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爭初期的高空中大型無人機(彩虹翼龍系列)→→弓二、弓三
2.戰爭中期的低飛中大型無人機(彩虹翼龍系列)→→弓三、陸劍二
3.戰爭末期的小型無人機→→奧勒岡35快砲、波佛斯40快砲、T75-20mm對空機炮、50機槍
………….
已經不少人指出台灣防空的漏洞,尤其戰爭末期靠無雷達導引的防空炮或機炮來攔截那些大量小型無人機,攔截效率過低。
不論是德國早期的獵豹防空車或新式的Skynex防空炮車或韓國的二款AAGW防空炮車或K30複合式防空炮車,基本上防空炮車都搭載了雷達及大量的光電或紅外等瞄準器,如此才能更省力及打擊更精準。即使是塞爾維亞的PASARS防空系統整合的PS-70折疊式長頸鹿雷達,探測距離僅40公里並未比國造蜂眼雷達優秀,但使用成熟的瑞典波佛斯40快砲是簡單又可快速形成戰力的防空炮車配置。
韓國在1983年就公開對於防空炮車的研究,現在的AAGW防空炮車與K30複合式防空炮車已經在國際軍火市場放光彩,反觀台灣還在使用老式的奧勒岡35快砲、波佛斯40快砲做為近戰防空,這些只有機炮無雷達或光電瞄準器的古董是無法防範小型無人機的,待採購的NASAMS系統佈建完成後這些35、40快砲亦將退役,只剩下陸軍的T75-20mm機炮及50機槍來應對老共登陸後的大量小型無人機……..。
對台灣而言將瑞士奧立岡35快砲與蜂眼相陣雷達整合,應該是最快速也最有效益的方案,但也沒看到陸軍或空軍高層提出這個需求? 我們這些非軍方人士都看的出問題點但將官們卻都看不出來? 難怪台灣的將官們得不到人民的尊重,打仗時是死這些操控機槍防空炮的士兵,將官們躲在安全的碉堡內喝咖啡,打輸了就投降~台灣國防軍費約2% 的GDP,約1%使用於人事費用,高階將官更是佔了大部份~
而如果台灣不自己開發如AAGW與K30等的防空炮車及系統,美國不重視這個項目是可以理解的(老美就是戰斧飛彈狂轟亂炸後,坦克推進),台灣拉下臉來跟韓國採購防空炮車也是一個方法(韓國賣不賣是一回事),總之台灣軍方並無從俄烏戰爭中學習到任何教訓(只會嘴炮),針對近程大量無人機這幾年估計還是採取使用20mm對空機炮及50機槍的對策~~~
照片分享 :
獵豹防空車(德製)
Skynex防空炮車(德製)
AAGW防空炮車(韓製)
K30複合式防空炮車(韓製)
PASARS防空車(塞爾維亞)
奧勒岡35快砲、波佛斯40快砲(台)
T75-20mm對空機炮(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