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戰法太誇張了~ 50架F-18 200枚AGM-84 齊射~ 可以滅掉好幾個艦隊


abc003 wrote: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恕刪)


感謝您貼的的長篇解說~
但是在可預見的現在進行式,
CEC(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協同作戰能力)將是美軍跨軍種防空作戰的基石
CEC簡說


oasis172 wrote:
有點好奇...這麼多空對艦飛彈一起發射會不會有超殺的問題出現 ?


通常大型艦會是艦隊中最關鍵的角色,

一枚反艦飛彈往往也很難重傷大型艦,

所以多枚瞄準同一目標不是太嚴重的問題.


oasis172 wrote:
目標選定是在飛彈巡航的時間由彈體本身選定或是在脫離彈架的時候就選好了 ?


以魚叉飛彈而言,

RBL模式是事先接收載台搜尋到的目標訊息,

發射後飛抵目標附近再開啟尋標器鎖定目標,

如果載台沒搜尋到目標訊息只知道目標大概的方位,

那可以讓魚叉以BOL模式接戰,

大致上就是讓魚叉打開雷達飛"之"字型自動搜索目標.

oasis172 wrote:
如果原來選定好的目標被擊殺了, 那飛彈有時間及能力再選下一個嗎 ?


魚叉在RBL模式飛抵目標附近後如果沒找到目標,

飛彈會自動轉入BOL模式開始找倒楣鬼,

這時候誰在它附近誰就要倒大楣....
請重重打我一巴掌


剛剛我是看了卡通嗎???

teahong203 wrote:
請重重打我一巴掌剛剛...(恕刪)




那叫動畫..
在台灣會不會看見 144架 F-16 288枚 AGM-84 齊射~ 00000 太有趣了....

現代飽和攻擊的三個要點,時間,方向,與數量
這影片只掌握了數量及時間兩項

前蘇聯的演示60秒百枚彈著
是利用反艦飛彈的路徑設定能力
精巧的安排百發反艦飛彈由四面八方在60秒內幾乎同時抵達目標區
這極端的挑戰了神盾系統出現前美軍CVBG的防空能力,也是刺激美國研發神盾系統的原因
小弟以前在別樓有提過前蘇聯對付美國航母艦隊的飽和攻擊概念
就是同時讓從海基(基洛夫級與光榮級等)、潛基(如:奧斯卡級核子潛艦)、空基(陸基海軍航空部隊的轟炸機)在短時間間隔內發射百枚以上的各種短、中、長程超音速反艦飛彈,足以完全突破美國艦隊的防空體系(當時美蘇雙方估計可以至少讓美國/北約艦隊中至少八成作戰艦隻被擊沉或失去作戰能力);至於美國/北約艦隊中航空母艦上的戰機,主要是交給陸基海軍航空部隊、空軍或前線防空軍的戰鬥機或攔截機。而美國也因為如此才需要發展出神盾系統這種較能應對飽和攻擊的作戰系統。
但為何須要百枚以上的飛彈去對付航母艦隊,又要達到讓對方八成作戰艦失去作戰能力?是因為反艦飛彈數量多,才能抵銷掉飛彈本身的故障以及中間被攔截的數量,假如每波攻擊只用二三十枚飛彈,太容易被飛彈本身妥善率以及防空網給稀釋掉。
前蘇聯的反艦飛彈群還是網路編隊的:每一批量可從少至七八枚多到二十多枚都有,在數十秒內就能發射一批,這一批之中有一枚會在高空飛行,作為目標搜索指示的長彈(就是飛機編隊中的長機),如果這一枚「長彈」遭到摧毀,系統會從剩下的編隊中自動提升一枚作替補,也因為如此,這類長程重型反艦飛彈還會裝設鈦合金裝甲(可抵銷多數防空飛彈的破片),甚至跟戰機一樣有電戰系統可干擾敵方防空飛彈以及對抗敵艦的干擾,也因為這些飛彈體積甚至能比很多戰機都要大,所以這類科技都可在飛彈上實現,而且是從P-6(北約代號SS-N-3A)/P-35(北約代號SS-N-3B)就已經實用化進入作戰序列,到了P-500(北約代號的SS-N-12)就讓反艦飛彈進入了編隊作戰,一次飽和攻擊可從五六批飛彈群起跳。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ASRAAM wrote:
現代飽和攻擊的三個要...(恕刪)

還有頻寬問題
當時前蘇聯已經用衛星連線作更廣泛複雜地串連,但是受限於海洋監視衛星不足,以及整體衛星通訊頻寬也不足,所以除了少數飛彈有裝設過衛星資料鏈,其他多半只在載台上裝設衛星接收系統,來增加目標料獲取來源。
在使用衛星通訊及資料鏈傳輸的情況下,時間差及航路估算的問題並不大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sp0609 wrote:
通常大型艦會是艦隊中...(恕刪)


長知識了 !!!

15151515151515

houmh wrote:
在台灣會不會看見 1...(恕刪)


有趣的點在哪?是無知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