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C產業、手機產業榮景已經結束,
生技業是一條不歸路,看不到盡頭,
對於台灣原有在電子業的基礎,
轉進航空產業是最佳選項,
但並不是要去從頭到尾去完成一架民用飛機、戰鬥機,在資本技術都不足,
而有希望有機會的,透過本國的教練機產品,讓各零件設備廠商,可以進入國際市場,
當然其中還有政治經濟等複雜因素不談,
IDF簡化版,相信台灣一定可以完成,
只是能預期的最佳性能就是類似T50,價格無法降低,光是滯空時間都是不容易克服;
AT3改進版,以台灣現有的技術與民間技術整合,有不足的部分外購,
會是一項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因為是教練機或部訓機,定位不高但還是有技術成分,
外銷到國際市場比較不會有壓力,會是比較好的起點。
Mike H wrote:
F-5F 既然是台...(恕刪)
諾廠1959-1961年最早研發出T-38高教機後,再衍生研發出F-5 A/B/E/F 戰機系列 (打錯型號了

原始設計已有超過50年
三腳阿喵 wrote:
對岸的K8及西班牙的C101,是當年與AT3系出同門的堂兄弟.(恕刪)
原始諾廠1977-1980年設計分別賣給上述三家
原始設計已有超過30年
重點是兩種原始設計與性能都已經落伍
不然老美空軍何必建新案T-X 計畫,推動替換T-38高教機
直接給諾廠下單重開生產線造新機就好了
諾廠也不需要重新做新設計來投標T-X 計畫
eclair_lave wrote:
F-CK-1本來就不是以教練機需求規劃的設計...(恕刪)
IDF硬改不如重新設計
問題是沒錢又沒時間






美歐俄中四大航太軍武集團,各自有各國政府大資金,大資源多年長時間支援與各國自家空軍大訂單當基本客戶
漢翔有.....???


mbkid wrote:
不知漢翔有沒有想過找...一起發展教練機(T-X)...(恕刪)
很高興有人提出類似看法
與其執著於國造的虛榮,不如努力下功夫打入國際航太軍武產業的一環

也希望漢翔運氣好 TFE-1042/F125引擎沾上老美空軍T-38高教機替換案就賺翻了
個人認為老美空軍T-X 計畫案後勢發展非同小可,"錢"景大有可觀



當年T-38 / F-5 A/B/E/F 戰機系列衍生出總和超過3000架機數
自1970年代以來,
F-5戰機系列與類似競爭機種-俄系MIG-21系列, 法系幻象III系列瓜分國際輕型戰機市場,總和機數破萬
目前還沒有機種在國際輕型戰機市場真正成功取代上述三系列
美空軍T-X 計畫替換案獲選機種有可能依T-38 / F-5 系列模式,發展成單/雙座輕型戰機取代上述三機種


洛馬與韓廠合作T-50/FA-50機種也就是想打下這一塊市場,但是目前仍收獲有限
說了半天,現實形勢比人強

台灣空軍最後可能還是非跟進老美高教機替換T-X 計畫案獲選機種不可
因為還是.....沒錢又沒時間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