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是研究核融合發電, 但其實是進行核試驗,
事實上, NIF 可以進行的實驗很多, 包括恒星內部的模擬,
那一天, 若因為發現什麼得到諾貝爾獎,
說不定, 也有人會把這個當 NIF 主要目的.
那一個是 NIF 主要目的, 其實用什麼推測都很不妥當,
都會失去了整體觀.
但畢竟還是會有一因素佔大部份,
所以說 NIF 是用來研究核融合發電可以接受,
但說 NIF 模擬恒星內部就太偏了.
當然, 移到關島一定有疏散的目的在,
但歸結到東風21D去是偏中之偏(這是我反對的主因),
對固定基地, 一堆彈道飛彈都能做,
這些飛彈的數量那一個不是越來越多, 質量越來越精,
為何獨舉東風21D, 難道陸戰隊員可是他的目標?
(關於到關島去的全局觀, 已經離題, 我也沒有興趣再談,
在軍版眾多陰謀論及民族主義者中, 很難嚴肅地討論問題)
沒錯, 對戰機的事的說比較粗略,
但是那就是一種簡單歸類出來的趨勢,
比如: F-18 更新歷程就看出來了.
我必須承認我對戰機也不熟,
你說的艦載機不惜一切加強航程不知指的是那一型,
F-35C嗎?
F-35C加強可不只是航程而已,
更別提那是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來的計劃,
把它跟東風21D扯在一起,
不是又犯了上述的偏中之偏的謬誤.
shybirdy wrote:
除了你臆想的以外,...(恕刪)
除了你臆想的“遙控”之外,你有看到、聽到解放軍有任何一隻搖控船嗎? 貼張圖出來瞧瞧。
雖然現在有搖控機,搖控車,相信搖控船技術也沒問題,但問題是解放軍沒有。
你的猜想其實只要有實際經驗的都會知道,但是只有你不知道。一隻無武裝船起火會是什麼地方起火? 大火燒到被放棄修復不使用,拿去當靶船,還指望它被修復還再加多加搖控,天馬行空,自相矛盾。你對船隻的外行暴露無疑。
若DF不使用散彈,一發高爆彈頭搭配終端6馬赫高速殺下,直擊命中,以那間諜小船的噸位,早就上下貫穿出現一個超級殞石坑樣大洞,甚至斷成兩截,當場沉沒是必然的。結果它安然平穩的浮在水面上,被拖帶了幾十海浬(本來就被火災燒到無動力),進入江陰港,不知多少日後才發包給民間拆船,一堆人衝上去才把它人工擊毀。可以明確知道,它沒有被直擊正中,否則不可能活那麼久還進港。這明明是一個失敗的實驗,只說明了小靶船在靶區被炸傷,更別指望加強多層抗炸鋼板的大型航母會被擊沉了。發佈騙人新聞很在行,什麼「當場擊沉」。難怪都不敢發布照片或視頻。
shybirdy wrote:
如果東風不能打航母,你說美國航母幹嘛躲得越來越遠呢?
雷根號不是一直都在中國沿海打轉嗎? 按照美國海軍官網,Dec.9, 2015的CVN-76動態:
CVN-76 Ronald Reagan
Home Port : Yokosuka, Japan
Back log (Aug2015- Present)
15Oct2015, departed Yokosuka
16Oct-17Oct2015, local waters off Japan
18Oct2015,
participated in JMSDF International Fleet Review
19Oct-21Oct2015, local waters off Japan
22Oct2015, anchored Busan, Republic of Korea
23Oct2015,
participated in Republic of Korea Fleet Review
24Oct-29Oct2015, WestPac
30Oct-03Nov2015, Busan, Republic of Korea
04Nov-15Nov2015, WestPac
16Nov-23Nov2015,
participated in Annual Exercise (ANNUALEX) 2015
in waters and air space around Japan and East China Sea
24Nov-02Dec2015, local waters off Japan
03Dec2015, returned to Yokosuka
alanchentw wrote:
除了你臆想的“遙控”之外,你有看到、聽到解放軍有任何一隻搖控船嗎? 貼張圖出來瞧瞧。
雖然現在有搖控機,搖控車,相信搖控船技術也沒問題,但問題是解放軍沒有。
中國海軍10%退役軍艦當靶船 可遙控欺騙對手
http://news.youth.cn/jsxw/201407/t20140727_5562949.htm
北海艦隊最新智能靶船可在數百裏外遙控(圖)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3-11/4529938.html
廣州軍區遙控靶船助力實彈射擊
http://news.mod.gov.cn/tech/2015-02/05/content_4568907.htm
哈爾濱工程大學:遙控靶船運動控制方法研究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17-2007119906.htm

解放軍沒有遙控船?說話前過一下大腦可以嗎?
alanchentw wrote:
結果它安然平穩的浮在水面上,被拖帶了幾十海浬(本來就被火災燒到無動力),進入江陰港,不知多少日後才發包給民間拆船,一堆人衝上去才把它人工擊毀。可以明確知道,它沒有被直擊正中,否則不可能活那麼久還進港。
不知道就不要瞎說好嗎?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h/slide_8_62085_35286.html/d/8#p=13


江南造船廠150年週年慶材料有以下內容:
90年代除了建造了二代航天测量船“远望三号”之外,还将同样由江南厂在70年代建造的,在多次任务中功勋卓著的“向阳红10号”大型科学考察船改造为“远望四号”。前者至今仍然担负航天测量任务,后者退役后被改装为“试验1号”靶舰,被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击沉后打捞拆解。
KJI01 wrote:
沒錯, 對戰機的事的說比較粗略,
但是那就是一種簡單歸類出來的趨勢,
比如: F-18 更新歷程就看出來了.
我必須承認我對戰機也不熟,
你說的艦載機不惜一切加強航程不知指的是那一型,
F-35C嗎?
F-35C加強可不只是航程而已,
更別提那是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來的計劃,
把它跟東風21D扯在一起,
不是又犯了上述的偏中之偏的謬誤.
戰機這塊我來解釋一下。
美國現在的艦載戰機F-18EF,准備列裝的是F35C,同時目前進行試驗的下一代是X47B(UCAV),X47B試驗的成果是UCLASS(也有叫X47C),UCLASS項目今年年初被終止,以CBARS項目代替。
FF35C作戰半徑差不多1100公裏;
X-47B於2011年首飛,航程3900公裏,作戰半徑估計不到1900公裏,;
X-47B已有實戰能力,但不會列裝,為的是為更大的UCLASS做技術積累,艦載監視和攻擊無人機(UCLASS)的招標要求作戰半徑應當達到3704千米;
2016年2月美國終止UCLASS,替換為無人偵察/加油機項目(CBARS),要通過無人加油機進一步增加航空母艦的作戰半徑,目前指標還不清楚。
UCLASS項目招標的計劃說明,配圖顯而易見以增大與中國作戰的航母編隊的作戰半徑為核心目的.

《国家利益》杂志2014年8月25日文章《Maintaining the Relevance of the Future Carrier Air Wing-Why the UCLASS debate matters.(為什麼UCLASS如此重要)》
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maintaining-the-relevance-the-future-carrier-air-wing-11146
里面就写中美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打响了一场激烈的“射程战”。
文中写“中国正在部署一只有限但持续增加的常规中程弹道导弹部队,其中包括DF-21D反舰弹道导弹(ASBM)。DF-21D是以DF-21(CSS-5)中程弹道导弹(MRBM)的一个变种,并赋予解放军在西太平洋攻击包括航空母舰的大型舰艇的能力。该DF-21D的射程超过1500公里,并装备有一枚机动弹头。”
“雖然很多國家都在發展區域拒止能力,但中國無疑是最大的威脅。在最近向国会做的军事和安全发展年度报告中,國防部強調快速增加的對航母的威脅包括空基、海基、潛基反艦巡航導彈,尾流自導魚雷以及遠程反艦彈道導彈(ASBMs).”
“我们相信,最關鍵的是确保美国的海上力量投射能力是通过獲得遠程打击能力,从美国航空母舰或其他适当的海上机动平台上確保可控和精確的打擊,并在越来越多的远程,精确反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攻擊下有更高的生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