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總統還是聰明人呀

Curtis_l wrote:
還想玩下去?日本的南...(恕刪)


你好好去查一下北進南進政策是甚麼時候才開始確定的吧 是日蘇打了一仗 日本打輸了才轉向

那場戰爭叫作甚麼? 西元幾年發生的 對日本產生甚麼影響 對後來二戰造成甚麼影響

你會不會啊 燈不點不亮 已經客氣的點你了還不會自己去找資料 我來幫你掃盲的嗎

就憑你們講的甚麼糖廠是台灣最大的工廠 不要笑死人 你看了多少研究 對當時的台灣了解多少

連自家門口歷史上有那麼多的重工業都不知道



接收日本產業又怎樣 你們這些人對整個台灣的歷史根本就完全不認識 就是一副空白的自以為是

你去查一下 國民黨統治台灣之後 台灣人民歷經了多少年的軍事傾斜總預算 國防預算霸占整個台灣

現在的國家總預算 國防預算佔了多少百分比 為了老蔣反攻大陸 國家總預算是怎麼花的

十大建設你以為多了不起? 就是因為老蔣二十年總統 腦子只有裝著反攻大陸 十大建設才會被吹捧

那個空白的二十年 日本和台灣從差距不是很遠 變成一個造出高鐵 一個鐵路都還沒電氣化

整個台灣的工業化和進步 除了經濟被國民黨大量印製鈔票弄垮之外 就是這樣活活的被老蔣給玩死

這些歷史你又知道嗎?
Tarunaka wrote:
先生說:「這還要說嗎?當然是中共的魚雷快艇,你們為什麼不攻擊呀?」
連遭遇的對手,可能是對方的魚雷快艇,他都想得到了。
七十多歲的老人,不容易呀。可惜了,料敵如神,但也料得晚了

剛好又看到對岸發表的八六海戰文章
揭秘八六海戰:蔣介石聽大陸廣播才知戰敗
不同人看到的點就是不一樣。


還有另一篇
解密1965年美国为何反对蒋介石反攻大陆
“一旦国民党军遭遇抵抗,国民党军的士气能维持多久也是个问题。在前线有约85%的士兵出生在台湾,这些人对“反攻大陆”没热情,很可能迅速失去斗志。”
吸引到我注意的是這個數字,85%,有這麼多嗎? 從沒想過這種統計。
仔細想想,從1963年算回,就算18歲當兵,也就是1945年前出生的。
總人口比例加上,隨“轉進”而來的小孩比例來看,還算是合理的數字。

總是會有人說“被別人賣了還替別人數鈔票”來比喻某些事。
這個被別人打算送去擋子彈還可以歌頌他人的做法,確實高明。
開樓的,在此可以同意你開文的標題了。



L.A.1113 wrote:
那個空白的二十年 日本和台灣從差距不是很遠 變成一個造出高鐵 一個鐵路都還沒電氣化...(恕刪)


其實你該想想,台灣若留在日本,就是日本的第五大島。日本的建設,有可能讓台灣雨露均沾?

撇開日本人可能有的種族歧視不談,就說台灣和日本「內地」建設不分軒輊好了,那台灣應該和誰比?不能老是拿本州比吧?

和面積想彷的九州比比看好了。應該「雖不中亦不遠」吧?

你知道九州新幹線何時開通的嗎?你知道九州首善之區福岡市有幾條地下鐵嗎?你查查看,我不多說了。

再和沖繩比好了,沖繩至今沒地下鐵喔!話說沖繩的收入水平,和台灣差不多,九州又比台灣略好。由此推知台灣人在日本的地位,可以想像。

如果日本仍統治台灣,地下鐵的建設最好不要指望了,或者,不要指望太多了。但日本法律不如「國民黨流亡政府」寬鬆,嚴得很,亂停車一定會罰錢,買車一定要附停車位,到頭來,只有大家擠公車,逼得做痴漢。這是真的會發生的,就和東京擠電車一樣。

另外,日本儘管沒有「軍隊」,但自衛隊的預算支出外,還要負擔一筆美軍的駐留費(Host Nation Support),最新的數據是1800億日圓。台灣若跟著日本,就會是「建設沒有,負擔一堆」。






dumby wrote:
剛好又看到對岸發表的八六海戰文章
揭秘八六海戰:蔣介石聽大陸廣播才知戰敗
不同人看到的點就是不一樣。


還有另一篇
解密1965年美国为何反对蒋介石反攻大陆
“一旦国民党军遭遇抵抗,国民党军的士气能维持多久也是个问题。在前线有约85%的士兵出生在台湾,这些人对“反攻大陆”没热情,很可能迅速失去斗志。”
吸引到我注意的是這個數字,85%,有這麼多嗎? 從沒想過這種統計。
仔細想想,從1963年算回,就算18歲當兵,也就是1945年前出生的。
總人口比例加上,隨“轉進”而來的小孩比例來看,還算是合理的數字。

總是會有人說“被別人賣了還替別人數鈔票”來比喻某些事。
這個被別人打算送去擋子彈還可以歌頌他人的做法,確實高明。
開樓的,在此可以同意你開文的標題了。


我覺得這些資料並不衝突。從楚崧秋教授的訪談可知,蔣先生已經嗅到海戰情形不對,所以責問下屬,但當時還沒有正式的戰報,下屬也只能回答「正在查證中」。

以蔣起家的歷程來看,他當初帶著兩廣子弟統一中國,如今驅使台灣子弟上戰場,不算是太違反他的經驗。林彪當時也是帶著滿州子弟打內戰的。重點是「能不能打勝仗」,只要能打勝仗,大家加官晉爵,士氣如虹,是不是離鄉背井就不重要了。如果打了敗仗,當然就要叫苦,怨自己幹什麼跑到這麼遠地方淌這混水。這心態其實和現在台商差不多,用不著什麼美國資料解密吧?

L.A.1113 wrote:
你好好去查一下北進南...(恕刪)


你還是想玩同樣的遊戲,不累啊。


寫了這麼多,我請問你具體的證據在那裡,又是一直叫人去查,還是不懂邏輯辯論怎麼玩,這麼舉例吧。
情景A:
A: 我跟你說哦,小明是大壞蛋!
B: 真的嗎,證據在那?
A: 小明殺了很多人,你去圖書館查就知道了嘛!
你覺得這個比較有說服力,還是情景B:
A: 我跟你說哦,小明是大壞蛋!
B: 真的嗎,證據在那?
A: 根據某某大百科的報導,1931年4月某日清晨,帶頭殺了一堆台灣人,所以我認為他是大壞蛋!
你認為那個才具有說服力?
邏輯辯論這麼簡單、輕鬆,國外也就不會花那麼多時間訓練,還能出聖經一本厚得要死的書教人怎麼邏輯思考,我好人作到底,關鍵字給你 Logical Reasoning、Critical Reasoning,不然你從一起頭就開始一直錯下去還不自覺,本篇的討論年代是在 1945 後,你一開始就把1945年前給扯進來,而且又是幾近歸零的東西,你的立場已相當明確就是無法客觀討論。告訴你吧!我個人對於老蔣的評價是貶過於褒,但我不會主觀的去否定他過去曾付出的一切,更何況小蔣對台付出了多少,絕大部份的人都有共識,也不是你這類人為了實現夢中的那個國家,而能隨意扭曲的。

這麼捧日本人,給你個良心建議,找個能跟日本人共事幾年的工作,最好也能跟其他國家人共事的機會,或是直接去日本工作個幾年,再作比較,然後再問問那些外派國外的青壯派想法,你再看看立場會不會動搖。其實也不用說太遠,你就去暸解一下殖民地的經濟成長的成果,宗主國拿走了幾成?沒有80/20、70/30 也差不遠了吧?這樣是還剩多少?統治還持續下去的話,台灣人什麼時候才有中高階的從政機會?還能像現在這樣給你罵政府、罵總統的自由?恐怕只是罵市長就出事了吧。



Tarunaka wrote:
其實你該想想,台灣若...(恕刪)


樓主,這點我要跳出來,在日本所有殖民地中,在台灣的建設是最用心的。

光在台的投資與統治法治的建立,都是其他殖民地無法比擬的。

akazawa wrote:
樓主,這點我要跳出來,在日本所有殖民地中,在台灣的建設是最用心的。

光在台的投資與統治法治的建立,都是其他殖民地無法比擬的。


你要橫的比之外,也要直的比。

一些網友不是喜歡拿日本本土的建設和台灣比嗎?總認為台灣若持續歸日本人管,就會像東京、大阪一樣。我就認為這不可能。不可能把本州的那一套全搬到台灣來。看看九州、四國等地方就知道了。另外,日本治台50年,提拔了多少台灣籍人士做地方行政主管?這也得比一比。

akazawa wrote:
樓主,這點我要跳出來...(恕刪)


韓國跟中國東北不是也不差?

戰後很多日本遺留的輕重工業及物資,

都成了當時的八路及韓國日後興盛的基礎,

只是這兩國都對於被殖民史深感恥辱,

很少會得意洋洋地大肆宣傳.
Tarunaka wrote:
你要橫的比之外,也要...(恕刪)


跟本州比是差太遠,但我想講的是全面性的東西,畢竟每個國家投入首都圈的建設優於其他地區是不爭的事實,比較單純從建設面來看,會比較狹義,要從制度面、教育面、文化面來談。

不是說讚揚或緬懷殖民主義,但後期的總督安東貞美及明石元二郎採取比較保護台灣人權益的政策,也讓日本政府對台灣統治政策不干涉態度也比較實質的實現。

其實對台統治中期以後,以後藤新平為首對台灣採取軟硬兼施折衷統治群逐漸抬頭,甚至從兒玉源太郎開始,採取台灣特別統治法超越日本國內法的精神,實現特別統治主義,說白話就是讓你自由發揮,這也是相較朝鮮跟滿州國比較沒有的待遇。

朝鮮跟滿州為滿足當初"日露"戰爭,在鐵路的建設上的投入,尤其是對朝鮮在基本建設的投入相較台灣比較多。但招安與教育、工業發展,經濟開發方面,日本對台灣相較投入較多的資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