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儷 wrote:
而1763梯照理說應該是在85年10月初入伍。
我1763梯是10月1日入伍,那梯次好像大都是大專兵,新兵訓練一個月
但我是大學被退學沒考上所以算是一般兵,新兵訓練一個月
那梯次還有MKII手榴彈實彈投擲
simon303 wrote:
但是早做準備總是好,沒有預算怎麼辦?之前就有說了少買幾顆飛彈或直接換買NGSW那就有了。
資源有限狀態下,特戰部隊的火力支援如自動步槍兵和特等射手優先配備
(類似狀況先前看二戰電影,德軍小隊進攻時,後方除機槍兵外也有帶狙擊鏡的步槍兵支援)
再逐步普及到整個特戰一線作戰單位,短兵相接如100公尺內接戰應該需求會較少
畢竟瞄準射擊應該都1-2秒內完成
henry999 wrote:
傳統的瞻孔準星..在175時準星寬度與靶同寬
瞄300公尺靶,準星比靶還寬,要打中目標沒問題
準星有分粗細,,有細的瞄300米靶,剛好同寬
我們比賽都是沒瞄準鏡,,打300米要拿獎牌都必須要4.5分以上才有機會
民國80年我比第8習會,,300m左右靶,,我與10幾位同分,,整個賽程比完那習會同分再比一次,
我是加賽最高分,,那習會銀牌
在300m..20秒10發都要打在約30*30cm的範圍內
準星有分粗細,,有細的瞄300米靶,剛好同寬?
那我們一般部隊裝備沒這麼好,不知有這種
現代戰場假設你子彈無法打穿防彈衣下,你還有辦法改瞄準點
175公尺內打到非防彈衣保護的地方嗎?
平常軍方訓練一般步槍兵瞄準點就一種但真的遇到狀況就要隨機應變了
ekumo07666 wrote:
我1980年本島就已經是120迫砲了。怎麽會1996外島還是四二砲?
這要看上級對各單位裝備配置規劃
外島有些裝備新舊都有,像二戰的BD72交換機和EE8野戰電話連上都還在用
圖片出處

我也在連上機房當過總機(步兵連在海防時被分成五據點,每據點都有EE8)時用過
台灣當時少見的M151吉普,在當時金門還是軍官執勤車到處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