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 Energy wrote:SLAMRAAM我記(恕刪) 賣不出去主要是太貴了,那顆尋標頭功能太強大老美原本此層級是用刺針飛彈改的復仇者買家看到報價當然下巴也就掉了ESSM的發展單位是 NATO Seasparrow Project Office如果今天是美國國防部投經費,或是雷神自費研發,那就不會有什麼問題雷神在這個系統裡面只是生產商以色列跟美國那麼麻吉,怎麼不採用ESSM就好或是跟日本、韓國一樣先買一批戰備用,在自己重開研發計畫而是自己大費周章找了效率極差的印度一起研發Barak系列?雖然我以前也質疑過,但去看了一些資料買ESSM要經過北約點頭應該有些根據而不只是遙指部消息
ASMP wrote:4500噸不夠裝的,其實就是上報朱明和一堆不明事理的跟風仔 也不能這樣說,這些質疑也是其來有自政府又有很不好的習慣"只說要做到,沒說要做好" "沒有做不到,只有怎麼做" 的問題當然沒有裝不下,只是看要怎麼裝....縮性能縮設備都是想當然爾的事錦江級的慘況尤不遠矣,後有背了16枚飛彈跑不到30節的"快艇"連沒錢買火炮,都能用"火箭彈上船 地表最強海巡艦"來說嘴實在很擔心國軍這樣硬幹的態度能搞出個什麼鬼FFG最大壓力,絕大部分還是來自老美停止SM1的相關服務看海軍開出的規格、高雄艦上海試的系統,實際上造的都是"類成功級"的新防空艦看看濟陽那幾近羞恥的天兵雷達改用了那麼久怎麼一下子就跳到了"我們海軍一級艦的雷達一定要有300km+的能力"急也是急在怕成功級的升級案不順利至少還有幾艘海弓系統可以擋著先而水面艦的聲納,看看有沒有辦法能跟著潛艦的紅區設備一起闖關可以想見將來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反潛只能靠康定級獨撐大樑了老美曾說"我們樂見於解放軍發展反潛能力,因為反潛是非常花錢的!"此一論調應該會先在中華民國海軍中先得證,因為我們先閹割的就是反潛載具支持4500噸大小可用的論調對比成功級大小40枚SM1>32枚海弓三、雙機庫>單機庫、4105噸/4500噸還有400噸餘裕SPS49改四面盾綽綽有餘(雷達不是只有上面那面天線,當然如果美國爸爸肯給AESA技術是另當別論)對比濟陽級大小SQS26類比式>SQS53數位化,4250噸/4500噸 250噸落差,10枚SM1換16枚垂發,綽綽有餘(日本高波16管MK48換MK41就肥了100噸,哪來的信心?)很多問題不是法國有沒有、俄國有沒有而是美國給不給,中科院有沒有的問題系統的加加減減也不如表面上的容易錦江換個雄風三、76砲,就直接爆表100多噸排水量基隆級的花費就遠高於兩艘成功級的加總都是最好的佐證如果中科院的AESA能獲得突破,4500噸的大小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SM1退役的時間是不能等的,而且考量所能獲得的反潛系統(SQS53)大小重量要讓海軍三代艦 反潛/防空 共用艦體,把噸位放大一點絕對是明智的選擇光是想到海軍官兵要搭著沱江去跑海偵,我就覺得肅然起敬!想體驗一下雙體船,冬天搭個麗娜輪去花蓮就知道了台海周邊的顛波絕對不是想像中 "離岸近一點" 就可以應付的
萬噸人員配置300~人左右4500噸也要250人萬噸mk41大概90格算客氣4500噸40格算很多萬噸兩架直升機輕鬆載 但如果是特別要當DDH要弄成三架也是足夠空間4500噸也是兩架動力一樣都是用LM25004台vs2台萬噸簡單算油錢兩倍10x萬噸只要3000人22x4500噸要5000人以上10x萬噸900格mk4122x4500噸大概880格以勃克級當標竿1扛4~5成功級我覺得不是不可能台製有5成功力也有1扛2的可能性美國技術放得越多這個兌換比就越高船體大要改要追加都有空間4500噸要去幹055 052我看... 解放軍再爛也是很難打
disappearstar wrote:也不能這樣說,這些質(恕刪) 差不多是這樣,預算和資源怎分配也是大問題,還有人的問題,雷達專業台灣可不是多好fque wrote:萬噸人員配置300~人左右4500噸也要250人 人數得看設計和自動化的程度,這可不容易
economic wrote:所以這是一次出門要數...(恕刪) 1艘4500噸等級放雷達,防空,與海箭2,2艘沱江艦等級放反艦飛彈,1艘4500噸級放垂發與方陣不放雷達,類似武庫艦的腳色,反潛能力可由直升機或潛艦擔任,如果近海可派反潛偵察機隨行
fque wrote:萬噸上下300-350(恕刪) 還是得看設計、功用、自動化等fque wrote:日向級兩萬噸不到不過就350人左右 這得看上怎樣的裝備,反潛這樣人數夠上了F35B就一定不止這樣的人數,然後得看執行怎樣的任務這不是飛彈驅逐艦,拿這比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