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用的F125發動機為何沒有其他國家採用?

HP100LX wrote:
F125XX的推力是個理論值、目標值,實際上並沒有執行,我認為目標過於樂觀


關於IDF 2.0下一代用的引擎其實不用太煩惱,慢慢看時間到就會看到
何不猜猜下一代IDF 2.0是單發還是雙發
你說的對 wrote:
老黑,是你跑來酸F125教練機引擎的呢!


黑大想酸F1088貶台灣,但其實不知道他們夢中強國這等級的引擎到現在用抄的還做不出來
IDF 2.0 ? 等買到F35或 F15EX 或再增購 F16 block 70之後再來談了!
cm601212 wrote:
算了啦!都是买的啦!毛子包子后
好抽佣

回复


看不懂原文?跟毛子有什么关系。
台湾向后退 wrote:
那用上WP-13F的JL-9/FTC-2000是战斗机不是教练机了喔
那用上F404的T-7A/T-50A是战斗机不是教练机了喔
那设计要用上AL-31的S-54是战斗机不是教练机了喔
那些买JL-8装上PL-5/7去打仗的第三世界穷客户原来被土共国骗所以不知道JL-8其实是教练机用的是AL-25教练机用发动机


你是不知道JL9 JL8里的L是什么意思吗?
黑夜有雨 wrote:
你是不知道JL9 JL8里的L是什么意思吗?


練,JL-10的J呢,你知道嗎
要亂回前,你還是先解釋一下教-7/練-9幹嘛要用戰鬥機的發動機吧
相信有了解的軍迷都懂的

那個年代能做出推重比7的軍用引擎的有哪幾國,台灣也是被逼不得已才投入資源開發的,本來就不是台灣能力該做的事,能合資做到已經算不錯了
台灣向後退 wrote:
黑大想酸F1088貶...(恕刪)
你說的對 wrote:
那個年代能做出推重比7的軍用引擎

這邊愛黑台的都不跟你說推重比
這裡一堆織女星 F125XX的 其實實情會讓人感到傷感與不值

我沒有業界的直接資料可以亂講 但根據很多實況來推估 織女星其實是個科研專案而已

織女星跟1042/ITEC其實沒有想像那樣大的關係 因為這裡面有一個關鍵 那就是"空軍"

對空軍來講IDF的更新還有下一代的研發從來就不是所謂的下一代戰機的最優先順序

所謂高教機也是有很多爭議的項目 軍方跟政府高層其實都有很多不同想法與決策過程

織女星是為了下一代自製戰機而開始針對關鍵零組件技術鋪路而不是拿現有1042來改

但下一代"自製"戰機都還沒有影子 裡面有些負面內幕傳出來的 讓我也感到震驚與意外

其實軍方規劃下一代戰機就是F-35B/C 其他機型大家心知肚明 機場跑道撐不了幾個小時

自製那是一個夢 因為垂直升降發動機技術不存在台灣 軍方當然不可能沒有自製夢想

但對於這個夢想願意提供的資源少之又少 自製戰機是研發人員的想法跟使用單位無關

下一個迷思是F125XX 織女星計畫包含何種子計畫與細節 我當然不知道 但按常理來說

當年1042的技術 其實最關鍵的是熱段與控制 想當然耳中科的研發的重點在於熱段研製

1042自從1988年開始試飛 那時候到現在這個1042發動機不可能沒有任何長進

當然因為政治的關係 原來設計可產生10000磅推力的發動機被搞到起飛時的8350磅

後來先放到9250磅(起飛時) 後來能不能真的推到10000磅甚至更高 其實那不重要

或許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政治的問題 而是"錢"的問題 沒有客戶要出錢 誰來造??

十幾年前ITEC對印度的提案就是9800磅推力這是當年(1980年代研製)的推力設定值

這個提案基本是用IDF有10年操作經驗以發動機性能來推估合理的維修間距"推力"

1042其實在研發有留了很多手 最大的關鍵就是渦輪段的進氣才1200多度攝氏

中科院1980年代引進的第一代單晶葉片技術被束諸高閣 直到現在都無用武之處

另為一個就是原廠堅持在壓縮段最後一級使用離心式壓縮器 所以無法提升壓縮比

用單晶葉片提高渦輪進氣溫度 把離心式壓縮器更換成多級的軸流壓縮器 提高轉速

原來架構所原來設定的9800磅推力要噴到12000磅以上 其實根本不是夢而是正常發揮

這是當年F-125X的提案 由於維持原尺寸可以用來做原來130架的更換發動機

至於F-125XX的提案那需要重新設計 放大發動機尺寸與更換系統 重新設計進氣

當然飛機需要重新設計來容納新發動機但可以大幅改善 那就是後面120架的模樣

飛機重新設計原來犧牲的油量搭載量就可以恢復正常並維持足夠的推重比

只是後來幻象/F-16買到了 後面這120架就通通沒有需要 導致漢翔研發與製造的斷層

前幾年一直有傳說有IDF/F-16增加發動機推力的提案 但對空軍來說IDF與F-16A/B增加推力

其實沒有太多用處 美國人當年用發動機綁死飛機的基本設計實在是太高明了

IDF增加推力但沒有辦法增加燃油容量 多來的推力只是讓纏鬥時多一點剩餘推力爽一下

但實際上不管IDF或F16A/B的滯空能力與航程都會讓這個額外的推力而受到減損

後來兩架飛機的改良都是採用同一個模式 航電與系統 至於發動機就不用花錢了

這就是務實的做法 試問用推重比 殲十 殲十一 就算IDF或F-16A/B推力增加後也不會差

可以預見 短程纏鬥 空軍的戰機 根本無法相對殲擊機有任何優勢 不如投資在航電裝備

空軍沒有需求 ITEC根本沒有錢去改良1042的動機 最後導致1042的原始構型30年不變

但織女星這些計畫沒有可以改良1042的空間 單晶葉片還是可以裝在新的1042上

1042的壓縮比還是可以再增加 只要轉得快一點 (其他組件的材質跟設計也要改)

唉 最大的問題 就是"錢" 錢的問題在於沒有"客人" 客人不想花錢 商家要如何做生意

大家不要把"自製"放在嘴邊 關鍵還是在"軍方" "軍方"也有難處 政府只給這樣多的錢

另外"自製"也有很大的問題 缺乏智慧財產權與關鍵"材料"是 我們自製的問題

所謂1042的熱段 我們的航太業者都可以製造許多關鍵零組件 但都是按圖施工

另外就是材料的問題 試問 我國有超合金產業鏈否?? 超合金台灣沒有人會做

對岸有整套產系 台灣還是要去國際市場買 說不定 我就不講了

因為航太超合金需要"稀土" 國際航太業者找人代工還要把下腳料打包還給業主

以為有個五軸的加工機技術就可以如何? 笑掉我大牙了 沒有圖跟材料自己做嗎?

有一些婉君 根本不知道 哈哈 這些問題可以去問"萬鈞" 其實他很清楚也很有想法

但沒有錢 沒有客戶 要怎麼玩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對空軍來講IDF的更新還有下一代的研發從來就不是所謂的下一代戰機的最優先順序


IDF剛提升完沒多久,F-16V也都在路上,空軍短時間沒有機種需求壓力,IDF2.0以備案方式研究發展本來就是當下情形。
至於F-35B,其實F-35高昂的保養維修費用已經讓空軍高層內部有所搖動,1小時燒掉高達3.8萬美元(約新台幣106萬台幣),有夢最好但現實有時候還是要顧的,不要以為空軍很有錢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