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nlandianddd wrote:我是指飛機研發必須的...(恕刪) 洛馬那篇Press Release寫的很清楚了,27,000 hours ..........beyond it's original design services life of 8,000 hours
andanlandianddd wrote:我并不清楚洛馬是按幾...(恕刪) 從頭讀到尾,綜觀整篇洛馬的Press Release,我根本不會認為27000小時是實驗後沒有經過計算的數字。我也不認為洛馬會提供沒有除過的數字給他的客戶-美國空軍,那並不是一個可以被唬弄的單位。這個實驗的緣由是為了美國空軍SLEP延壽計畫,搞個毛值數字,對洛馬沒有任何好處的。
joshpls wrote:從頭讀到尾,綜觀整...(恕刪) 很有趣的事對岸網友這麼認真的對F-16斤斤計較自己俄式戰機的測試就...說美國是外星科技是有點太過,但這表示美國的科技的底蘊不是靠抄抄尺寸與結構就可以克服的~
喫台灣米喝台灣水的正港台灣人 wrote:很有趣的事對岸網友這...(恕刪) 其實大陸網友都還滿清楚他們的Su-27與殲11的壽命是什麼樣的數字,這就忽略不提了吧!本帖主題上那最右邊那架,就是Su27K(Su33),Su35之前的型號,壽命都還滿慘的。
战机寿命方面的研究美国重视的比较早,经验比较丰富,疲劳测试的数据也很完善,后期保养也到位。不过说这是天顶星科技实则言过其实。机体这种东西就是个损耗品,一过6000h就算延寿也是要对安全性和性能做可承受程度的妥协。更何况一些延寿几乎就是回炉重造了,机翼和中段机身都换,与其说天顶星科技更像是缝缝补补。前段时间b52还飞丢了一个发动机。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伊朗的f14,早过使用寿命了不还是得继续用。大陆的几十架原厂苏27应该是09年陆续开始退役,现在应该还没退完。这一方面当然跟早期苏27结构强度的bug有关,更多还是使用强度太大,而且歼11已经可以量产的前提下出现了所谓的提前退役
abcd2016 wrote:更何况一些延寿几乎就是回炉重造了,机翼和中段机身都换,与其说天顶星科技更像是缝缝补补。..(恕刪) F15的延壽確實有換機翼,但F16的延壽,從MLU到SLEP再到F16V,都是次結構組件替換而已,完全不用動到主結構。
美媒稱,中國的殲-11隻能再飛個十幾年了,殲-11是中國獲得俄羅斯授權生產的Su-27SK,由瀋陽飛機公司建立生產線,不過,蘇-27在設計的過程中就遇到一些問題,使它的早期型號結構壽命相當的不樂觀,蘇-27的飛行壽命只有2000個小時,儘管是後來加強的蘇-27SK(後來的殲-11)也不過只有2500小時,對於訓練強度大的部隊來說,殲-11根本不夠使用的,如果一架飛機每年飛行200小時,那麼不到十幾年,飛機就會報廢,蘇27sk原始設計又未曾考慮高溫、高濕、高鹽霧的使用環境,所以實際飛行壽命會比預估的少很多。針對這些缺陷,俄羅斯又通過引入西方的全新設計標準體系,以及材料、工藝的大幅提升,尤其是在鈦合金這一方面獲得了巨大的的突破,將蘇-27的原本的數個鈦合金零件結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飛機的硬度,這種強度則是壽命的關鍵,使得整個飛機脫胎換骨所以俄羅斯在蘇-35的設計上使用了這一技術,蘇-35的飛行壽命不僅可以達到了6000小時,而且還能允許更多、更長時間的極限狀態飛行。而中國的殲-11以及改進型的設計仍然使用的是剛度等代設計原則,它的設計被牢牢限制在被仿製型號的原始設計範圍內,再給中國20年,中國在這一問題上也不能有所突破。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military/av839v.html=================================================================中國取得自俄國授權的Su-27SK生產技術,後續的J-11B也是基於當時俄國轉移的Su-27SK生產技術基礎上所發展,所以J11B一併遺傳了上述的Su-27早期型結構缺陷, 小弟認為中國才會因此想要取得Su35的技術來試圖改善旗下Su-27/J11的結構缺陷(文章中另外提到氣候的影響, 呼應90年代末 Su-27開始佈署在華南時,所傳出水土不服/PLA使用不良墜機頻頻的意外事故)版上左岸說法 認為中國取得Su35是要取得新發動機技術,實在太過高估中國的技術了,畢竟連引進都超過20年的老舊俄製AL31F發動機,中國都山寨不出了,那還想山寨更高階的??abcd2016 wrote:战机寿命方面的研究...(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