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你好 關於所提 本...(恕刪) 張自忠將軍---中國戰神另一位張將軍--中國戰將而孫將軍則是與美國巴頓將軍齊名陳列在維吉尼亞軍校館內的二戰名將孫將軍是文人(當時能考上清華大學的人才)出身公費留學到美國理工科畢業後去念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後回中國投入國軍也是唯一一位被英國女皇授勳的國軍將領孫將軍戰術連英國駐印度總司令也刮目相看
flymousetw wrote:張將軍更悲情.明明...(恕刪) 腦殘代表 wrote:張自忠將軍---中國...(恕刪) 為了使俘虜們有所畏懼把他們的耳朵割下來或是把鼻子砍掉或是把配劍插進口腔把他們的嘴巴切開或在眼簾下面橫著插進一刀白眼球就像魚眼一樣黏糊糊地垂下來足足有五吋從登陸以來好久好久才有這麼點 消遣!這些都不幹的話還有甚麼樂趣呢?所以長官對於這些事都裝作不知道以上是由日軍士兵田所耕三自白把殘酷折磨人 殺人為樂趣完全沒有罪惡感日軍幹下這些令人髮指的事情多如牛毛翻開國內近代史每當台灣一有風吹草動競相移民 爭先恐後而反觀孫將軍讀了清華 再到美國普渡留學民國十四年取得學位也早已在美國任職按照所有人的思維就留在美國平步青雲步步高昇了有誰會吃飽撐著去讀維吉尼亞軍校接受重新入伍菜鳥磨練及嚴格的軍事訓練然後再拋棄一切回到這動亂混亂落後的祖國?人格情操之差距之偉大只能用光年來形容了~
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時光回到民國35年5...(恕刪) 而陳誠當了參總還不夠 想當東北王先放謠言東北的土地被熊式輝刮走了三吋民國36年9月6日陳誠以參謀總長又兼任了東北行轅主任如先前在南京發下豪語大放厥辭要在多短時間內清除共匪!隨既裁撤杜聿明所任之的東北保安總司令長官部杜聿明任副主任杜不久就告病去職前往北平養病這時集東北軍政大權於一身的陳誠立刻將在四平街血戰立下遺書的陳明仁撤職查辦罪名是利用大豆做護牆工事趁機貪汙 算是見鬼了然後槍斃前偽滿軍的兩位師長引起偽滿軍記恨國府當局!
板大您好,小弟這兩天在FB的討論群上看到討論孫將軍,文中有人的回文盡數孫將軍的不是,描述的與小弟印象中差別甚多,小弟覺得不合理但小弟不熟這段歷史,附上幾則回文還請板大指點一二,謝謝轉述~~~~~“進入東北之敵軍均為蔣系精銳﹐大部美械裝備…戰鬥力強…帶著遠征軍、常勝軍的驕傲態度。尤其是新1軍、新6軍特別驕傲﹐戰鬥也確實頑強。”這是共產黨整個東北戰局結束後﹐進行總結時的開篇。但是--在東北二次停戰半年後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中﹐北滿和南滿傳出兩句口號﹕“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軍”“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軍”南滿是共軍抵抗新六軍牽頭的幾次圍剿﹐這句口號主要是給劣勢中的部隊自我打氣。在北滿﹐這句口號在打氣之外﹐兼有另一重含義﹕一下江南﹐在其塔木虧本地吃掉新一軍38師一個營(殲敵558﹐自身傷亡1057﹐虧了)的同時﹐在附近的張麻子溝很幹脆地殲滅了38師的113團(缺一個營)﹔在焦家嶺﹐又殲滅新一軍50師150團團部和兩個營。一下江南三次戰鬥全部都是痛揍新一軍﹐幹掉該軍三千人。二下江南﹐在城子街全殲新一軍30師89團﹐問詢後新一軍在農安的50師148團和九台的38師迅速放棄駐地。收縮回長春。後來六縱和獨立2師在德惠圍攻50師兩個團失敗。至此﹐新一軍下轄的30師、38師、50師都有一個團被殲滅﹐囂張的氣燄大減。而共軍每次吃掉一個團後﹐由於新一軍裝備和士兵訓練都不錯﹐共軍收獲都大於殲滅國軍其他同級單位。經常被動挨打而又在裝備兵源上對共軍貢獻良多的新一軍﹐在共軍眼裡就和白菜心的味道一樣甘美﹐kaka。三下江南後﹐孫立人被調離作戰指揮崗位。於是前面那篇總結緊接著就說﹕“經過一年多的作戰後…過去的嬌氣已被打下去﹐每個師都受到嚴重打擊﹐戰鬥力已遠不如前之頑強。” kaka說說白菜心在東北的收場﹕47年夏季攻勢﹐30師90團在懷德被全殲。陳誠來東北後整軍時﹐新一軍基本部隊38師被抽出﹐擴編為新7軍﹐無甚戰績﹐被困長春﹐在48年遼沈戰役中投誠。47年秋季攻勢﹐新一軍重建的50師150團在三小時內被殲滅。新1軍後編入廖耀湘兵團﹐在遼西覆沒。============================================================================孫立人實質上是沒有指揮過﹐名義上掛過名。四平之戰剛結束(共軍戰史的第二次四平、國軍戰史的第一次四平爭奪戰)﹐北滿共軍敗退﹐國軍追擊攻佔長春等地。此時南滿共軍為牽制國軍﹐立即發動鞍海戰役﹐包圍駐遼寧鞍山地區的184師﹐(5月19﹐國軍進佔四平﹐5月22﹐鞍海戰役開始﹐5月23﹐國軍進佔長春﹐5月25﹐共軍攻佔鞍山﹐184師551團全滅﹐5月30﹐共軍攻佔海城﹐184師師直、552團投共﹐6月3﹐不肯隨師部投共的184師550團於逃亡路上被追殲全滅。)杜聿明命孫立人率新1軍2個師南下救援﹐孫立人不願南下行動遲緩﹐184師前後受攻擊13天﹐等不到援軍。新1軍抽調南下之後﹐國軍在整個東北兵力不足﹐改為守勢﹐分區進行清剿﹐設立了四個綏靖區﹐為與關內區別﹐稱為東北第一、東北第二...綏靖區。(第一綏靖區孫渡﹐93軍、53軍﹐守御錦州一帶﹐53軍實際並未到達東北。第二綏靖區石覺﹐13軍﹐守御熱河省。第三綏靖區趙公武﹐52軍、60軍﹐守御遼寧、吉林兩省之東線。第四綏靖區廖耀湘﹐新6軍﹐守御吉林省北線。71軍直轄﹐後改為第五綏靖區﹐陳明仁﹐守御遼寧、吉林兩省之西線。)起初以廖耀湘率新6軍為東北第四綏靖區﹐廖兼長春衛戍司令﹐而以新1軍在遼寧地區為機動部隊。但孫立人認為攻佔四平、長春他居功至偉﹐不滿將長春交給新六軍。(客觀來說﹐新一、新六在四平之戰中功勞一樣大﹐缺了誰都難成此功)經過一番激烈交涉﹐將新一、新六對調﹐改任孫立人為東北第四綏靖區司令兼長春衛戍司令﹐調新六軍南下擔任機動策應部隊。(新1、新6就此爭功有了不和)第四綏靖區防衛整個吉林省北線﹐嚴格來說是兵力不足的﹐配備了一些保安團。而正規軍僅新一軍而已。不久孫立人又要求將吉林省東線的60軍從三綏區劃歸其四綏區指揮(60軍滇系部隊)。一番交涉之後﹐60軍從第三綏靖區劃歸第四綏靖區﹐軍長曾澤生掛第四綏靖區副司令。但此後數月﹐新1軍與60軍相距100km﹐彼此間並無戰術同步。1946年底﹐東北國軍決定先擊滅南滿共軍﹐再集中主力北上與北滿共軍決戰﹐遂抽調各部(包括新1軍新30師一個師)共六個師進攻南滿(鄭洞國指揮)。(6個師為60軍2個師、新1、新6、71、52軍各1師)為牽制國軍﹐圍魏救趙﹐北滿共軍主動渡江南下攻擊新一軍(一下江南)﹐於其塔木圍殲國軍新1軍新38師113團第1營(及輜重連等)﹐並分路圍殲來援的113團剩余部隊、戰車連﹐新1軍50師150團、炮兵連﹐保安部隊數個團。國軍被迫放棄進攻南滿﹐將新1軍新30師歸建增援﹐並抽調71軍88、91兩師救援。此戰孫立人在指揮分散守御的新1軍時﹐可以說是毫無可稱道的表現。此後國軍抽調60軍2個師、新6、25、52軍各1師﹐共5個師由杜聿明指揮再次進攻臨江(三保臨江)﹐此次無抽調新1軍部隊。為了牽制國軍﹐圍魏救趙﹐北滿共軍再次跨冰南下攻擊新一軍(二下江南)﹐於城子街圍殲國軍新1軍新30師89團、山炮營。長春新1軍未敢盡力救援。隨後共軍轉攻德惠之新1軍50師(欠1個團﹐由師長潘裕昆率領堅守)﹐共軍強攻4天未果。杜聿明從南滿再次急調71軍87師、91師、新6軍新22師﹐及前次救援後留長春附近協防之71軍88師等部﹐北援新1軍﹐出長春向德惠救援﹐同時命令60軍守吉林部隊放開豐滿水電站大壩水淹共軍(豐滿水電站為偽滿時期日本所建﹐為當時亞洲最大)。北滿共軍攻德惠未克﹐前有國軍來援﹐又知國軍將放水阻路﹐乃撤圍渡江北退。孫立人等前線國軍即謊報軍情﹐報稱德惠大捷﹐殲滅北滿共軍十萬﹐共軍已全線潰退﹐並偽報新1軍一個連仍在堅守江北之陶賴昭。老蔣聞報信以為真﹐賜名該連為中正連﹐並下令東北國軍渡江追擊攻佔哈爾濱﹐以求全殲北滿共軍。杜聿明亦命令集結於長春、德惠的國軍新1軍、71軍各部分路北進﹐揚言將與北滿共軍決戰於鬆花江兩岸。國軍分路北上﹐71軍在左﹐新1軍居中﹐保安部隊在右。71軍先頭團渡江一度攻佔江北之五家站。共軍聞國軍北上﹐即刻返身南下攻擊(三下江南)﹐尚在江南未渡江之新1軍聞訊迅速撤退回德惠、長春(德惠距鬆花江30km)。共軍原擬攻殲新1軍新30師(共軍出動時位於德惠東北)﹐結果路遇71軍88師一個營﹐遂改為攻殲該部。71軍陳明仁率87、88師返身救援部下﹐遭遇共軍主力﹐87師且戰且退得以保全﹐88師則被共軍全殲。杜聿明再次從南滿抽調新6軍新22師、13軍54師救援﹐新1軍與德惠之戰一樣﹐又是等到援軍抵達長春才一起北上救援。杜聿明並再次命令60軍開閘放水﹐適逢東北江水開始融冰解凍﹐不利共軍踏冰來往兩岸﹐共軍遂撤回江北(3月中旬)。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結束後﹐孫立人即被調離新1軍軍長職﹐改任無兵無權的虛職東北保安副司令(4月)﹐隨後又調離東北到後方練兵(7月)。由整個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過程來看﹐孫立人在東北第四綏靖區司令兼長春衛戍司令期間﹐不但對名義上統轄下的60軍沒有任何指揮﹐對於抽調到轄區內協助的71軍各部﹐也既無協同又不救援﹐可以說實質上依然僅僅履行了作為新1軍軍長的職務而已。並且這個職務履行得不是很好。而其與新6軍爭功﹐強壓60軍一頭﹐不救友軍僅保自身等﹐又使得他與東北國軍各將領(不管中央軍黃埔系還是滇軍、東北軍、地方部隊)都矛盾重重而被孤立。因此杜聿明屢次向老蔣指責他作戰不力、驕橫跋扈﹐不是沒有道理的。從孫此時的指揮表現來看﹐當其指揮的部下不超過一個師時﹐能非常優秀進行指揮。當其部下超過一個師時﹐若集中於一處執行共同戰術目的(如攻佔四平或全軍撤退)﹐其指揮也堪稱優秀。但若各部分散﹐需要協同指揮﹐有守有救援時﹐表現即下降為僅能處理其身邊的事務﹐其他需要全權委任。委任者如果是有能力者(如潘裕昆、劉放吾)﹐那麼尚能達成協同結果﹐如果委任者能力不足(包括兵力不足)﹐則結果為要守守不住、要救救不成。這也是為什麼當時東北共軍一縱、六縱都有口號宣傳說﹕“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軍”的原因之一。(可參見1947年一縱第一師《政治工作主要經驗》一文﹐至於傳說中的“衹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且不說跟史實沒有合拍之處﹐單就共軍稱呼國軍為蔣軍﹐“中央”一詞一直是用來稱呼自己中共中央而不是稱呼黨國中央軍﹐就已經跟常理不合了。)所以說﹐如果讓孫指揮超過10萬的兵力(兵團級)﹐會手忙腳亂顧東不顧西缺乏協作。就實際能力來說﹐孫與陳誠等相似﹐更適合後方練兵(絕對優秀)而不是前線作戰。孫立人由於種種原因被後世捧很大﹐以致有個流行的笑談說﹐史實孫立人有個孿生兄弟叫做架空孫立人﹐兩人合稱雙立人。==================================================================================由此可見孫立人不過就是令一個湯恩伯指揮一個師、一個軍可以打的敵人抱頭鼠竄指揮一個軍團就被打到抱頭鼠竄============================================================================================結論就是,法國聖西爾軍校機械化騎兵的廖耀湘,孫立人都容不下,黃埔系怎麼沒排斥廖耀湘?新1軍很強=/=孫立人指揮很好﹐相反﹐潘裕昆接手新1軍後﹐共軍反而啃不下﹐而孫立人在長春時﹐你看上文就知道新1軍被共軍吃掉了多少個團。所以讓新一軍被啃掉的孫立人比較厲害?================================================================================================所以新一軍換掉孫立人之後,中共反而肯不下來是哪樣60軍滇系,是雲南少數民族組成的部隊,在黃埔系下面可以堅守吉林兩年為什麼給了孫立人,馬上在錦州會戰被全殲,重建後在遼西會戰投共說個理由阿?不是維吉尼亞就很厲害事實證明讓孫立人當上第四綏靖區指揮除了底下新一軍損傷較小之外為什麼給他就噴什麼阿不就是好棒棒的維吉尼亞軍校畢業阿為什麼孫立人走後,新一軍的損傷比孫立人指揮的時候還小==============================================================================在爛也比孫立人有成果阿孫立人也給他一個戰區指揮怎麼損失就比別人多非嫡系給黃埔系管就沒事給孫立人管不是全殲就是投共解釋一下阿================================================================================不好意思,來台灣的裝甲兵系統來自邱清泉的第二兵團是你說很爛的杜聿明系統。跟孫立人的新一軍系統無關反正原本沒投共了給了孫立人就投共中共嗑不下的陳明仁71軍給了孫立人馬上被全殲一個師孫立人果然棒====================================================================================所以你拿不出實際資料只好拿出身說嘴然後東北國軍和孫立人的經歷你都裝死沒看到來啦第四綏靖區原本歸廖耀湘指揮,新一軍做為機動部隊。孫立人對此大表不滿,認為自己戰功不在廖耀湘之下,不能受其指揮。老蔣同意孫立人和廖耀湘防務對調,第四綏靖區由孫立人指揮,新六軍做為機動隊。從此新六軍與新一軍僅管防區接近,孫立人卻從此拒絕給予新六軍任何援護。第60軍從長春後撤後原歸第三綏靖區,在孫立人的強硬要求下改調至自己的第四綏靖區,60軍軍長曾澤生任副指揮。==========================================================================================請針對主題...孫立人利害在哪是把第四綏靖區噴掉?還是和廖爭指揮權?還是讓自己的部下投共?還是讓可以孤軍守四平的陳明仁71軍噴掉一個師還是讓堅守長春兩年的60軍被全殲============================================================================================按你的邏輯﹐74軍跟著張靈甫往孟良崮走﹐所以張靈甫不如李天霞﹖廖跟杜往野人山走﹐那是軍令﹐而杜又是奉上級撤回國守雲南的軍令。說得好像孫立人沒離開﹐就能指揮老蔣同意整個遠征軍撤退到印度一樣﹐說得好像孫立人不離開﹐遠征軍走野人山就能輕易一樣。============================================================================================好喔孫立人指揮的新一軍為牽制國軍﹐圍魏救趙﹐北滿共軍主動渡江南下攻擊新一軍(一下江南)﹐於其塔木圍殲國軍新1軍新38師113團第1營(及輜重連等)﹐並分路圍殲來援的113團剩余部隊、戰車連﹐新1軍50師150團、炮兵連﹐保安部隊數個團。此後國軍抽調60軍2個師、新6、25、52軍各1師﹐共5個師由杜聿明指揮再次進攻臨江(三保臨江)﹐此次無抽調新1軍部隊。為了牽制國軍﹐圍魏救趙﹐北滿共軍再次跨冰南下攻擊新一軍(二下江南)﹐於城子街圍殲國軍新1軍新30師89團、山炮營。長春新1軍未敢盡力救援。隨後共軍轉攻德惠之新1軍50師(欠1個團﹐由師長潘裕昆率領堅守)﹐共軍強攻4天未果。杜聿明從南滿再次急調71軍87師、91師、新6軍新22師﹐及前次救援後留長春附近協防之71軍88師等部﹐北援新1軍﹐出長春向德惠救援﹐同時命令60軍守吉林部隊放開豐滿水電站大壩水淹共軍(豐滿水電站為偽滿時期日本所建﹐為當時亞洲最大)。北滿共軍攻德惠未克﹐前有國軍來援﹐又知國軍將放水阻路﹐乃撤圍渡江北退。孫立人等前線國軍即謊報軍情﹐報稱德惠大捷﹐殲滅北滿共軍十萬﹐共軍已全線潰退﹐並偽報新1軍一個連仍在堅守江北之陶賴昭。老蔣聞報信以為真﹐賜名該連為中正連﹐並下令東北國軍渡江追擊攻佔哈爾濱﹐以求全殲北滿共軍。杜聿明亦命令集結於長春、德惠的國軍新1軍、71軍各部分路北進﹐揚言將與北滿共軍決戰於松花江兩岸。國軍分路北上﹐71軍在左﹐新1軍居中﹐保安部隊在右。71軍先頭團渡江一度攻佔江北之五家站。共軍聞國軍北上﹐即刻返身南下攻擊(三下江南)﹐尚在江南未渡江之新1軍聞訊迅速撤退回德惠、長春(德惠距鬆花江30km)。共軍原擬攻殲新1軍新30師(共軍出動時位於德惠東北)﹐結果路遇71軍88師一個營﹐遂改為攻殲該部。71軍陳明仁率87、88師返身救援部下﹐遭遇共軍主力﹐87師且戰且退得以保全﹐88師則被共軍全殲。杜聿明再次從南滿抽調新6軍新22師、13軍54師救援﹐新1軍與德惠之戰一樣﹐又是等到援軍抵達長春才一起北上救援。杜聿明並再次命令60軍開閘放水﹐適逢東北江水開始融冰解凍﹐不利共軍踏冰來往兩岸﹐共軍遂撤回江北(3月中旬)。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結束後﹐孫立人即被調離新1軍軍長職。三下江南孫立人總計噴掉:新1軍新38師1個團,新30師1個團又一個連及一個保安團;及軍直屬隊之工兵營的2個連,輜重營的5個連,通訊營的1個多連及野戰醫院一部。1946年後潘裕昆的新一軍:1948年隨廖耀湘前往錦洲與東北野戰軍尋求決戰,但因為指揮官衛立煌臨時變動命令,而隨廖耀湘兵團遭中共包圍。後廖耀湘兵團覆滅,孫一軍突圍返回瀋陽,並未有建置上的損失。一直到遼西會戰因為60軍脅迫同屬新一軍系統的新七軍投共,新一軍腹背受敵遭到全殲。結論:孫立人3個月噴掉2個團、1個保安團、8個以上的連和野戰醫院一部潘裕昆1年多,還能在被包圍的情況下在不損失建制的情況下突圍而出
subpen415 wrote:板大您好,小弟這兩...(恕刪) 你好 晚上剛回來 看到你引言那麼多真是辛苦你了看了一些 只有覺得對方可憐學養不足 顛倒是非對國家民族英雄以輕蔑口吻 大言不慚不懂前因後果 也不知箇中原因還會瞎掰孫將軍謊報軍情就如同對方說的全部將領都是孫將軍的敵人謊報有何下場?如何謊報?空軍派出偵查 實際探測的回報新一軍交給潘將軍中共就啃不下來?我以後會寫到實際情況問題這是否又會牽扯到 無能陷潘將軍於不義再來當初老毛會甚麼要逃?林彪為何慘敗?孫將軍被迫離開 老毛還開慶祝會我們不必自己吹噓看敵人的反應最為實際很多情況到最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在文章裡都有概述前因後果回去文章搜尋就可找到答案事情真假我這裡有許多歷史學者研究報告跟當事人口述先父一路跟隨一路作戰下來指揮官德行素質好壞自有了然黃金講純度歷經戰亂後來新一軍還純嗎?一路從緬甸打回來到東北內戰末期的還有幾希?以後會詳述陳誠怎麼亂搞新一軍怎麼垮的歲月無情人事已非傷悲感懷~
dani123 wrote:東北戰場很複雜。但...(恕刪) 你好 你寫的很小應該是很少的筆誤功勳是對照的人是來比較的在緬甸杜聿明逃回國後孫將軍沒有杜的干擾打日軍這麼強的軍隊得心應手!在東北 卻又處處制肘被排擠安排個虛職早已脫離戰場然後陳誠亂編亂搞老蔣越級指揮以後兵敗如山倒按前面不知名人士汙衊所述這些帳要算到孫將軍的頭上?指其無能?無知到極點!倒是那兩位後來還坐上正副總統是否有廉恥心就留給大家公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