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看法

台灣PC產業、手機產業榮景已經結束,
生技業是一條不歸路,看不到盡頭,
對於台灣原有在電子業的基礎,
轉進航空產業是最佳選項,
但並不是要去從頭到尾去完成一架民用飛機、戰鬥機,在資本技術都不足,
而有希望有機會的,透過本國的教練機產品,讓各零件設備廠商,可以進入國際市場,
當然其中還有政治經濟等複雜因素不談,

IDF簡化版,相信台灣一定可以完成,
只是能預期的最佳性能就是類似T50,價格無法降低,光是滯空時間都是不容易克服;

AT3改進版,以台灣現有的技術與民間技術整合,有不足的部分外購,
會是一項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因為是教練機或部訓機,定位不高但還是有技術成分,
外銷到國際市場比較不會有壓力,會是比較好的起點。
不專業的鄉民(本人)提問

大家都在討論用IDF或AT3做更改

我記得國內應該還有F5F,加上我國原本就有自行生產F5的經驗

為何不用現有F5作為高教機? 或以F5為基礎發展?

有勞各位先進釋疑

kay1972 wrote:
我記得國內應該還有F5F,加上我國原本就有自行生產F5的經驗
為何不用現有F5作為高教機? 或以F5為基礎發展?


印象中 F-5 系列的高教機近親就是 T-38 教練機

也是這次美軍 T-X 計畫要取代的教練機型

初始服役於 1961 年....

kay1972 wrote:
不專業的鄉民(本人...(恕刪)

不專業的回答您。
F5-F的產權是老美的,要生產得老美同意。而且國內或諾廠早就沒有生產線。
以F5為基礎來發展?國內只是曾經製造過,我們非F5的原廠,如何能以F5為基礎來發展新的教練機?況且諾廠也不見得同意國內使用F5的資料,除非花筆$$買TAA。

倒是,不知漢翔有沒有想過找諾廠幫忙一起發展教練機(T-X)。
國內先採買66架,若日後美軍選諾廠,那是最完美的結果,量可以做大。
萬一沒選上,至少國內也是用符合T-X規格的教練機。
對岸的K8及西班牙的C101,是當年與AT3系出同門的堂兄弟.

這倆款教練機早就比AT3更早1步進行性能提升,以適應新世
代的飛行訓練.

AT3要升級成AT3 MAX,因有前人可供參考絕對不成問題,但
想憑AT3 MAX開拓國際航空市場,似乎已晚了一大步.
西班牙的C101與AT3 同源,對岸的K8似乎不是,願賜教!
AT3 若有機會魔改一番﹐變成小鋼炮,也是不錯的。
sam.hsu wrote:
西班牙的C101與AT3...(恕刪)

三者的源頭都是向老美(諾斯羅普)買藍圖回來改.


http://crgis.ndc.nasa.gov/historic/20-Foot_Spin_Tunnel_(645)_Models_and_Tests_N-Z#Northrop_NGT_Trainer
(之前網友提供的資料)

AT3的原型:Northrop/Vought VTXTS (N350/351)

原本是單發,後來應台灣的要求才將之改成雙發.

PC故障中 wrote:
(恕刪)...
IDF現在用的就是F125IN
...(恕刪)

不對。
F125IN是給Jaguar用。
Honeywell F125 Confirmed for Indian Jaguar Re-Engining
http://www.ainonline.com/aviation-news/2012-10-19/honeywell-f125-confirmed-indian-jaguar-re-engining
F5-F的產權是老美的,要生產得老美同意。而且國內或諾廠早就沒有生產線。
以F5為基礎來發展?國內只是曾經製造過,我們非F5的原廠,如何能以F5為基礎來發展新的教練機?況且諾廠也不見得同意國內使用F5的資料,除非花筆$$買TAA。


F-5F 既然是台灣自行裝配過並使用多年的機型
授權生產 沒有出口管制問題 只有錢的問題
只要價格談得攏
相信諾格很樂意炒冷飯 將倉庫裡發黃的圖紙翻出來賣

順便一提
因 F-5F 產量小 要航發為此投資專用模具 不具經濟效益
國造 F-5F 其實是美國原裝機頭 接上國造機身
航發另造一批 F-5E 前機身 和原廠交換





Mike H wrote:
F-5F 既然是台...(恕刪)


諾廠1959-1961年最早研發出T-38高教機後,再衍生研發出F-5 A/B/E/F 戰機系列 (打錯型號了)

原始設計已有超過50年

三腳阿喵 wrote:
對岸的K8及西班牙的C101,是當年與AT3系出同門的堂兄弟.(恕刪)


原始諾廠1977-1980年設計分別賣給上述三家

原始設計已有超過30年


重點是兩種原始設計與性能都已經落伍

不然老美空軍何必建新案T-X 計畫,推動替換T-38高教機

直接給諾廠下單重開生產線造新機就好了

諾廠也不需要重新做新設計來投標T-X 計畫



eclair_lave wrote:
F-CK-1本來就不是以教練機需求規劃的設計...(恕刪)


IDF硬改不如重新設計
問題是沒錢又沒時間

美歐俄中四大航太軍武集團,各自有各國政府大資金,大資源多年長時間支援與各國自家空軍大訂單當基本客戶

漢翔有.....???


mbkid wrote:
不知漢翔有沒有想過找...一起發展教練機(T-X)...(恕刪)


很高興有人提出類似看法
與其執著於國造的虛榮,不如努力下功夫打入國際航太軍武產業的一環

也希望漢翔運氣好 TFE-1042/F125引擎沾上老美空軍T-38高教機替換案就賺翻了


個人認為老美空軍T-X 計畫案後勢發展非同小可,"錢"景大有可觀.....

當年T-38 / F-5 A/B/E/F 戰機系列衍生出總和超過3000架機數

自1970年代以來,
F-5戰機系列與類似競爭機種-俄系MIG-21系列, 法系幻象III系列瓜分國際輕型戰機市場,總和機數破萬

目前還沒有機種在國際輕型戰機市場真正成功取代上述三系列

美空軍T-X 計畫替換案獲選機種有可能依T-38 / F-5 系列模式,發展成單/雙座輕型戰機取代上述三機種

洛馬與韓廠合作T-50/FA-50機種也就是想打下這一塊市場,但是目前仍收獲有限


說了半天,現實形勢比人強
台灣空軍最後可能還是非跟進老美高教機替換T-X 計畫案獲選機種不可
因為還是.....沒錢又沒時間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