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aeddy wrote:
還需要試? 早就發生(恕刪)
還在823砲戰喔
要不是有海洋的阻隔
共軍早就長驅直入了
再說823砲戰
也是抓台灣兵去為主的
孫立人在台灣整訓完的軍隊被派去金門
最後他的下場如何
就不用我多說了
八二三砲戰發生時
金門的駐軍約有92,000人
台灣充員兵就將近40,000人
還有從韓戰後接收的10,000多名士兵
也就是說
八二三為數最多的就是台灣充員兵
在砲火下的搶灘運補
搶修陣地與通訊線路等隨時會喪命的危險任務
多數是由台灣充員兵執行
台灣籍士兵投入戰爭人數
太平洋戰爭台籍日本兵 207,083
國共內戰台灣兵(國民黨軍) 約15,000
國共內戰台灣兵(共產黨軍) 約3,000
古寧頭大戰台灣兵 不詳
韓戰台灣兵 不詳
八二三砲戰台灣充員兵 將近40,000
仕高利達2015 wrote:
的確 我服役時連上就(恕刪)
要說士兵的心態
其一
面對的役期越短.心情就越浮躁.越無法認真看待服役
其二
平平都是士兵.但同個單位裡有義務役有志願役
而義務役看自己的薪水.比起志願役少那麼多
難免會計較薪水與付出的比例
而在無法滿意.在感受明顯不公平的情況下
當然心態上就會想混.覺得這樣自己才不會太吃虧
扁上台後
一方面一直縮短義務役役期
一方面推募兵制.所以開始有志願役士兵! 不像過去年代.士兵全是義務役
其實就是在製造問題! 讓義務役變得越來越不理想
到了馬執政時
義務役役期剩1年.當然是飽受詬病! 但為了選票.又不敢恢復過去2年役期
乾脆就確定時程.讓1年義務役走進歷史.走全募兵制路線
但至今那麼多年過去.仍無法成功
至於未來?
少子化大趨勢.當然更不用說
但再怎麼說
人力就算不盡理想.也勝過根本沒人力用
義務役就算會混就算較不專業.也是有能出力之處....不然如今部隊沒義務役.那志願役不也是得做過去義務役在做的事
過去部隊有義務役.就算平時整天待在辦公室伙房庫房.....看起來像躲起來混
但哪天真遇到敵人要來攻佔自己的營區時?
其實也能拿起一支槍來抗敵啊! 不然是要坐以待斃?
本來沒打仗沒救災時.軍人就很容易被酸是在混....但平時沒足夠人力在服役.一旦遇到戰爭或災害發生?就缺可立即投入的人力
而覺得志願役才是把當兵當過工作?
但就是沒那麼多人要選擇這種工作啊
何況要說志願役就都不會混?都積極主動?
也是很主觀沒一定標準啦
名義是連主官平板,實際使用是那些業務士
除了平板,紙本作業一樣要做
三軍地面部隊連長將人手一台平板 裡頭是什麼名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