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盜版J-11B裝了國產發動機太行後居然不敢飛超過音速

tnt444 wrote:
恭喜!恭喜!不過大大...(恕刪)


單晶技術分不同金屬的
台灣一般比較強的是單硅晶片技術吧
飛機用的DD3鎳基單晶片高溫技術
材料能做出來也只是基本功
關鍵還是設計和佈局發動機
要通過大量實驗來

鎳基單晶片也分長度的
長的話可以用於大型客機,比如波音和空客的發動機,又或是大型艦船,比如排水量一萬噸左右的船用燃氣輪機
上海突破的是中大型葉片技術,中小型早就生產了
目前中國最新的8000噸級的護衛艦,裝的就是自己的燃氣輪機,以前動力系統都是買俄羅斯或烏克蘭的
dragonsky wrote:
單晶技術分不同金屬的...(恕刪)

看來連大大你都誤會了吧!台灣在當年生產idf戰機時也有製造出TFE1042引擎的單晶片葉片!當然屬於單晶片第一代技術!這些年是否有繼續像美日早已精進到2 3代小弟就不知了!顯然d大也不知!
tnt444 wrote:
看來連大大你都誤會了...(恕刪)


原來是這樣
目前好像日本最強,號稱第五代
中國WS10以前都是第二代,現在不知道第三代是否攻克
美國F22和F35都用的是第三代
不過這只是一方面
不同時代的單晶葉片只能提高一點耐熱性
關鍵還是葉片的佈局和設計
台灣物理領域的基礎本來就不弱吧
吸收了當年中國物理化學工程領域的幾乎所有精英
不過要繼續發展
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還需要培養更多的人才
AL-41F1向量推力發動機(izdeliye-117S)
Su-35BM與五代戰機PAK-FA(T-50)原型機一樣配備〝第一階段AL-41F〞:AL-41F1系列引擎(fig.3),為AL-31F之大改型,已能賦予飛機超音速巡航能力。
這種又稱作〝第一階段AL-41F〞的AL-41F1引擎,設計局代號〝產品117S〞(изделие-117С,izdeliye-117S)係以AL-31F為基礎,應用AL-41F的材料、氣動力、熱力學、設計等成果,與AL-41F有高度共通性。最終將更換風扇(口徑932mm)、燃燒室、高低壓渦輪、噴嘴、數位控制系統,並將發動機控制完全整合進飛控系統,簡言之僅剩高壓壓縮機沿用AL-31F者,已可謂新型引擎。其在僅換裝風扇而未換裝渦輪時推力便達14500kg,完整版最終推力未公佈,但研判在15500~16000kg,擁有三維向量推力控制(TVC)。外銷型Su-35BM所用之AL-41F1屬完整版,但推力限制在14500kg,唯仍能提供超音速巡航性能。與MMPP Salyut開發的AL-31F-M係列在裝機條件的差異為,AL-31F-M系列可直接換裝於Su-27上,而AL-41F1系列則因風扇尺寸較大而需修改後機身及進氣道,故前者可用於舊機改良,而後者目前僅計劃用於新飛機上。
資料來源:全球防衛雜誌2007-09/10

外銷版可以..................超音速巡航
dragonsky wrote:
原來是這樣目前好像日...(恕刪)

是阿!小國沒甚麼錢所以我們不敢像d大的同胞如此大言不慚!
再加上本國最高統帥!只想秉持父親遺願完成跟貴國的統一大業!更不會繼續花錢在這上面!
至於從貴國轉進至台灣的精英也許有吧!但這些能獲得重用的很少!
至少小弟從讀書當兵到剛就業時所遇到的號稱是貴國過來的精英?
大部分都只是號稱而已!

tnt444 wrote:
是阿!小國沒甚麼錢所...(恕刪)


不清楚哪裡有大言不慚
差距是客觀存在的,進步也是實事求是
不用妄自菲薄吧
技術是需要不斷積累的
剛開始應該是最累的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
以後會愈來愈完善的
traon wrote:
小朋友吹牛都不用打草...(恕刪)


中國老一代的SU-27的發動機壽命也快到了吧
老毛的發動機數量區區一百來台
只是彌補一下渦扇10的產能而已
一架SU-27需要換2台發動機
正常維護更新也就50架次
中國SU27+SU30+J11+J15+J16一共500多架
買那麼點發動機,哪裡會夠用
更別說還有大量的J10和飛豹殲轟機的發動機需要提供

中國目前三代機將近1000架
平時和平時期保持的戰機總量是3000架
還有2000架是二代甚至一代機

根據過去的歷史經驗
當三代機或三代半機更新達到2000架的時候
中國的四代機J-20和J-31可以完成測試服役了
其實這個過程是可以快也可以慢的
畢竟戰機不是買來就好了
還要花錢訓練維護
後期花的錢更多
dragonsky wrote:
原來是這樣目前好像日...(恕刪)


借問一下

單晶是用拉晶法拉出來的嗎

因為單晶的矽是用拉晶還有懸浮法做出來的


----------------------------------------

喔對了回某人

汽機車的汽缸真的是用鋁做的喔

現在大部分的引擎汽缸都是鋁製汽缸
fnf2000 wrote:
借問一下單晶是用拉晶...(恕刪)


單晶矽是拉出來的

鎳單晶是長出來的
自然界并沒有鎳這個物質
而是通過幾種元素培育生長出來的
鎳單晶葉片的生長涉及到複雜的生長工藝,在定向晶體的基礎上擺一個螺旋形的模具,利用類似生物優勝劣汰的法則,讓一堆晶體中長得最快的一個迅速達到螺旋的頂端,封閉其他晶體的生長通道,是形成單晶葉片的關鍵技術

所謂幾代鎳單晶
無非就是工藝和配方的不同罷了
每一代鎳單晶都比上一代能承受30度的溫度
但這只不過是飛機發動機影響的一小方面
優異的葉片設計才是最關鍵的
好的設計可以讓發動機承受的溫度下降幾百度

另外汽車氣缸所謂的鋁製引擎
內缸并不是鋁的
而是外缸和缸蓋用鋁合金材質,氣缸內部附著了一層鐵元素
鋁合金外缸體一方面方便散熱,另一方面減輕重量
鐵元素是起到耐磨作用,保證壽命
這并不是什麽複雜的工藝
目前中國幾乎所有的中國汽車品牌都有自己研發的鋁製引擎
dragonsky wrote:
單晶矽是拉出來的鎳單...(恕刪)


我N年前買了一本介紹噴射引擎的書

中國寫的

它裡面好像說燃燒罐有冷空氣留過去形成空氣膜來保護燃燒罐

然後還提到火焰不能太長否則會燒壞透平..

然後葉片的介紹就草草帶過

最後是單晶鎳..

http://baike.baidu.com/view/8979725.htm


那如果讓冷空氣從葉片中間吹過去能讓整體溫度下降嗎

------------------------------

PS:在台灣鋁缸=陶缸,你講的應該是鋁製汽缸本體然後裡面有鐵製缸套的汽缸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