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低聲下氣地與日本頂尖半導體公司技術合作以求鍛鍊,
還以好幾倍薪水請大量的日本研發工程師在禮拜五下班後飛韓國在假日指導技術,
現在終於可以稱霸世界,
靠的就是堅強的求勝意志與決心.
要發展一項產業,
當然不能想一步登天甚麼都可以自己來,
一定是從簡單進階到困難的,
不會的技術除了自己摸索之外,
延聘各國退休或在職的高手也是可以齊頭並進的一條路啊,
從三五百噸的小潛艇慢慢做大變成數千噸的中大型潛艦是必然要經歷的,
沒有一開始就完美的產品這回事,
都是下一代產品比上一代進步,
套句某電子業名人的話: 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高超的工業技術實力都是打實戰鍛鍊出來的,
你沒做過,
是哪來的經驗與實力啊,
你沒做過,
高級技術人才數量不會自己增加.
更重要是的大型計劃的系統性專案管理人才也不會出現,
其實技術本身的難度並不是最麻煩的,
大型專案的系統性專案管理人才才是最難找也最難學習的,
而且越不做就越不會,
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認為國防部的人就是只想找"容易路"走,
找盡理由就是不想國造,
我認為這種求自己方便與安穩的本位主義已經蓋過長期的國家利益了.
除非台灣承認自己能力不如北韓,印度和中南美毒梟,
否則有決心,有魄力,一定辦得成!!
擎天神 wrote:
這邊抱著失敗主義心態...(恕刪)
造軍用潛艦對台灣真的如登天~
第一:台灣不像韓國買賣軍火公開又多選擇,台灣只能向美國買
第二:潛艦的造艦技術真的是太複雜,一般旅遊潛艇造起來不費事,但是真的要造一台靜音又可以作戰的潛艦,目前台灣除了向國外買設計買技術組裝,否則~這是花錢又耗時間的苦活
比如說之前海龍在造艦是用鉛塊一公斤一公斤在那算重量,因為潛艦對重量要求要很精細~算重量不是什麼大學問,但是構成這些重量的是艦上的一票裝備如聲納、導航、戰系、操控、通訊、輪機、到最小的廚具所構成的。
廚具不是問題,但是一堆系統是台灣無法自製而要外購的,如果沒有穩定的貨源(這種都是戰略管制物資),只要一有斷貨又沒有相同尺寸及重量的替代品,那就要另外花時間及大錢去自製,或整個專案pending。
還有防噪音的技術潛艦比水面艦還要要求,否則搞得如在水底跑火車一樣吵,一下就被敵人給KO掉了。
PYCB wrote:
造軍用潛艦對台灣真的...(恕刪)
是的,
台灣要對外購買新潛艦別無他途,
只有美國敢賣.
但是如果美國因為國內外因素遲遲不賣怎麼辦呢?
要等到何年何月呢?
國防是否可以寄希望於遙遙無期中?
我想武器內部各次系統與零組件全面自製顯然與世界潮流相悖,
綜觀各國產製武器,
也沒有等到全部都可以自製國產才要來進行的習慣,
更沒有國家像台灣一樣是死抱著原始次系統幾十年卻不知道做壽期中升級(MLU),
所以也比較不會面臨像台灣這樣舊系統"商源消失"的問題.
科技強國日本堅持自製F2戰機,
發動機卻是無法自製的,
他是依賴美國來提供,
他不是等到全部都可以自己製造才來製造戰機.
世界第一強權的美國發展標準三型飛彈,
沒有日本顯然辦不到,
他不會全部次系統都會自製了再來造標準三型.
韓國發展K2主戰坦克,
引擎由德國 MTU Friedrichshafen公司提供,
他不會要等引擎可以完全自製才來造坦克.
中國仿造的殲11戰機亦然,
現在還是有一大部分是裝置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
他不會等發動機都可以完全自製了才來做殲11,
他是一面進口一面自己開發.
法國是個軍事大國,
武器製造一向偏重獨立自主,
發展航空母艦卻無法自製蒸氣彈射裝置,
也是向美國進口此類裝置,
也沒有說要等全部都可以自製了才來製造航空母艦.
武器外購總是會老看人臉色,仰人鼻息,
總是被迫要用高價買破銅爛鐵,
自製國產化的路本來就不好走,
本來就是會先從絕大部分外購次系統逐步進化外購次系統+引進外國技術及人才,
最後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次系統可以自主研發+製造,
其他人也都是類似這樣的國產化道路.
不要想著一開始就達到最佳標準可以跟先進國家比,
這是不切實際的,
但是隨著逐步的累積,
就可以越做越好,
我想這是工程師都知道的事情.
您提的噪音問題,
我剛好是天天玩這個的工程人員,
就我所知國內的振噪人才相當多,
臥虎藏龍一大把,
這個領域起碼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
你可以去看振動噪音學會和音響學會有多少會員就知道,
主被動減振降噪的方式也不少,
加上也可以同步從國外引進顧問人才與技術,
我想這個應該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對這個問題我還挺有信心台灣可以解決.
最後還是要說,
沒有國家會等所有東西能百分百自我研發製造才去開發新武器,
連最強的美國都一樣,
都是從完全進口-->進口零組件,次系統 組裝-->少部分自主研發製造+大部分進口-->絕大部分自主研發製造+少部分進口-->完全自主研發與製造
或最後一樣可換成-->僅自製關鍵次系統+現貨市場可便宜購得的零組件次系統(以求降低成本)
壽期中還要升級,
又可以應用新的技術,
既解決消失性商源的問題,
又解決製造當初的技術已經落後的問題,
還可以藉由升級機會來預先開發下一代武器需要的技術.
而且不能只想著花錢,
還要加上商業頭腦想辦法去外銷,
或是應用研發得到的相關技術轉換成民用技術賺錢,
舉個例子:美國為了太空計畫開發的記憶合金技術,被轉換成女性內衣用的鋼圈.
別人可不會只是白白花大錢,
放著已開發的技術不管,
都是想辦法開發新的應用繼續賺錢的.
想到達成功彼岸,總要先把船開出港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