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雲豹迫砲系統實彈射擊首曝光,將進化為獵豹砲車

normanchou wrote:
前面提到雲豹車載迫砲怎那麼大隻...我猜砲管外部包覆的應該包含"制退"與"冷卻"二大部件...不知

這車載 81炮還真 TMD 重, 又複雜 ........ ( 瞄準系統 沒算進去 )
多準備傳統的 兩管 替換發燙的, 還比較輕且簡單些.
遇到迫炮彈 膛炸, 也是一次就報銷.


美軍.............
我命苦, 我命薄, 一生一世炮不完的車載手工 120.........
莊孝爺 wrote:
這車載 81炮還真 TMD...(恕刪)


看來還有自動伺服部件....包覆厚厚的一圈,應該也有膛炸防護的效果...
莊孝爺 wrote:
美軍.............
我命苦, 我命薄, 一生一世炮不完的車載手工 120...........(恕刪)


傳統迫炮不可能一分鐘30發,炮管很容易發燙,記得當兵時排長說過一分鐘最多8-15發左右,每分鐘30發不曉得會不會膛炸?
陳小春2525 wrote:
傳統迫炮不可能一分鐘30發,炮管很容易發燙,記得當兵時排長說過一分鐘最多8-15發左右,每分鐘30發不曉得會不會膛炸?

normanchou 大 在 39樓提到的, 看起來有道理 :

摘錄如下 :
[ 前面提到雲豹車載迫砲怎那麼大隻...我猜砲管外部包覆的應該包含"制退"與"冷卻"二大部件.. ]
莊孝爺 wrote:
normanchou(恕刪)


報告莊爺,軍備局小姐姐嘟嘴說不是喔!


早期我們的CM砲車是這樣,



是履帶車夠穩,又可以拆下車, 所以老實說大家很喜歡。 可是有長官說要跟世界潮流看齊。


一定要打了快跑,要伺服機定位,最重要一定要上雲豹。
想想看,雲豹的懸吊那麼高, 一砲么發車子就如同保時捷一樣降低車身, 只是人家還可以再升高。

這可不行, 打了變矮子跑不動還得了!

當然要抵銷後座力啦!


所以迫砲就失去原來設計理念,一切從簡的原則。

小姐姐當時還很得意,軍備局的制退複進機可是達到70爬線,超英趕美噢!
macross_sato wrote:
報告莊爺,軍備局小姐(恕刪)


打過砲的都知道,你伺服機還在轉米位,我已經射了。

不過現在的學弟因為不像早年睡覺做夢在跳砲操,尿尿吃飯也在跳,幾乎諸元下沒完大家依照自己經驗都準備好,所以會輸給機器很正常不丟臉。
macross_sato wrote:
打過砲的都知道,你伺(恕刪)


募兵志願役制度下, 操迫炮應該很熟練才對 ?!

如果 :

一輛 3.5噸貨車 + 3門 81炮 + 人員 + 彈藥. ( 再加一挺 50機槍好了 )

3噸半抵達位置後, 81炮組搬下車佈陣, 轟完一輪後馬上上車轉移.
後座力由 81炮直接傳至地面就得了, 不用在車上加裝後座力減震系統或油壓蜘蛛腳.

這樣會不會便宜多多 ?

3噸半 新貨車一台大約台幣 100萬 ( 3.3 萬美元 )上下.
加些輕裝甲板, 算 200萬 ( 6.7萬美金 ) 好了.
底盤 懸吊 輪胎 強化, 再加 電動升降後斗, 頂多 300萬台幣 ( 10萬美金 )


雲豹, 視裝備, 一台約 120~250萬美元 ( 台幣 3600萬 ~ 7500萬 ).....
macross_sato wrote:
打過砲的都知道,你伺(恕刪)


莊孝爺 wrote:
募兵志願役制度下, (恕刪)


"所以會輸給機器很正常不丟臉。"

這也沒什麼丟臉不丟臉的啦~~30幾年前還年輕,正在唸書,指導教授給了一個case..「因應人力短缺與人事成本上漲的生產調整策略」..一群小夥子(當時)討論的結論之一就是「可以用機器取代人力的就儘量用機器取代」,以現代科技水準及兵員短缺的狀況,武器操作儘量朝自動化發展也是合理、務實的選擇...
莊孝爺 wrote:
募兵志願役制度下, (恕刪)


報告莊爺, 這....您知道,我知道,中東阿拉花瓜都知道。

但是長官知不知道或是不願意知道,這我就不知道了!
normanchou wrote:
"所以會輸給機器很正...(恕刪)


當然不丟臉啦!

有人說我是大外行我都不覺得丟臉了! 哪有什麼丟不丟臉。

只是老行伍說, 生死關頭時輸那0.0001秒就是我現在在打炮,你在過奈何橋的差別。

人總是要被機器取代, 但是不能被機器耽誤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