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ffe wrote:任何朝代都有昏君,但明朝一定多於清朝
明朝所有繼位的皇帝只(恕刪)
並不存在清的皇帝比明更優良...清朝其實是贏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加起來130多年.
當前幾代,歷經開國過程,或在此過程中長大的君主過世,其後的繼任者,多半每況愈下.
---------------------------------------------------------------------
雖然荀子的人性本惡,長期被儒家刻意漠視.
但儒學其實從本質上,就認為人性不可靠,所以要三省吾身,要慎獨(別以為獨處時就能幹壞事)
從個人推及到君王,對於這種人性不可靠的慣性思維,更是無限放大.
唐末至五代十國,對宋朝的儒家影響很大,元朝統治之後,儒家更是充滿無力感.
於是明清2朝的儒者,變本加厲的想塑造出完全被儒學洗腦的君王.
天資愈好,愈是被洗腦嚴重...繼位後成了乖寶寶.
天資差,聽不進儒學教誨,繼位後成了頑劣份子.
對照明清2朝的中後期,就是乖寶寶沒法撐起頹勢...壞學生要麼掀桌,或掀桌不成只好擺爛.
i hung wrote:
任何朝代都有昏君,但明朝一定多於清朝
你這是歷史課本教的歷史觀,把王朝的興衰的責任大部分的歸咎到帝王的身上。但事實上從大一統的秦王朝開始中國的每一個王朝除了開國的太祖與他兒子太宗以外單一任皇帝自身的能力都不一定會影響王朝的興衰。
就像最多人喜歡的唐朝其實大部分的時間(超過唐朝一半的壽命)都是努力的在吸百姓的血,唐德宗公然的索賄以外還有官辦的明搶單位,官員送錢的升官、講話好聽的升官、會在皇帝面前裝白癡的升官,然後宦官把持朝政以外也是皇帝特准的收賄,而且給的少皇帝還覺得沒面子,運氣好沒官運氣不好沒命。
這樣夠昏庸了吧?這還沒題各地藩鎮的跋扈與囂張跋扈的禁軍,但就這樣唐朝還是接著維持了百來年與11任的皇帝,而這11任皇帝除了幾個比較正常的以外超過一半以上都類似的成色,你宋明清三朝找一個這種的出來我認識一下。
而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皇族成員首推鮮卑系的皇族(就從幕容、宇文、拓拔到那個姓李、姓楊與姓高的),鮮卑皇族中能文、能武、夠膽識、有魄力、能行政、能打仗的王子與貴族一抓一大把,但弄了半天也就隋朝與三分之一的唐朝算是成功的。
皇帝是豬還是神不重要,對中國皇朝而言能天下太平最重要。而要那麼大一塊地方長時間的天下太平旗難度遠遠不是看故事書還是讀歷史課本或是聽一些網路段子能夠明白的。
制度比人重要多了。
waf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