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32463分
文章編號:85288230
早在戰地政務年代就到馬祖了
當年外島就已是這種觀念了(台美早已斷交.共同防禦條約當然也已是歷史)
何況後來國軍規模還持續縮減
就更不用提了
從現實來看.很容易理解
其一
金馬既然地理上靠近大陸
開戰後國軍機艦要前往補給支援?
當然難免成為共軍的活靶
其二
既然已經開戰了
那海空軍寶貴的作戰資源.肯定是要集中起來防守本島了
還有餘力顧及外島?
所以當年在外島
就是強調獨立作戰.與島共存亡
其實就是務實反映難以獲得外援的現實狀況
個人在東莒服役.尚且不敢指望戰時能獲得來自西莒的支援
就更別提更遠的南北竿乃至於本島了
而不想看到共軍前來奪取金馬?
那就是盡量重兵駐守.拉高共軍奪島的代價啊
而外島如此.本島不也是一樣
能打反登陸戰的地面部隊越多.就越像刺蝟...如此才能讓老共在覺得奪島代價太高的情況下.不願輕易在戰爭上嘗試.台海就能持續和平
不然真以為能靠海空軍能撐起防務?
其實從過去到現在.海空軍只是為陸軍再多爭取幾天的準備時間而已
本島陸軍.因隔著海峽.還能靠海空軍再多爭取幾天準備時間
至於靠近大陸的外島?
就是直接面對戰火了
既沒有緩衝時間.也無法指望外援....所以過去金馬才會有那麼多駐軍啊
以我所在的東莒來說
當年有兩個步兵營.一個砲兵營(更早還有裝甲單位及空軍防砲部隊.那駐軍就更多了)
而西莒更可觀
由於是莒指部所在.防務又更積極
(莒指部是"陸軍莒光地區指揮部"簡稱.當年指揮官掛兩顆星! 而後因駐軍數量持續減少.最後縮編成莒光守備大隊)
除了兩個步兵營一個砲兵營外.還有一些直屬單位如工兵連.兵工連.化兵連.衛生連.幹訓班.新兵隊....連憲兵都有一個連(東莒則是一個排)
當年可都是實編.一個連上百人....就想想光這兩個島就有多少兵力了
至於現今莒光守備大隊有多少人?
看看有沒當年的一兩成吧
至於說若外島失守.能否靠海陸去奪島?
那海陸由過去年代兩個師.縮編成如今兩個旅....
所以就跟海空軍一樣啦.守衛本島都來不及了.還看外島?
話又說回來
近年的看法.是老共若開戰.很可能先不管外島而直接以本島為目標
畢竟若本島能攻下
那外島還能有何選擇?
少子化浪潮下玩募兵制.國軍規模持續縮減.本島防務都日趨嚴峻了....金馬外島?還是別提了
所以說.如果是住在本島
起碼先要求能為自己家鄉的防務出力再說啦
個人積分:32463分
文章編號:85288953
個人積分:32463分
文章編號:85288958
個人積分:32463分
文章編號:85288979
lsaeddy wrote:
一堆人反對恢復徵兵.(恕刪)
你這是什麼邏輯? 反對徵兵制跟當兵有什麼關係?

早就講過沒有戰力的徵兵制 只是浪費人力
在國軍沒有能力改變這個現狀前 就是如此..
沒看到幾個去烏克蘭戰場的台灣志願兵 怎批評我們自己的軍隊訓練?
還在刺槍勒? 戰場上你看到敵人就是只剩你死或我亡了 還跟你突刺?



國軍整個大腦就是二戰水平 甚至一戰水平的思維
因為只有用大量砲兵轟過以後的壕溝戰 需要一擁而上的大量步兵拿刺刀對砍...

去當這種兵不是浪費時間 那什麼才是?

海空軍我不好說 陸軍野戰部隊裡 除了特種部隊與陸航隊外
你要找到一個真有戰力的單位 是非常不簡單的 這還是混三年的志願兵喔
回到只剩兩年甚至一年的義務兵 你想形成什麼戰力?
YC_Jiang wrote:
早就講過沒有戰力的徵兵制 只是浪費人力
在國軍沒有能力改變這個現狀前 就是如此..
徵兵制並不等於沒戰力,或浪費人力.
大多數國家,在戰時,當現役部隊數量,不足以應對戰爭激烈程度時,都是
強制徵召人民上戰場,從退役人員,一步步擴大徵召範圍至全面徵兵.
世界上徵兵制國家多得是,南韓,以色列...
台灣總說徵兵制沒戰力,實際是承平幾十年,日子過太好,沒危機意識.
若台灣類似南韓,三不五時就與北朝鮮發生武裝衝突,沉個船,死些人...
,保證沒人敢隨便批評/反對徵兵制.
-----------------------
轉貼維基的資料:
以色列實行徵兵制,大多數以色列人(無論男女)都在18歲時徵召入伍。
男性的義務役役期是三年,女性則是兩年。
服過義務兵役後,以色列男子轉入國防軍預備役部隊,每年從事幾個星期的服務
,直到40歲為止。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