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過去有些認知是錯得需要更新

一是海巡2千噸級艦雖然仍然是需要改裝才能上艦戴直升機,但主要是欠缺輔助起降相關系統,但直升機庫是有得(一個5噸級直升機用防火標準機庫,經過合格認證)
二是大家之前疑惑得新北艦76砲到底怎控制?雜誌寫得比較明白,砲塔內的人只負責裝填,射控.接戰則全是可以由戰情室全面控制
另一個是關於76砲為何兩艦都出問題得隱憂,某誌提到錦江艦該砲位主要還是設計給近戰用得40機砲,自動化程度較高,射程跟擅長對空的76砲在錦江可能一直都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由於錦江供電能力較弱,海象適應力也較差,如果再海像較差時使用會導致76砲必須不斷進行自動修正(這應該是保險絲為何連續燒掉的理由),錦江供電品質不良也惡化了這問題
而對海射擊顯然也不是76砲適用得接戰位置,之所以76砲自動限位鎖定,也是錦江艦無法將船身穩定在76砲可以穩定射擊得環境下
兇手看起來不是人的因素,硬體問題比較大呢

大雄. wrote:
你前面說的我沒意見˙...(恕刪)
事實上,嘛..其實我是懶得長篇大論啦
有翻過二代艦計畫.武進計畫得大概都知道,這些計畫原始預想跟後來得成品整個差異很大
也有很多系統是最後還堪用,而某個環節還欠缺補強,雖然擅長機能或搭配上不太適合,但最後為了不浪費還是沒適合得就將就點用而續用舊戰系或載台
因此成軍後往往會發生些預期外問題
我是不傾向去針對人,畢竟整體軍備環境是真得很難掌握,從不少解密得建軍案裡看得出妥協也不一定是參予者所願,而是有啥就用啥,還不如去檢討不適用得部分該怎修正或改善可能還比較有意義

(錦江問題其實是出在海軍對她期望過高,一開始出廠得裝備是被認為過於貧弱得,導致後續不斷被追加裝備來達成當初得火力預想,不過實際上長年驗證下載台本身已說明錦江無法承受如此重擔,但由於錦江的任務以被海巡給大量承接,火力上也有成攻級分擔,錦江已被當成善用最後壽限得國產武裝測試載台,所以接下來錦江會全部大改的機會不大,這些因為測試及經驗修正得成果多半只會出現後續新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