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防衛台灣的海岸124公里的攻擊範圍有很不足?主要攻擊敵方登陸船團的買射程250公里的有啥差別?估計差別就是買的數量減少很多而已。你想打對岸還沒出發的船隻那就用空設魚叉或是潛射魚叉去打,這個採購案就是岸防使用,能打到海岸線40公里以外的船就合格了。
另外不要以為反艦飛彈可以直接攻擊港內的船隻,莫非以為飛彈分得出你是商船還是軍艦?這又不是鈍頭黑面的距外陸攻飛彈,而且買這批飛彈的重點不是飛彈與射程,是...................目標獲得。
我在奇岩城倉庫有一批武器放很久,要嗎?
不要......
你買下來以後野外首領一重生我馬上告訴你,而且讓你知道是什麼屬性弱點的王如何?
好好...............
waffe
alanchentw wrote:
嚴重不足。124KM(恕刪)
還是不懂?
無論攻防都是分層與分功能的,不可能有一種武器遠近大小通吃。目前登陸船團的認知與認證是差不多位於40公里外放出登陸艇登陸,所以你岸防範圍有一百公里以上就代表敵方的登陸船團理論上就是頂著砲火壓過來不然就是在這個範圍以外放登陸艇,兩這都會造成對方的戰術壓力。
而反過來講到敵方的空襲別說射程124公里,就算射程421公里你失去防空能力有能如何?防空屬於空軍或是防空飛彈部隊的工作,武器本身就是依據戰術需要去研發或是採購,岸防武器想要拿來做遠程打擊那F-16就可以拿來擔任戰略轟炸了。
而且更重要的還是目標獲得能力(多源外來目標獲得資訊整合),以前看不到的東西買了這些東西就能看到(或是得到)別以為政府或是軍方都是傻白甜,沒有目標獲得能力就像空有大老二只能在家看A片一樣,有了更好的目標獲得能力莫非一定要用魚叉去打?
懂?
真的要遠程打擊除了那啥XX-E巡弋飛彈以外,看老美會不會開放更精確的GPS或是賣精度更高的陀螺儀,然後三隻天弓飛彈的發動機綁一綑................................送個五百公斤戰鬥部千把公里免強還是能嚇人的。
waffe
waffe wrote:
無論攻防都是分層與分功能的,不可能有一種武器遠近大小通吃。目前登陸船團的認知與認證是差不多位於40公里外放出登陸艇登陸,所以你岸防範圍有一百公里以上就代表敵方的登陸船團理論上就是頂著砲火壓過來不然就是在這個範圍以外放登陸艇,兩這都會造成對方的戰術壓力。
真的要遠程打擊除了那啥XX-E巡弋飛彈以外,看老美會不會開放更精確的GPS或是賣精度更高的陀螺儀,然後三隻天弓飛彈的發動機綁一綑................................送個五百公斤戰鬥部千把公里免強還是能嚇人的。
怎麼都以為對手必在正前方?
射程多少就是正前方多遠?
太遠需要GPS?
陸基武器調動沒有海上靈活
會受道路和地形阻隔等
射程不能只算正前方多遠
320km增程型可以北部發射護衛南部海岸
250km至少也能中部發射護衛南北海岸
124km就真的只能在對手正前方守衛
如果飛彈車因為被空襲牽制
或道路中斷趕不到最佳距離點
射程短就造成海岸線首尾不能相顧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783752
行筆至此,筆者深深感慨,
美國自己都在淘汰魚叉飛彈,
換裝射程大於180公里的NSM(Naval Strike Missile),
美國要賣給我們的,不是最新型NSM,而是美軍自己不使用,
全世界目前只有一個國家(南韓)在使用的陸基型魚叉飛彈。
====
中科院的雄三飛彈在終端導引階段也是使用「主動式微波追蹤」。雄三誤射事件中,雄三飛彈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並貫穿一艘玻璃纖維製的漁船,中科院的「主動式微波追蹤」技術能量,經過驗證,具備國際水準;同根生的雄二飛彈「主動式微波追蹤」,國人也應深具信心才是。以這種精度,雄二飛彈是否具備「精準攻擊沿岸、港灣内船艦,甚至陸上目標」能力,就留給讀著一些想像的空間囉。
在終端導引階段「鎖定目標」的技術,雄二飛彈與美國最新型的NSM(Naval Strike Missile)同步,除了「主動式微波追蹤」,也採用了「紅外線影像識別」,兩者並行。數位時代,運用人工智慧處理紅外線影像的技術日新月異,以這波疫情為例,各式各樣的紅外線偵測儀,同時偵測多人體溫,且跟隨影像移動顯示,已是基本功能,更能去想像在雄二飛彈中,「主動微波追蹤」與「紅外線影像識別」兩者資訊的整合運用,終端導引的精度必是勝過只用一種終端導引技術的魚叉飛彈。
====
PS:......啊哉???就一句:...咱們的雄三,不輸魚叉....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