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 Energy wrote:
拜託,不要往他們臉上(恕刪)
我並不是想吹捧大陸,而是對我認為相對合理的發展方向提發表自己的觀點,FC-31抄襲F-35我亦有所聞,但問題在於如果台灣真的要緊急量產隱形戰機的話,亦只能「參考」已經存在的機種來降低開發時間、成本和風險。而以目前台灣想先發展中推的政策,以及較高成數能取得的引擎來推斷,參照FC-31輕型隱形戰機,之後會邊像當年F-4一樣邊生產、邊再按批次改良,這已經是最合理的推測。
當然,如果台灣能取得F-414的話,劇本就會不同,問題是美方肯不肯讓台灣取得超過輕型戰機規格的戰機。
至於ADF要比照YF-23,我認為是想頭太大了,目前只有輕型機的材料,自己又是急需,卻硬是想做重型機…
天衣神水 wrote:
「魚叉」也是波音的,(恕刪)
這樣推論雖不無道理, 但匿蹤版F18最早看到的新聞來自前任川普的要求
----------
https://www.defensenews.com/digital-show-dailies/navy-league/2018/04/09/how-stealthy-is-boeings-new-super-hornet/
波音的新超級大黃蜂有多隱身?
.....自從特朗普當選總統以來,打造“隱形”超級大黃蜂一直是特朗普的談話要點之一。在 3 月訪問波音公司位於聖路易斯的工廠期間,他聲稱美國軍方將購買“最新和最好的超級大黃蜂”隱身和那架飛機上的很多事情人們甚至都不知道。”
====
另有個幾年前應是老美鄉民回應關於匿蹤F18疑問
====
是否曾經有過製造匿蹤 F / A-18 的想法,就像波音公司試圖用 F-15SE “沉默的鷹”做的那樣?
答: 目前有一個向德國提議的隱形超級大黃蜂和(或)超級大黃蜂套件來取代它的龍捲風。根據 AugenGeradeaus 的說法,F35 已被放棄。
這當然不是 F/A-18XT 這樣的航母版本。F-18 的根本問題是它的設計不像 F-15 那樣容易轉換為隱身。轉換為內部機艙並不容易在 F-18 上與 F-15 相同,但波音表示 F/A-18XT 已被證明比 F-18XT 低 10% 以上,建議的隱身版本 --30 --40%。請注意,F35 目前有非常差的隱身能力(未來有幾個升級來解決這個問題)。想想 737 Max 災難——美國是最後一個採取行動的,因為它的基本隱身方法和探測是基於 20 世紀的戰術。這場災難是在衛星記錄了整個事情——這不是等待黑匣子的情況。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美國已經如此先進,因此開發出其他策略來改變隱身概念也就不足為奇了。基本上你讀到的所有東西都是關於 RCS 和前置雷達的。因此 F35 有一個基本設計缺陷——它有一個無屏蔽的發動機——這意味著它的熱量特徵和排氣量很大,很容易從上面和後面發現。需要攔截器來保持隱身——波音公司聲稱 F / A-18XT 是與 F35 一樣隱身(有爭議)。
隱身版 F18 可能會吸引大約 200 份訂單,因此這是一個可行的提議。由於 F35 繼續存在問題,如果您在今年晚些時候看到來自國防部的一些訂單,請不要感到驚訝。
=====
但2019除老美自己買單F18 III外(還不是匿蹤版), 原訂包括提供給加拿大而開的F18優惠條件在今年初加方放棄波音而轉向洛馬產品, 搞到F18III除美軍外沒有任何外國買家(沒記錯話), 比F16還慘, 何況截至目前幾乎沒聽過波音要搞匿蹤F18或是後續研究透露些許資訊, 若只為台灣續命F18而搞匿蹤化, 台灣要買多少架? 一百架就合乎波音對此款進行匿蹤化的成本效益?
當然有種可能, 就是波音透過其包括國會議員等施壓要台吃下F18匿蹤化所有開發費用, 這平均攤下來恐怕單機成本高的嚇人, 2021的F18就超過20億台幣一架採購. 說不定匿蹤版上看30億台幣, 這樣跟買F35也相去無幾, 一個是專用匿蹤, 一個應是部份匿蹤, 且這部份匿縱恐到後面是孤兒機僅有台在用
fujinla_001 wrote:
川普跟波音關係好像很(恕刪)
總統選舉還有二三年川普還有沒有機會選上言之過早, 至於很好一說好像也不盡然
===
與川普簽空軍一號合約虧很大波音執行長語帶後悔| 國際 - 中央社https://www.cna.com.tw › 國際
2022年4月28日 — 美國波音公司今天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其中開發總統座機「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虧損6.6億美元,這讓波音執行長不禁質疑當初拿下合約是否 ...
台灣要買波音軍備, 如預算再提高1%GDP, 後續真該買的還不是走F18一般戰鬥機那些, 要的是包括空中加油機, 預警作戰管制機等因與客機基本構型相同, 起碼算有幫到波音民用兼堵住波音含工廠所在區域之參眾議員推銷嘴, 至多加上不可能釋出的EA18
peterpan200206 wrote:
我並不是想吹捧大陸,(恕刪)
這和台灣想用什麼發動機無關,是真。匿蹤機,就是這麼重。
彈藥內藏,你的彈艙增加了結構重量,匿蹤塗層也增加重量,增加了投彈器,造出來的飛機,空重10噸重以上。F-35又有EO DAS,電戰,冷卻系統,可能因此到了13噸。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何F-35這麼重,它的內載彈藥卻少的像隻輕型戰機一樣,比F-CK-1還不如,六噸的F-CK-1還可以掛四中兩短的天劍。
13噸的空重加上六噸以上燃油,加上武器,所以你的戰機正常起飛重量20噸以上了。
你要更輕型匿蹤機,怎麼輕?取消彈艙使用半埋掛架,可以吧,機艙內部空間也就吃光。
第二個方法,不要管機身重量,直接用小型發動機,捨棄掉戰機的靈活性能,變成次音速。
構型對戰機怎麼會沒影響,YF-23的進氣道設計對彈艙更友善,它形成的彈艙比較深,可以裝載比較大顆的可能性更多。第二它少了水平尾翼重量。
至於中科院和漢翔是不是有能力做不是我考慮的重點,從猛禽到現在20多年了,自己的專業領域功課沒做要怪誰呢。
建造電波暗室,或者無垂尾,無水平尾翼流體模擬與飛控,這都不是只有下一代戰機需求。做飛彈需要,無人機也需要。
就中科和漢翔這鳥樣,說給誰聽呢。給了錢給了預算,做出來的東西像上個世紀80年代的無人機,像學生做的無人機。
懶得說了。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