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21D到底能不能作為反艦導彈?


阿爾伯特5740 wrote:
如果實際上沒有公開...(恕刪)


單純看大陸網上的文章,我猜想只要多轟中好幾彈,DF應該有能力解除航母戰力,讓它離開戰場跑回後方港口大修。至於擊沉,我猜想做不到,除非它能放棄散彈,做到一發直擊精確命中貫穿航母各層甲板。

目前中共和美國都實際演習做到了獵殺軌道上的廢棄衛星。因此若他們一開戰,可能雙方在亞洲上空的衛星都會被清除,回到傳統雷達的時代。
shybirdy wrote:
前面樓里說遠望號是靜止狀態被擊沉的,這個不準確。沒有任何資料證明遠望4號測試時的動力狀態是靜止還是移動


遠望4號 因為撞船發生火災,成為廢船,被拿去當漂浮的靶船使用。這隻觀察間諜船,不可能是甲板上儲存的炮彈起火,因此必是輪機的引擎或燃油櫃起火,使動力部份全毀。
若要它能運動中實驗,除非:
1. 修復全船,然後你站上去開船,船上甲板部輪機部加一加至少得上去五六個開船。然後活人等著被飛彈實際轟炸?
2. 前面用一隻拖船拉。但是DF使用散彈(集束炸彈),灑佈在一個廣大面積上。你去拖船開船,等著被炸死? 若要不被炸到,拖纜要多長? 長達3km?

因此可以輕易知道那是個靜止的死靶。什麼"移動艦船定位精度"、"當場擊沉銷毀",都是騙人的唬爛文。
shybirdy wrote:
前面貼了這麼多資料,...(恕刪)


唉…你那些資料.!

不信不能怪我!
美國的小鷹級航母3號艦美國號是20世紀60年代建造的,退役後用來擊沉作試驗抗打擊能力,結果美國用盡所有武器足足打了25天才沉,中國一枚導彈就想效果上勝過美國25天的效果? 不可能的,中國吹到殲10超級強,最後被F16勝了,中國吹殲20隱身無敵,最終又會如何?未服役就先吹到第二,殲20可能會敗在印度的陣風手上
alanchentw wrote:
遠望4號 因為撞船發生火災,成為廢船,被拿去當漂浮的靶船使用。這隻觀察間諜船,不可能是甲板上儲存的炮彈起火,因此必是輪機的引擎或燃油櫃起火,使動力部份全毀。
若要它能運動中實驗,除非:
1. 修復全船,然後你站上去開船,船上甲板部輪機部加一加至少得上去五六個開船。然後活人等著被飛彈實際轟炸?
2. 前面用一隻拖船拉。但是DF使用散彈(集束炸彈),灑佈在一個廣大面積上。你去拖船開船,等著被炸死? 若要不被炸到,拖纜要多長? 長達3km?


除了你臆想的以外,哪裡有材料證明你說的“動力部分全毀”?
除了你臆想的以外,哪裡有材料證明你說的DF21D使用“集束炸彈”?

另外,你的腦子只能想出這兩個笨辦法,不代表所有人都這麼蠢,聽說過一個詞叫“遙控”么?

closetou5566 wrote:
唉…你那些資料.!
不信不能怪我!(恕刪)


你信不信真沒人在乎,反正美國是信了。

2008年中國出現DF21D的傳聞,美國2009年提出針對中國“反进入∕区域拒止”系统的“空海一體戰理論”。
2011年遠望4號被擊沉,DF21D射程2000公里,美國2013年開始研發作戰半徑3700公里的重型舰载隐身无人机(UCLASS),并从冲绳大幅撤军至更远的关岛基地。
2015年中国证实不仅有射程2000公里的DF21D,还有5000公里的DF26,美国立刻在2016年2月终止UCLASS 项目,转而发展无人侦察/加油机项目(CBARS),使航母能够更远的距离支持X47B无人机作战。

如果東風不能打航母,你說美國航母幹嘛躲得越來越遠呢?

closetou5566 wrote:
鳳凰衛視也說是多枚...(恕刪)


你貼的鏈接沒有相關內容。
“多枚齊發精確打擊”和“多枚齊發概率命中”的差別你明白嗎?
火箭軍如果真要打航母戰鬥群,肯定是數十枚以上DF21D一起招呼過去的,但這並不代表DF21D的單枚導彈沒有精確導引能力。
shybirdy wrote:
你信不信真沒人在乎...(恕刪)


對沒有資料的我沒意見, 反正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信,
爭了都是白費工夫, 我都是看看就好.
我們爭事實就好, 那不是很省力.

你老兄舉這個基地搬遷問題是大大有問題的,
因為美國在日本航母基地在"橫須賀美國艦隊基地",
從沖繩撤的是航空基地.
那個"普天間海軍陸戰隊航空基地"的問題可自行 wiki,
當然, 若要自行腦補成陰謀論的煙霧彈也由得你.

武器發展方向(特別是戰機)本來就會發展越來越重, 越來越遠,
有問題嗎?
這也能拿來當證據, 不會覺得太牽強了點.


最後要說的, 武器若是有效, 不需要去爭,
最好敵方防備越少越好, 不是嗎?
KJI01 wrote:
你老兄舉這個基地搬遷問題是大大有問題的,
因為美國在日本航母基地在"橫須賀美國艦隊基地",
從沖繩撤的是航空基地.


同樣的事情確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更傾向于全局的思維來思考美軍最近的變化。
沖繩基地撤兵。確實表面上有日本民間要求美國搬遷基地的壓力,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美軍分散兵力部署,躲避可能因對它國實施軍事干涉而招致的報復性打擊。美國最近的沖繩撤兵,向關島、夏威夷、澳洲增兵動作是一盤棋,即“疏散第一島鏈、加強第二島鏈”,減少在開戰第一時間可能就被殲滅的“棋子”,這些動作是美國“亞太再平衡”的一部分,也是美國對中國遠程打擊能力提高的反映。


KJI01 wrote:
武器發展方向(特別是戰機)本來就會發展越來越重, 越來越遠,
有問題嗎?


朋友你把武器發展想的太簡單了,就以軍機而言,就有太多的評價標準,二代機未必比一代機低速性能好,三代機未必有二代機高空高速性能好,四代機未必有三代機機動性能好,每一代飛機發展方向的選擇都是因應當時的戰爭形勢發展。就用艦載無人機而言,相同的技術平台就可以有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多、機動性更靈活等等多個選項,為什麼現在不惜一切加強航程?

更何況,從全局的視野來看,美國將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從1000公里推到4000公里,反映的是美國航母戰鬥群整體作戰方式和交戰區域理念的巨大變化,這個難道就可以用您這輕巧的一句話就解釋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