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德軍進攻蘇聯時 日本為何不趁機拿下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地盤??

沒有西方的援助,蘇聯不僅很難贏得衛國戰爭,而且甚至無法抵抗德國的入侵~
英美提供蘇聯以下物資:409500輛汽車,32200機車,12537戰車,18865飛機,7944門火砲,提供大戰期間蘇聯自產量1.25倍的鋁,1.4倍的航空油,664600噸肉類罐頭,387600噸銅料,35800具無線電,348座雷達,956700里電話線~(參見二戰秘密檔案︰蘇聯慘勝真相~~作者:[俄羅斯]鮑里斯‧瓦季莫維奇‧索科洛夫)
A男子 wrote:
沒有西方的援助,蘇...(恕刪)


1.西方援助之坦克軍火蘇聯根本不會使用放在那裡 因為制式規格不同 要重新訓練和後勤反而增加成本

二戰之後蘇聯原封不動把美援軍火拿給中國當作韓戰的裝備送

中國韓戰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基本上有用到美國雪曼坦克 還有蘇聯T-34

2.如果美國陸軍這麼強 為什麼韓戰時一個世界上最大工業國被一個農業國家中國打退?

3.美國在二戰之後實際上沒有贏過任何一場戰爭


美國贏的戰爭都是贏表面的軍事行動 就作戰目標來講 實際上輸掉了

不論伊拉克戰爭(伊拉克後來分裂) 朝鮮戰爭 越南戰爭 全輸掉了 阿富汗也一樣

這裡的輸是指沒有達到政治上的目標 美國的贏實際上就是二戰後靠兩顆原子彈打贏日本

如果當時美國不用核武直接登陸日本本土,依造硫磺島和沖繩登陸戰役之傷亡比計算 美軍和日約傷亡1:3

美國陸軍參謀本部的預估需要付出100~150萬美軍的傷亡代價 日軍以約傷亡500萬人結束戰爭 美國只是強在核武而以

從美國內戰以後美國沒有跟大國真正打過一場慘烈的陸地戰爭,指不過是欺負伊拉克,南斯拉夫和越南這類小國而以

希特勒在二戰中地面部隊的80%主力是被蘇聯消滅的 美國快結束時才捕尾刀諾曼地登陸撿便宜


abc003 wrote:
1.西方援助之坦克...(恕刪)

我覺得您這樣的大材沒去日本編輯教科書真是可惜了。
回到最初討論的1941年6月間的日本戰略。
英國於德國進攻蘇聯當晚宣布與蘇聯締結同盟,
此前美國已協助英國多時,擺明站在英國那邊,
如果日本對蘇聯來個趁人之危,就是製造英美介入的口實,
不同於當時的德國東、西戰線均累積了相當縱深,
日本若於面對英美的海戰失利,首都可能就要面臨敵艦的砲彈了。
冒著上開風險北攻蘇聯,就算最終打敗遠東的紅軍,
德國人固然坐享正面敵人減少的便宜,可日本人得到什麼?
希特勒當然希望日本跟英國、蘇俄撕破臉,但日本人也有自己的算盤要打,
進攻蘇聯是風險遠大於獲利的事情,結論應該很清楚。
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興亡史》第25章對這段過程有完整的介紹。

中、蘇邊境的高緯度地區,寒冬很快降臨,
對比德國進攻蘇聯至少半年的準備期間,
即便日本人有意打蘇聯,
6月下旬才開始調兵遣將,無論如何也來不及在天候變差以前發動攻勢,
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中蘇邊境更是無關緊要了。

再來說東線的局勢。1941到42年的德軍素質確實優於紅軍,
但曼斯坦的回憶錄提到,1941年的南線攻勢損失很大,
紅軍的反攻也很激烈,德國直到1942年6月才完全控制黑海,
卻在短短的8個月吞下史達林格勒的大敗,損失五個集團軍跟盟國
雖說南線不至於崩潰,但發動反攻卻是無能為力,
應該趁手上還有相當數量的軍隊,趕緊媾和(第9章、第13章之結論),
但亟欲回復尊嚴的希特勒聽不下去。

waffe wrote:
哪裡有問題?老美的...(恕刪)
光是史達林格勒 蘇聯傷亡112萬人 德軍84萬人

列寧格勒保衛戰 蘇聯傷亡33萬 德軍傷亡39萬

莫斯科保衛戰 162萬蘇軍傷亡 德軍傷亡45萬



東線戰場任何一場蘇德的大規模地面會戰死亡人數都遠遠高於美軍諾曼地登陸的總人數14萬人 英美聯軍的傷亡

英美的諾曼第登陸對二戰影響並不大,即使沒有諾曼第蘇聯造樣可以推進到法國


德軍80%地面主力部隊和精粹部隊是被蘇聯殲滅的 到後期美軍打的是德軍的老弱殘兵

德軍約傷亡500萬人加上其附庸國傷亡800萬人 蘇聯軍人死亡1300萬人





二戰主要交戰國的鋼產量數據


1940年的鋼產量:美國6076萬噸,德國2154萬噸,蘇聯1832萬噸,英國1230萬噸,意大利226萬噸.

德國的石油產量包括從僕從國的進口量(德國本土石油產量很少)
日本的石油產量全部來自佔領區
英國的石油產量全部來自殖民地

1939-1945年英國累計石油產量9350萬噸

1939-1945年日本累計石油產量2040萬噸,1942年產量520萬噸.

1939-1945年意大利累計石油產量640萬噸

1941年 蘇聯石油產量3300萬噸
1942年 蘇聯石油產量2200萬噸

1940-1945年德國歷年石油產量如下:

1940年:石油480萬噸;煤制成品油320萬噸
1941年:石油570萬噸;煤制成品油390萬噸
1942年:石油660萬噸;煤制成品油460萬噸
1943年:石油760萬噸;煤制成品油553萬噸
1944年:石油560萬噸;煤制成品油390萬噸
1945年:石油150萬噸;煤制成品油110萬噸


abc003 wrote:
如果美國陸軍這麼強 為什麼韓戰時一個世界上最大工業國被一個農業國家中國打退?
那是因為美國沒有全力打,而且中國背後有蘇聯在支持。
真的要打,美國會增加兵力,北京、中國東北都可能被攻擊。

abc003 wrote:
美國的贏實際上就是二戰後靠兩顆原子彈打贏日本
在投原子彈之前,日本就已經輸到脫褲了!
日本國內的平民百姓已經吃不飽,南洋已經允許日本兵吃人肉。
在武力上,美國的B29轟炸機、P51戰鬥機不論在性能或數量都勝過日本,制空權、制海權都在美國手上。
核彈只是把戰爭提早一年、兩年結束吧了!

abc003 wrote:
如果當時美國不用核武直接登陸日本本土,依造硫磺島和沖繩登陸戰役之傷亡比計算 美軍和日約傷亡1:3
那只是估計的傷亡,實際看蘇聯軍隊打駐守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蘇聯是秋風掃落葉,關東軍潰不成軍!

abc003 wrote:
德軍80%地面主力部隊和精粹部隊是被蘇聯殲滅的

今天假設沒有英美等國,單純德國pk蘇聯,八成是蘇聯戰敗。
今天沒有蘇聯,單純英美pk德國,德國最後還是戰敗。
chiashin wrote:
那是因為美國沒有全...(恕刪)那是因為美國沒有全力打,而且中國背後有蘇聯在支持。
真的要打,美國會增加兵力,北京、中國東北都可能被攻擊。
在投原子彈之前,日本就已經輸到脫褲了!
日本國內的平民百姓已經吃不飽,南洋已經允許日本兵吃人肉。
在武力上,美國的B29轟炸機、P51戰鬥機不論在性能或數量都勝過日本,制空權、制海權都在美國手上。
核彈只是把戰爭提早一年、兩年結束吧了!
那只是估計的傷亡,實際看蘇聯軍隊打駐守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蘇聯是秋風掃落葉,關東軍潰不成軍!


阿富汗比日本窮而且沒有外國干預 大國都支持美國反恐 結果呢?

美國航母狂炸ISIL 伊斯蘭國ISIS有亡國媽?

海珊是因為他自己的部隊都不支持他 民眾也不支持他 紛紛倒閣叛變

遇到塔利班游擊隊 美軍就沒辦法了

南斯拉夫用老舊的薩姆導彈打下過美國F-117隱形戰機,搓破了美軍無敵的神話


還有南聯盟在缺乏空優的情況下和空戰體系的支援 打下過美軍F-16

越戰美國才傷亡6萬5000人就不想玩了

遇到傷亡7000萬人的二戰美國不會貿然把兵力投入歐州讓自己傷亡超過數千萬人

如果沒有蘇聯參戰 美國只會和德國媾和 然後繼續北美州孤立主意罷了



ake44029 wrote:
回到最初討論的1941...(恕刪)

日本靠著一戰期間歐洲商品的萎縮與歐洲大量的訂單賺得很飽,但自戰爭結束後經濟就慢慢的凋敝,加上1930年代的世界金融風爆日本那時差不多接近快要爆發革命的階段(可以參考226事件),而後來日本靠著在東北的開發慢慢有所起色,但國府漸漸的統一中國使日本在東北的投資與利益遭到嚴重的威脅最後就爆發了我們都知道的918事變。

所以簡單說東北(就是滿州國)是當時日本的命根子,但投資東北的不止有日本,蘇聯也花了很大的本錢,英、法、美等各國都有相當大的投入,所以當日本獨占東北利益時這些國家都有跟日本交涉,歐美就是用外交手段而蘇聯就很可能直接的兵戎相向,所以基本上進兵外東北或是之後日本對華北的用兵其實掠奪領土是其次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戰略緩衝區,保護東北這隻金雞母。

這就像蘇聯當年非常強硬的要求剛建立的中共蒙古必須獨立,或是法國幾百年來一直與巴伐利亞等日耳曼南部諸邦結盟一樣都是為了建立一個戰略緩衝區,一旦發生不測能有時間應變或是調兵。

至於東北對日本多重要,有興趣可以去圖書館找東北的開發史來看看,落落長的一大篇睡覺前大號中拿來助興是不錯的良伴。小弟之前在別的論壇有po過一篇文你可以參考一下

----------------------------------------我是分隔線-----------------------------------------------
任何的軍事行動其實大多圍繞在金錢與利益這個項目上打轉,管你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民主主義都一樣,錢伯最大。由於從清朝初期的東北就被政令所隔離,所以東北的社會發展經濟實力與人民素質都跟關內有相當大的落差,雖然歷史上這個區塊強權輩出,但以人才論有清一代合計26849名科考進士中只有185位屬於東北籍,佔全數的0.69%這個比例只比台灣的0.12%來的高,再以兩地人口數來看清代的東北真的算是鳥不生蛋的沃土、烏龜不上岸的天堂。

所以當漢人逐漸進入東北時也發生了奇異的現象,關內鬧飢荒但東北的糧食多到沒人要,農民常常要大量的焚燒多餘的糧食,尤其黑龍江一帶由於基礎設施的不存在與距離的遙遠導致商品、貨物根本無法運輸,所以對於東北開發的實質建設其實是建立在以法國資金的老毛子與英國資金的小日本為主。日本自日俄戰爭到918事變前大約對東北投入17.8億日圓的資金(以昭和16年零戰21型平均單價15萬6千日圓算這筆錢剛好能生產所有投入二戰的零戰),而主要投資對象為運輸業30%、農林礦業16.2%、金融11.6%、工業12%、商業6.7%、雜項26.3%,其中的運輸就是小弟前文說的滿鐵,滿鐵的重要性這裡以東北的大豆作為引述來了解。

在當時東北的大豆主要用途為榨油,而榨完油的豆渣則被壓成豆餅當作肥料與飼料販售,豆餅是在化學硫肥出現前最為有效而價廉的農作肥料,在早期這些物品大多數都銷往關內,但在日俄戰爭後隨著日本資金的引入日本開始開發大豆的經濟效益,豆餅被大量的出口到日本作為取代原有使用的堆肥與糞肥,對於大豆的國際貿易更是取得飛快的成長,在日俄戰爭結束的1906年東北大豆的出口是9萬噸,到1909年竟達到87萬噸。而之後直到一戰的爆發前,年輸出量都在6x萬噸之間徘徊。到了一戰之後的1921年更是從70萬噸5年時間內飆升到160萬噸。

這些大豆主要的國際買主為英國與德國,德國進口量最多,主要用來製造民生用的人造黃油,英國則主要是用來製造工業油脂,其中德國的進口量從1909年的200公斤到1928年的85萬噸,這其中東北大豆銷售比例大約以歐洲60%、中國內地14%、日本2%、其他國家24%這個比例出口,所以在當時東北的大豆可謂強勢商品打敗了原有的棉子油、棕旅油、椰子油、亞麻仁油、花生油、鯨油等原來大宗的油品採購,再加上產量穩定在上述油質來源上漲或是供應不穩的情況下能補充貨源穩定價格深受國際喜愛,所以東北大豆可謂金雞母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而滿鐵的利益就建立在這些大豆的銷售中,以數據統計一台標準的滿鐵鐵皮載運一車的大豆其離岸成本結構為:

農民採購32.8%、糧行利潤11.9%、出口商5.9%、水運12.9%、東滿鐵運輸14.2%、滿鐵運輸15.6%、包裝運輸耗材6.7%

而利潤除了農民採購外其他的項目可以說都是由滿鐵下轄的各種子公司、孫公司在承接,所以上述龐大的國際大豆貿易中有近7成的利益落入了滿鐵的口袋,造福了千千萬萬幸福美滿的日本家庭。也造就了千千萬萬地上爬、水裡游、天上飛的大日本皇軍..........................(也沒辦法中國當時有那個技術、資金、管理能力嗎 O_O")。

而這只是列舉大豆這個大宗商品,東北物產豐富各式農林、水產、礦石、金屬、木材、工業原料等種類繁多,再加上老張源源不斷的從關內挖人來打工所以東北發展迅速,以1930年來看人口不到中國總人口數一成的東北(大約7-8%之間應該只有鬼才知道確切的人數)其對外貿易量竟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30%。

所以為什麼當年東北軍那麼凱,有兵工廠、飛機、戰車、船艦就是源自於此強大的經濟實力才有強大的軍力。而這只是舉例對東北投資最大的日本的一個貿易項目,其他如美國、英國、法國也都有對東北的投資。所以一切都是向錢看而已,報效天皇為了錢、東北異幟為了錢(開玩笑統一後滿鐵收回少帥不是用發了來形容,雖然沒那麼簡單,而且就算只是分一杯羹少帥應該也要得糖尿病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