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壓制台灣空防只要227枚導彈

Derek2025 wrote:
大炮就是大炮, 不...(恕刪)

您知道一般的牽引火炮首發命中率約在2%左右嗎?這還是射距十幾公里這麼短時的表現
因為能干擾火炮射擊的因素太多,大大小小您想的到的都會影響到單發火炮的表現,這點從拿破崙時代至今皆然.
然後沒前觀修正的話,單發命中率永遠都只會是2%
(這題結案)

美軍的電磁炮計畫(EMRG)預設上是有配導引砲彈的(不然完全不實用)
當時的初步方案是射程180km與CEP 50m時,一發希望要價僅要2萬5美金
後來發現這價格不太可能辦到,然後計畫就有點尷尬了....

最後
導引砲彈通常最大的挑戰不是溫度而是發射G力(電子設備撐不住)
EMRG炮彈還要承受前所未有的強電磁環境,差不多是強到不用引信感應電弧就有直接起爆裝藥的危險
因為要搞定這些問題還要燒遙遙無期的錢,所以美軍暫時放棄了.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等几年这些就有了。

实在不行用这东西代替冷发射装置也行啊

ASRAAM wrote:
您知道一般的牽引火炮首發命中率約在2%左右嗎?這還是射距十幾公里這麼短時的表現...(恕刪)


我不知道,請提供資料來源。

ASRAAM wrote:
美軍的電磁炮計畫(EMRG)預設上是有配導引砲彈的(不然完全不實用)...(恕刪)


請提供資料來源。

ASRAAM wrote:
那麼對著一個已部署的愛國者1飛彈連發射一下DF
用公開的資料亂算一下,單發會砸中東西的機率...恩,萬分之一以下
這還沒算上台灣到處都有的RC結構建物會變成側向防破片掩體,還是隨便找間廠房窩起來換彈中但次彈械根本砸不穿這類狀況.
偵測手段?


愛國者飛彈陣地選址需要在空曠地,如果在建築物群里雷達照射和飛彈發射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愛國者選址都是有要求的,看圖。打飛彈陣地用集束炸彈和末敏集束彈就行了,不需要點打擊。




ASRAAM wrote:
您知道一般的牽引火炮...(恕刪)


1,電磁炮發射時承受加速度的是沒有電子芯片的彈丸。這是常識,高中畢業的公知請退散。 2,在足夠近的距離內,風偏對彈道影響並不大,不需要彈丸本身製導。 300KM只是理論射程,但實際運用時很可能只有100KM左右(比如攻擊岸防或軍艦時,一般會處於這個位置),彈道修正也就是浪費一顆彈丸的事情。 3,電磁炮其實就是不需要裝火藥的加農炮,主要優勢不是準度,而是發射成本,這會在戰術上影響發射速度、後勤壓力和戰爭花費,從而影響戰略。成本低使得擁有大量電磁炮成為可能,大量電磁炮從300KM以外拋射,一個齊射也可以給敵人製造殺傷,尤其是對方的固定目標。 4,研究電磁炮更重要的是點科技樹。比如能量的儲存和快速釋放技術(如飛輪儲能、磁懸浮技術等),這些技術將可以用在其他軍事裝備或民用產品上(比如電磁彈射、電動車等),以及再未來的太空武器。 5,電磁炮是常規武器,沒必要藏著掖著,就明著告訴間諜,我們可以用電磁炮輕鬆攔截熊三飛彈,可以廉價轟擊岸防和軍艦,就別做什麼以武拒統的夢了。它比一千多飛彈可怕的多,即使一千多飛彈已經足夠可怕了。

emmmmmmm wrote:
1,電磁炮發射時承...(恕刪)


只要一進入代差,台灣就輸定了。
ASRAAM wrote:
1發DF可以打0.25平方公里(1發跟3發的彈著散佈差距先無視好了)...(恕刪)


恐怕不只 ...

以俄羅斯Tornado-S 300毫米遠火為例 , 六枚火箭散佈的子母彈面積是676,000平方米 ~
也就是一枚的散佈面積是0.112平方公里 ....


Russian Tornado-S MLRS Goes Into Serial Production in 2017



而新型DF導彈的射程都在800公里以上 , 擊靶動能肯定比300毫米遠火大的多 , 再加上好
幾倍(DF-15B 920kg)的酬載量 ~~ 所以怎麼算也不會只有0.25平方公里喔 !

emmmmmmm wrote:
1,電磁炮發射時承...(恕刪)


真是笑死 軍盲就是軍盲 100公里火箭炮都需要導引和定位了,100公里電磁砲不需要?五毛又發明火星人技術了。

TW Energy wrote:
真是笑死 軍盲就是...(恕刪)


真是笑死了,我有說不需要導引和定位嘛,還是你自己在腦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