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dwu007 wrote:那時候的解放軍起碼落後國軍一個世代,結果呢?被殲滅! 聽你這紅粉迷又在自吹自擂,去看點書吧。東山島戰役時,解放軍對國軍的武力質量早就超過了國軍,不僅看守的解放軍已經被摩托化,還有重型火砲與渡海浮橋能夠運用,這些都不是以輕裝為主的突擊空降兵能對抗的。更何況當時國軍那幾個將領對於空降部隊的運用本本上觀念是錯誤的。日後,一江山戰役更可看出在得到蘇俄全面援助的解放軍無論是陸海空個別或整體戰力,在韓戰過後的1950年代初期,解放軍的質與量早就超過當時爹不疼娘不愛的國軍了。
從維基百科就可以看出來,東山島戰役發生於韓戰停戰協定前,那時解放軍的主力以及先進裝備大部分都在東北。所以可以研判南方不是主力。還有討論戰役軍事不必扣別人帽子。台灣向後退 wrote:聽你這紅粉迷又在自吹...(恕刪)
台灣向後退 wrote:聽你這紅粉迷又在自...(恕刪) 可别瞎扯了戰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稱此役歼敌3,379人(俘敌715人)、炸毁坦克兩辆、击沉登陆舰三艘、击落飞机兩架,,解放军則伤亡1,250人(包含民兵等)。中華民國國軍稱此役擊斃及擊傷解放軍2,000人,俘虜480人,另外還摧毀軍車五輛、彈藥及糧庫多座、機帆船七艘和山砲八門。在损失的部队中,國軍傘兵參戰487人,其中陣亡軍官23人,士兵160人,失蹤士兵71人,共計損失254人,損失比例52.15%[25]。因為國軍在時限內無法攻占410高地,所以從突擊作戰的角度算是失敗。国军檢討胡琏被批評,傘兵運用不當,傷亡過大。此外,在當初計畫中假定四野不會跨區援助三野的部隊,事後檢討起來也是一種誤判。空降司令顧葆裕則被撤換。[1]對於傘兵運用的缺失有以下數因:[1]兵力近一大隊,卻沒有派出大隊長指揮,反而是以副大隊長李厚圻少校指揮,而李少校的指揮經驗不足,被認為是傘兵指揮失當的原因。傘兵空運時採用美軍空投教範,將人與裝備、彈藥分離,砲和彈分離,甚至連火砲與砲栓都是分機裝載,造成傘兵著陸後人找不到武器,有武器卻沒有砲彈等等紊亂的情形。沒有採用戰鬥高度跳傘,反而是用一般訓練高度跳傘,因為跳傘高度高,傘兵著陸後分散太遠,集結不易。臨時編裝後的訓練不足,尤其對於空降時很容易分散的傘兵,如果部隊間默契不夠就無法有效的集結。而友軍對於傘兵運用也沒有概念,甚至發生空軍戰鬥機誤擊自己傘兵[26]。時任陸軍排長,後來官拜空降特戰司令部司令的王政乾將軍回憶,尤其地面布板擺設錯誤,導致空軍對己方部隊展開炸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5%B1%B1%E5%B3%B6%E6%88%B0%E5%BD%B9国军装备真差劲,竟然还用飞机,坦克,登陆舰,一水的美式装备。人家共军早就用上高达了,这才是失败主因,对吧!?https://img.moegirl.org/common/5/51/%E5%A4%A9%E6%9C%9D%E9%AB%98%E8%BE%BE%E6%9C%BA%E5%8A%A8%E5%B0%8F%E7%BB%8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