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76砲故障˙不需人該負責!是日子不好.當天不是吉日.這樣可以嗎?

海軍總司令要換人了,是因病還是因為此事件?

T.A.F. wrote:
海軍總司令要換人了,是因病還是因為此事件?
,...(恕刪)

時間點巧合吧,因為他沒辦法出席漢光就代表他的身体可能不行

演習應該要有應變措施,成功級76砲不能射擊,40快炮就要銜接進行射擊,
40砲不能射擊,方陣快砲也要銜接射擊,總之就是不能默默駛離,那實在太遜了。

成功級左右兩邊都有40快炮,那才是近戰的利器。
一艘不是故障,而是射擊距離1500公尺處的目標已經是到達火炮仰角安全保護的極限邊緣了,如果硬要勉強射擊,可能目標沒打到,船上就會先有一堆人要進忠烈祠

vitesse wrote:
演習應該要有應變措施...(恕刪)


近戰利器?


那為何最後那艘成功級要移除40快炮
D40終於長大變成D700了 XDD

Funnyshow wrote:
這種火炮射擊課目是早..只能説艦長真的很「帶賽」!.(恕刪)


真得很賽!
因為聽說預演時試射,三艦都可正常發射!
原始派里級那個地方本來就沒有40快砲
海軍硬加的
在海測中發現如果76砲開火,震波會影響到40快砲內
多年前某軍事雜誌說怕出事,故放了動物在40快砲內,結果很....
當然啦軍方沒有證實,有待成功級退下的軍士官來內情一下
勤翻資料果然多少有好處,最近這月的軍事雜誌上架後都翻了一遍

發現過去有些認知是錯得需要更新

一是海巡2千噸級艦雖然仍然是需要改裝才能上艦戴直升機,但主要是欠缺輔助起降相關系統,但直升機庫是有得(一個5噸級直升機用防火標準機庫,經過合格認證)

二是大家之前疑惑得新北艦76砲到底怎控制?雜誌寫得比較明白,砲塔內的人只負責裝填,射控.接戰則全是可以由戰情室全面控制

另一個是關於76砲為何兩艦都出問題得隱憂,某誌提到錦江艦該砲位主要還是設計給近戰用得40機砲,自動化程度較高,射程跟擅長對空的76砲在錦江可能一直都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由於錦江供電能力較弱,海象適應力也較差,如果再海像較差時使用會導致76砲必須不斷進行自動修正(這應該是保險絲為何連續燒掉的理由),錦江供電品質不良也惡化了這問題

而對海射擊顯然也不是76砲適用得接戰位置,之所以76砲自動限位鎖定,也是錦江艦無法將船身穩定在76砲可以穩定射擊得環境下

兇手看起來不是人的因素,硬體問題比較大呢
eclair_lave wrote:
勤翻資料果然多少有好...(恕刪)


你前面說的我沒意見˙合理˙認同˙˙但是˙˙˙問題在˙˙˙˙˙人˙˙˙˙˙不是七六砲˙裝備是海軍高層相關官員下令才可以裝載到該軍艦的˙這部份你也沒有不同意見吧!相同的˙漢光演習的科目也是 人˙˙˙決定的吧!˙˙˙˙而˙˙˙為何會作此錯誤的科目演練決定˙˙都是海軍相關的高層˙˙官員˙˙˙˙決定的呀!˙˙˙都是民脂民膏˙˙˙˙受苦受累都是海軍基層官兵˙˙˙這些海軍高層官員˙都不需要出來承擔責任???在領薪餉時˙心安理得乎!!!吃飽飽˙等退伍˙領終身俸????
大雄. wrote:
你前面說的我沒意見˙...(恕刪)


事實上,嘛..其實我是懶得長篇大論啦

有翻過二代艦計畫.武進計畫得大概都知道,這些計畫原始預想跟後來得成品整個差異很大

也有很多系統是最後還堪用,而某個環節還欠缺補強,雖然擅長機能或搭配上不太適合,但最後為了不浪費還是沒適合得就將就點用而續用舊戰系或載台

因此成軍後往往會發生些預期外問題

我是不傾向去針對人,畢竟整體軍備環境是真得很難掌握,從不少解密得建軍案裡看得出妥協也不一定是參予者所願,而是有啥就用啥,還不如去檢討不適用得部分該怎修正或改善可能還比較有意義



(錦江問題其實是出在海軍對她期望過高,一開始出廠得裝備是被認為過於貧弱得,導致後續不斷被追加裝備來達成當初得火力預想,不過實際上長年驗證下載台本身已說明錦江無法承受如此重擔,但由於錦江的任務以被海巡給大量承接,火力上也有成攻級分擔,錦江已被當成善用最後壽限得國產武裝測試載台,所以接下來錦江會全部大改的機會不大,這些因為測試及經驗修正得成果多半只會出現後續新艦上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