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房教父 wrote:這句原封不動回給你...(恕刪) 台灣現在還要依賴美製槍管>那是法令限制問題, 步槍槍管台灣早就能自製了,還有相機最重要的鏡頭 台灣和日本是同一等級的,連解放軍自己都是日本相機的愛用者
暗房教父 wrote:至少領先負 30 ...(恕刪) 反觀台灣 不要說雷達了 連一個院子用的割草機的化油器都做不好>台灣的雷達技術是美國技術傳授當年十分先進的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技術 而且還是那種可以同時追蹤n百個目標和同時接戰12個目標 以及擁有先進抗干擾能力的那種雷達, 再加上台灣自行突破的部分 台灣的雷達技術只會比中國更先進而已,畢竟台灣的雷達技術的"老師"技術上實在比中國強太多了,得到名師真傳的台灣技術比中國先進也在情理之中
hn1271n wrote:反觀台灣 不要說雷...(恕刪) hn1271n wrote:台灣現在還要依賴美...(恕刪) 不是這樣比的 國防歸國防 精品歸精品在槍械上 講究的是一致性 一致性出來以後 才能講究精準一個小工廠 可以花一天 一個星期 一個月 做出一只 0.2 MOA 的槍管但是要同一間工廠 一天趕出 100 只槍管 可能每個槍管只有 3 MOA 的準確度在這一點上 是完全不能比較的反觀對岸 他們現在槍械的一致性已經有到某一個程度了 下一步就會是提升精確度相機鏡頭也是類似的狀況 只是更複雜一點 請把 "整個鏡頭" 當作大前提如果單項拆開來看 台灣目前比較有優勢的其實只有驅動馬達但是很可惜的 這部分是日本技術 台灣代工 其實最高階的技術還是保留在日本手裡而且已經被對岸的搶去不少中低階的生產而鏡片部分 你講的是一般消費者鏡頭我講的是包含所有比較高階的 光學組件 電子元件 乃至於鏡頭鏡筒本體的車製生產說實話 這一部分 德國始終站在第一線 日本還是落後德國一部分台灣在比較高階的部分 雖然落後日本 領先對岸 但是這優勢正在快速消失當德 日 在研究光學上 1-2 u 的差異的時候 我們還在玩 200-300 u 的東西現在 德日 已經在玩 0.1 u 的東西的時候 我們還停留在 50 - 100 u 的東西但是對岸已經在玩差不多 100u 的東西了 這一點你問一些專精攝影的人就知道了同樣的 雷達吧我們是依賴美國技術 問題在於美國並不是把最好的東西給台灣而且已經給我們的部分還藏了很多東西 並不是把"應該"知道的技術全部讓我們知道相形之下 老共的技術除了沿用蘇俄系統 最近 10-20 年大量 歐英美 留學回大陸的學生"學習" (講好聽點是學習 講難聽點的是竊取) 了大量 歐英美 等等的技術而這些 人才 技術 台灣卻是不斷流失這一部分不僅僅是尖端科技 甚至連一般工業 CNC 也是一樣常有朋友提到像是 youtube 裡的一些 CNC 展示影片有一些製作過程真的是無論如何想不出來程式究竟是怎麼寫的朋友回頭去找 歐美日 等等的 CNC 機台生產商詢問相關問題對方都是輕描淡寫的說 "商業機密" "工業機密"反倒是對岸的一些商業間諜 已經把整個系統弄到手 一步一步分解 理解 原本的程序更可怕的是 他們現在搞的是 蘇 歐 美等等 的優點整合我們現在還能站在優勢上 但是一旦它們的平均的整合完成我們還能站多久?
暗房教父 wrote:不是這樣比的 ...(恕刪) 但是要同一間工廠 一天趕出 100 只槍管 可能每個槍管只有 3 MOA 的準確度在這一點上 是完全不能比較的>你真的懂槍嗎?台灣步槍的槍管早就高度自動化生產了,就連膛線都是用機器做出來的,只有狙擊/競賽用槍枝槍管仍高度仰賴人工
暗房教父 wrote:不是這樣比的 ...(恕刪) 雷達有台灣自行突破的部分 ,並沒有完全仰賴美國美國還說我賣給台灣關鍵零件只夠台灣製造個位數的先進雷達,結果台灣靠自行技術突破硬是做出十幾部性能一模一樣的先進雷達台灣20年前製造的防空雷達很多性能指標還是中國現在根本望塵莫及的
hn1271n wrote:但是要同一間工廠 ...(恕刪) 我承認我不懂槍我只知道我隨便一把槍拿起來就可以打一百米上靶手上有的槍才 8 隻 槍櫃裡才放個 500 發子彈我不懂槍 但是有設計過自己做膛線的手工機具我不會做槍 但是手工車床精度我能調到 450mm-0.02mm我只知道我有要考過槍匠牌 有想過申請聯保廠維修師我不會光學 但是至少加國商品攝影專科畢業 看得出一個鏡頭的好壞我不會機械 但是做機械五金三十年 看過台灣機械 生產業從蓬勃到衰落我不會電子 但是台灣幾間電子公司的機房 打過招呼我就能進去講起來我會的真是不多 我還是潛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