區劃分12作戰區,由中共派員施教。但隨情勢發展,尤其汪精衛投日,國民黨在敵後的部隊相繼變為偽軍。維基解密,約56萬敵後中央軍和地方軍閥部隊,及過半敵後作戰區投日。

近60萬的偽軍比1940年7月時40余萬的中共部隊還多!

但中共武裝至1940年已擁有40余萬軍隊、200萬民兵和1億人口的抗日根據地(維基)。這是中共在全國三分之二面積和人口的日占區,與日軍、偽軍鬥爭奪取的,不是日本人和死守三分一中國的國民黨政府送的。

國軍在正面戰場抵擋得住日軍的攻擊,則中國三分一的大後方的軍民基本尚算安全。但在中國三分二的淪陷區內做抗爭,軍民是分分鐘鐘掉腦袋的。淪陷區內的百姓和中共武裝敢於鬥爭,並在戰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建立無數個抗日根據地,吸納無數勇士抗日,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犧牲,以及高超的指揮藝術。

我始終認為,是他們領導了占全國三分之二面積和人口的日占區的抗日戰爭,在這個階段,毫無疑問是中共為主角。


狗宏 wrote:
相持階段的主角怎麼會...(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