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_Jiang wrote:事實上 就算知道又如何? 別忘了幾年前海陸自己的登陸小艇不就直接在高雄左營附近翻船?天氣良好狀況下 海岸附近的浪潮我們本地幾十年的軍隊都無法完全掌握... 況乎匪軍? 氣象海象很難靠人力預測台灣大概不曉得約一個月前華為AI氣象預測證實比歐洲氣象預報中心ECMWF快一萬倍(ECMWF使用AMD一百萬核心超級電腦)對岸對世界各地的氣象掌握超出你能想像
木馬屠城記。當然是用船開到基隆港,反正基隆國軍 兵力弱。單純陸軍好像只有兩個營。這是以前的.....而且是要炸掉國道隧道。 這應該是30年前的計畫。不過像在兵力這麼少。一個聯兵旅 怎麼有辦法跟一個師級比。陸軍本來就是比人多。看看這次演習 人這麼多,阿六仔 要登陸,搞不好一個國軍要打100個人。槍藥彈砲 補給......沒有空優的台灣,從龍潭飛出去AH-64 趕到桃園也是很危險。
Xantia_L wrote:木馬屠城記。當然是用船開到基隆港,反正基隆國軍 兵力弱。單純陸軍好像只有兩個營。這是以前的.....而且是要炸掉國道隧道。 這應該是30年前的計畫。不過像在兵力這麼少。一個聯兵旅 怎麼有辦法跟一個師級比。陸軍本來就是比人多。看看這次演習 人這麼多,阿六仔 要登陸,搞不好一個國軍要打100個人。槍藥彈砲 補給......偷笑不知不知沒有空優的台灣,從龍潭飛出去AH-64 趕到桃園也是很危險。 之後海上衛士無人機來了⋯阿六仔的船還沒到基隆港就會被發現了吧?
Xantia_L wrote:木馬屠城記。當然是用...(恕刪) 發生台海戰爭 補給壓力會在匪軍身上..全世界最難維持的補給線之一 就是跨海攻敵....諾曼第登陸能成功 盟軍從1944年初就開始以轟炸削弱德軍防禦 消耗德國空軍戰力..直到半年左右才能登陸 而登陸進行後 又過了近兩個月 才能突破德軍防守...盟軍的海空優勢都是十倍於德軍 才能讓補給線不中斷事實上當然有中斷過 在D DAY後曾停頓三天 因為天候關係... 風暴...你共匪想以百攻一 就要承擔數萬甚至數十萬人後勤這在現代海運運輸能力 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如果共匪沒佔有大港... 想都不用想...國軍方面 前線到後方縱深不過20~30公里(例如我服役時部隊 離守區海岸線距離平均為15~30公里)且後方交通線完整 難以切斷 這條你轟壞我還可以走另條 用走的都把士兵送到前線了....何況真的發動大規模攻勢 幾個月匪軍集結時間給你使用...國軍豈還會留在駐地營區睡覺 早就該在前線部署了...這種條件下你跟越海數小時甚至十幾小時到台灣的匪軍比輸後勤是你太垃圾 太無能 垃圾跟無能就該輸 不用再找理由...台灣的飛彈或油料或許在長期消耗戰中可能不夠但一般砲彈 火箭彈及步槍 機槍子彈 都能自製且累積庫存 這都不足 就完全不應該了...照理說 兩三個月的戰事總應該能應付
Panchrotal wrote:氣象海象很難靠人力預測台灣大概不曉得約一個月前華為AI氣象預測證實比歐洲氣象預報中心ECMWF快一萬倍(ECMWF使用AMD一百萬核心超級電腦)對岸對世界各地的氣象掌握超出你能想像 華為這麼厲害?那怎沒預測到天子腳下的北京會發大水呢?對岸對世界各地的氣象掌握的確超出我能想像的⋯不準!
YC_Jiang wrote:諾曼第登陸能成功 盟軍從1944年初就開始以轟炸削弱德軍防禦 消耗德國空軍戰力..直到半年左右才能登陸 而登陸進行後 又過了近兩個月 才能突破德軍防守...國軍方面 前線到後方縱深不過20~30公里(例如我服役時部隊 離守區海岸線距離平均為15~30公里) 真是雙標說進攻就說諾曼地打兩個月才突破說防守就說台灣縱深短補給容易怎麼不先說法國多大諾曼地登陸六天就推到科蒙已經深入諾曼地海岸100km台灣20km縱深能撐幾天
Panchrotal wrote:真是雙標說進攻就說諾...(恕刪) 諾曼第與臺海作戰都是跨海登陸作戰案。臺灣在70年前的地形也很好登陸,但現在還行嗎?但您要不要了解一下即便盟軍在70年前的諾曼第作戰所投入的陸海空軍資源即便放在目前的中國傾全國之力能拿的出來嗎?您這是在抬舉中國解放軍還是在貶低盟軍?盟軍登陸後一路推進?能代表中國解放軍也具備嗎?另外,中國解放軍有哪些部隊有過類似的實戰經驗?現在是在偷換概念嗎?
pw5stf wrote:諾曼第與臺海作戰都是跨海登陸作戰案。臺灣在70年前的地形也很好登陸,但現在還行嗎?但您要不要了解一下即便盟軍在70年前的諾曼第作戰所投入的陸海空軍資源即便放在目前的中國傾全國之力能拿的出來嗎?您這是在抬舉中國解放軍還是在貶低盟軍? 法國多大?台灣16倍登陸線多長?約90km諾曼地規模拉出來比是在抬舉台灣還是在貶低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