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開釋,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定案排水量近3000噸、艦長約120公尺

看得出來海軍艦逐漸抓到自己的能規劃的和台灣造船廠能做的能量
這幾年有機會能拿到國外的好東西
我相信他們會打鐵趁熱

不但能夠有高品質的軍艦
對於台灣的設計製造能力也會有幫助
最起碼有機會可以引進技術

這2~3年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國防部應該好好的把握
直接仿造拉法葉,修改一部分外觀就不構成仿冒!
fujinla_001
法律沒皮條,但是後面如果有求於老法那就不好說話了,或是天價被連本帶利要回去.雖說老法也不是好東西.但是軍品採購台灣算國際知名的弱勢.籌碼不多.
FDC_panda wrote:
接班一級艦 海軍委外...(恕刪)


如果海軍要同一艦體設計,兼顧反潛/通用/防空功能,會有類似歐洲法義的FREMM 的規劃,並不意外,而且目前歐美日等國,規劃或是已經服役的新世代主力艦,基本都是六~七千噸級,預留日後升級空間(包含使用能量武器),反潛任務六千噸足矣,防空任務放大到七千噸比較適合,因為需要搭載更強的防空雷達,跟更多管的垂發系統,反潛/通用型攜帶16~24管的MK41等級VLS, 防空用艦起碼需要48管甚至64管的VLS;研究6500噸級艦體,恰恰能夠符合需求,這個等級的船缺點就是比較大且貴,但是如果長期考量,現代軍艦最貴的其實是上面的武器裝備而非船體,預留足夠日後升級餘裕,是有必要的,以壽期成本來看反而划算;若是採用6500/7000噸的規劃,大概建造6艘通用或反潛型,3艘防空強化型(作為日後主力大型防空艦補充),如果日後有規劃大型防空驅逐艦,至少八千噸起跳,國際上主流專業防空都是八千噸起跳。以此規劃,海軍就有9艘主力巡防艦,3艘+大型飛彈驅逐艦,這樣至少12艘一級艦,如果二級艦有三千噸等級,造8~10艘,可以填補主力艦數量不足部分。當然這些要如何規劃還是要看海軍自己~~
FDC_panda
我覺得海軍不會放棄全能型的大型驅逐艦
灰色衝突發展輕巡,

不對稱做戰發展潛艦

目前是這樣

6000噸以上大型作戰艦在資源分配下可能只能在紙上研究研究
其實近期我最好奇的是華陽垂發
再神秘會比潛艦神秘嗎?
好歹IDS也有個模型,真真假假也有在報個進度

怎麼樣也就是MK41仿生版吧
這東東還真是什麼風聲都沒有
真的要等原型艦下水才給看?
fujinla_001 wrote:
這東東還真是什麼風聲都沒有
真的要等原型艦下水才給看?


有空多關心一下正在左營被開膛破肚的「西寧艦」可能會比較快

台灣四面環海,其中東岸面對著菲律賓海,還是需要6000噸的DDG船艦,至於西岸,FFG會比較合適
Charlie2020 wrote:
直接仿造拉法葉

3000噸巡防艦竟然比 3700噸拉法葉的容積更大,應該用上了傳說中的超級鋼?
farmer3000 wrote:
3000噸巡防艦竟然...(恕刪)



輕巡的戰力和康定級在伯仲之間
其實容量沒有比康定級大

只是雷達和防空飛彈是一樣的
康定級有艦首聲納 反潛直升機
輕巡只有拖曳式聲吶和停機坪
新造的船艦在這個時候是比較佔優勢
FDC_panda wrote:
輕巡的戰力和康定級在伯仲之間

輕巡艦殼抗拉強度 2200Mpa,稍算了一下也沒有減少鋼板厚度。
比拉法葉 300Mpa來說,就像是橫練金鐘罩鐵布衫,一般反艦飛彈打不動的。
不能不明白
FDC_panda
這就是新造軍艦的好處 有新的東西可以用 新造的輕巡人力比 康定級少將近一半 跑的還比康定級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