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2020 wrote:
用F117的技術比擬,太落伍了,我可以告訴你,二十年前用在F22尺吋飛機上的塗料超過2000公斤以上,有可能到3800公斤,因為他要吸收多波段信號,可是我這個化工博士朋友們說的話又無法證實,你愛信不信,看你自己。


我就不去計較什麼化工博士的真假了,留給別人評斷咯


————————————————————————————————
————————————————————————————————


Charlie2020 wrote:
你若以F117與F22比比大小也該知到,F22表面積大。


二者表面積的那點區別,在您所講的3800kg驚人數據襯托下似乎一點都不重要呢。畢竟按照您的意思F-22的單位面積塗料重量是F-117的差不多4倍啊。





沒想到在F-117的研發之後20年的新一代塗料技術,居然會搞到重量比上一代重了好幾倍???老美的科技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啊……


————————————————————————————————
————————————————————————————————


而且除了F-117之外,我明明還列舉了B-2A在2004年以後升級的AHFM塗層全重才1562kg。即使是升級以前的傳統RAM塗料,也只是2噸而已。

Materiais Absorvedores de Radiação Eletromagnética

B-2A的表面積比F-22大好幾倍您不會不知道吧。



所以說如果F-22要對付多波段就要重達3800kg那麼恐怖的塗料,表面積大幾倍的B-2A卻只需要2000Kg塗料,升級後更是減少到1562kg,難道B-2A只需要對付單一波段嗎



————————————————————————————————
————————————————————————————————


更重要的是,為什麼aircraft.wikia的文章說F-22所用的吸波塗料少於F-117和B-2呢? 是不是因為編輯者寫文前沒有請教過您的「化工博士朋友們」啊?
Lockheed Martin F-22 Raptor



其實我本來對當中一些數據也是半信半疑,不過既然您引用Wikipedia都毫不猶豫,我引用aircraft.wikia貌似也不用顧慮什麼。


————————————————————————————————
————————————————————————————————


最後,假設上面那些數據全部都是錯的,唯獨您的3800kg正確

那麼,要得出比不鏽鋼蒙皮還重這個結論,還缺少重要的蒙皮重量吧?



鑒於您有掌握F-22隱身塗料重量的「化工博士朋友們」,那麼建議您可以去找一下有沒有「航空設計或者製造的博士朋友」可以告訴您米格25的不鏽鋼蒙皮重量。 這樣就可以證實您之前的言論了。


————————————————————————————————
————————————————————————————————







一个台湾的化工博士可以知道美国隐形战机上的吸波涂层重量,而且还知道美国最高机密F22战斗机蒙皮的重量。


好吧,我相信了。
請看看WIKI上所說的一段話

1977年,洛克希德獲得關於低可偵測性飛機的合約,包括建造2架可實際飛行的原型機,一架用來評估飛行性能,另一架則是測試對於雷達信號的反應。此2架原型機名為擁藍(Have Blue)。為了節省時間與經費,擁藍採用2具無後燃器的通用動力General Electric J85噴射引擎、主輪移植自費柴爾德的A-10、線傳飛控系統則摘自F-16。
第一架原型機於數個月後便從臭鼬工廠製造出來,新飛機有著奇特的外形,完全沒有圓弧的表面,整個機體全部用平面構成。事實上,它跟F-117極為類似,外觀上較為明顯的不同是較F-117小、而且機體表面並沒有塗上可以吸收雷達波的特殊塗料。擁藍不能攜帶任何武器,很明顯的,它只是一架實驗用飛機。飛行測試十分成功,由於線傳飛控系統它飛得相當好,空中預警機與地對空飛彈陣地只能在極為靠近的距離偵測到它,既便被偵測到也無法進行鎖定攻擊。最終的測試得知擁藍在機首正對雷達波發射源時有最小的雷達反射面積。換言之擁藍將機首正對雷達波發射來源是最安全的方法。

B2的設計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匿蹤結構,塗料本身也不是最重要的角色,可是在F22與J20的設計為了操作性能,所以必須要靠塗料解決構型上的問題! 所以F22要住空調機房! F117不需要!

我是超喜歡這種不太懂飛機的大陸軍友,我故意把這個問題導到面積問題上,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想看看他會不會在面積問題上作文章,隨隨便便就可以找到一堆問題打臉,不過我今天覺得不必太過份。

我對於匿蹤塗料的事的重量可是非常認真,中科院是有在做這些東西,絕對機密! 我可是絕對不會潟露這種軍機,這種塗料也分很多種等級,重量都不同,效果差很多,言盡於此!

對於不太懂飛機氣動力學的網友,介紹一下F117的匿蹤塗料為什麼這麼輕。
F117的匿蹤科技最早版本根本沒有塗料,他整個設計是靠不同角度的折射來反射雷達波到發射源的其他方向來達成匿蹤效果,後來雖然有塗上匿蹤塗料因為翼型設計不允許使用太厚的塗層,會導致翼型變化,原先的氣動力學設計與測試就要重做,所以後期雖然有使用匿蹤塗料,但是卻是最沒效的版本,因為不能塗太厚,所以重量相對很輕。

對於大陸軍迷,我與這位老兄對招很久了,他大致是理性的對手,和PIWU不同,我覺得不必太兇悍,大家就你來我往繼續這些軍版閒話。



Charlie2020 wrote:
B2的設計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匿蹤結構,塗料本身也不是最重要的角色,F22與J20的設計為了操作性能,所以必須要靠塗料解決構型上的問題! 所以F22要住空調機房! F117不需要!


如果住空調房可以證明F-22用了很多很重的塗料所以很嬌貴呢。

不好意思,您說塗料不是最重要的B-2A,一樣嬌貴到要住空調房哦。

costly-b-2-bombers-both-tech-marvels-hangar-queens





反倒是F-35系列和殲20的塗料沒這麼嬌貴呢,有個遮陽擋雨的機棚就可以了




所以您說不用住空調房的F-35和殲20的塗料到底是輕了還是重了呢



而且,Aircraft.com上提到的,F-22所用吸波塗料比F-117和B-2更少的描述。您又當作何解讀?
您一直躲闪没有正面回应这段哦
Lockheed Martin F-22 Raptor



不要告訴我說維基百科的文字您都覺得可以當論據了,專門蒐集航空類詞條的Aircraft.wikia的您反倒不信咯。




如果沒有論據可以面對這些,換做是我的話,我寧願不回文,畢竟又要發文裝大神,又要躲閃實際問題,不好看的……

畢竟只要加上「涉密」的理由,要怎麼說都可以咯,裝作業內人士的最簡單方法不是嗎

裝大神這種事,在大陸軍壇也見識過十幾年了,不稀奇。

Charlie2020 wrote:
隨隨便便就可以找到一堆問題打臉,不過我今天覺得不必太過份。

我故意把這個問題導到面積問題上,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想看看他會不會在面積問題上作文章

我對於匿蹤塗料的事的重量可是非常認真,中科院是有在做這些東西,絕對機密! 我可是絕對不會潟露這種軍機,這種塗料也分很多種等級,重量都不同,效果差很多,言盡於此!

我覺得不必太兇悍,大家就你來我往繼續這些軍版閒話。


我怎麼覺得您不是故意把話題引到這個點上好打人臉,而是不小心給自己挖了個坑呢

今天完全可以回擊我哦,不用擔心過分,正常討論嘛。還是說昨天我貼出兩種匿蹤機的塗料重量之後您花了一天時間才找到回復的辦法,核心內容是「我的化工博士朋友知道」……。 今天針對您的回復我再貼了一些內容,您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找東西回復呢?所以才說「不過我今天覺得不必太過份」?

我可是非常希望您能夠用有力的論據兇悍回擊到我啞口無言哦
,而不是重複例如「我是業內人士,我懂很多,但我不會說,但我就是懂……」這種沒營養的回復。










Charlie2020 wrote:
請看看WIKI上所...(恕刪)


說真的不用太認真

F-22經過那麼多次的外派,也跟很多國家空軍交手過,每一個都吃過F-22的悶虧
至於J-20目前還沒出國過,一直在中國內陸自己玩,這是很難比較的

那天J-20飛到台灣上空,空軍都沒發現它,那才叫真的成功

就看J-20有沒有要飛過台海中線了
lordkon wrote:
說真的不用太認真F...(恕刪)


您誤會了。我們現在聊的不是戰力,而是C大所宣稱的根據他化工博士朋友透露F-22匿蹤塗料重達3800kg這件事

有多少人出於立場會選擇支持這種說法我是不意外啦。

至於有多少人出於理性會相信,那就不清楚了
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網站的一篇論文~

貌似還是中國人寫的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radar absorbing coatings prepared by water-based technologies

裡面提到,對試驗各頻段雷達波的吸收能力並不是隨著塗層厚度的增加而提高,而是能起到最大吸收效果的雷達波频段吸隨著厚度增加而產生變化

在文章的結論里,得出達到試驗效果的最優塗層密度為1.02kg/㎡。

——————————————————————————
——————————————————————————



之前貼出鏈接的文章裡面也提到過,最早期(SR-71的時代)的RAM塗料在1.75cm厚度時,重量可達24.9kg/㎡,并且SR-71也並未使用如此厚重的塗料。

而到了F-117的时代,BX-210涂层的重量减轻到了4.69kg/m²。

再后来的新一代BX-114涂层採用了自動化工藝,进一步将重量大幅减轻到0.63kg/m²。

至於更晚出现的B-2先後使用的兩種涂料,分别重2噸和1562kg,B-2的翼面积478㎡,由于全飞翼布局,整个机身几乎都可算作翼面积,这里粗略计算的话直接乘以2。那麼大致算出B-2先後使用的兩種塗料的單位重量為:

旧涂料: 2000kg/(478㎡*2)=2.09kg/㎡
AHFM涂料: 1562kg/(478㎡*2)=1.63kg/㎡

這裡面甚至提到了F-22的塗裝特點:

O F-22A não tem RAM em toda a aeronave sendo usado seletivamente em bordas, cavidades e superfícies descontinuas. Os novos computadores tornaram possível modelar o efeito do RAM com maior precisão. As bordas são de estrutura abosorvente de radar (RAS) de banda alta com colméia interna. O RAM de cerâmica é usada nos exaustores. Ainda assim, o F-22 tem um RCS suficiente para reduzir o alcance de detecção por um fator de 10 em relação a um caça convencional.

試著用工具翻成英文:

The F-22A has no RAM throughout the aircraft being selectively used on edges, cavities, and discontinuous surfaces. The new computers made it possible to model the effect of RAM more accurately. The rims are absorbent high-radar (RAS) structure with internal beehive. Ceramic RAM is used in the hoods. Still, the F-22 has a sufficient RCS to reduce the detection range by a factor of 10 over a conventional fighter.

F-22A並沒有在整個機身上覆蓋RAM(雷達吸收塗料Radar absorbent material),而是選擇性的在邊緣、空腔處以及不連續的表面使用。 藉助新的計算機設計,可以更準確的對施加RAM的效果進行建模分析。 在邊緣部分使用了蜂巢結構的吸波設計,引擎罩則使用了陶瓷基RAM。 儘管如此(沒有全面覆蓋),F-22A的低RCS仍然可以讓傳統戰機對自身的發現距離減小10倍。


——————————————————————————
——————————————————————————



嘛,倒是順便學習了不少新東西。

也不枉我明明放公休假,卻為了等急件的集港通知又不能出去玩,坐電腦面前浪費幾天生命
mangchaocs wrote:
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恕刪)


我只說一件事,不同塗料的特性差太多了! F22的解結構特性與B2也差非常多,你以為輕,事實上不是,總重比同尺寸的飛機重太多了,塗料當然占了不小的一部分,老美也賣給台灣一種低科技的匿蹤塗料,他的每平方米重量就是你所列的其中之一,可是卻不完全是F-22上用的,你也查到了不少資料,可惜有部分是故意洩漏出來的,是真是假? 就像我朋友說的2000-3800公斤之間,天知道倒底是多少!

以塗料來說,這種大小飛機的一般塗料應該不需要超過150-200公斤,即使只有2000公斤也是很驚人的重量,可是為了匿蹤不得不做的犧牲! 請繼續查吧! 不會有標準答案的!

2004年起B2的新隱身塗層。
諾思羅普公司正在努力增強B-2的性能以躲避敵方雷達的探測。經過幾年的研究,該公司已經研製出一種名為先進高頻材料(AHFM)的隱身塗料,它是一種基於環氧樹脂的、可有效吸收雷達信號的材料,用於替換目前B-2使用的近3000英尺的吸波帶。這種塗層材料可以像油漆一樣噴塗,而不像以往那樣要使用工序繁複的吸波帶。其塗覆工作可以在普通的維修條件下實施,不需要高度複雜的封閉機庫即可完成,而飛機的隱身性能不發生改變。進行打開維修口蓋等工作時,以往採用吸波帶覆蓋這些口蓋的縫隙時,效率頗低,耗時費工,新開發的這種噴塗型吸波材料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點,明顯減少了維修時間。塗覆工作在加州帕姆代爾的諾·格公司安蒂洛普谷製造中心進行,採用機器人噴塗系統。採用機器人噴塗系統不僅可降低工時、節省人力,並使精度可達百萬分之一英寸。2004年8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向懷特曼空軍基地交付首架具有新隱身塗層的B-2轟炸機。其他飛機更換新塗層的工作將隨著其常規維修程序逐漸展開,每年約開展3架B-2的常規維修工作,預計即2011年完成所有B-2飛機的塗層更新。
看看你說的B2重量事之前還是之後,很重要的一點還是在B2的翼型結構是他最根本的逆蹤原因。

F35本來就是要提供給各國空軍,所以太好的匿蹤塗料並沒有用在這飛機上,以免洩密! 至於J20沒住空調房,有兩種方向可以想想
1. 沒做出老美用在F22上哪種難搞的塗料
2. 老共太進步做出的塗料比F22先進所以不必住空調房
可能要很久以後才知道怎麼回事,不過它的空重不太可能輕到15頓,反正沒有官方數據,你愛怎麼掰都可以!


Charlie2020 wrote:
我只說一件事,不同...(恕刪)

我比較好奇的是你在這邊洩密不會被查水錶嗎?如果不會,那就比較像是故意放假資料混淆視聽,只是01軍版似乎沒有影響力大到值得這樣搞⋯⋯
Charlie2020 wrote:
我只說一件事,不同塗料的特性差太多了! F22的解結構特性與B2也差非常多,你以為輕,事實上不是,總重比同尺寸的飛機重太多了,塗料當然占了不小的一部分,老美也賣給台灣一種低科技的匿蹤塗料,他的每平方米重量就是你所列的其中之一,可是卻不完全是F-22上用的,你也查到了不少資料,可惜有部分是故意洩漏出來的,是真是假? 就像我朋友說的2000-3800公斤之間,天知道倒底是多少!

以塗料來說,這種大小飛機的一般塗料應該不需要超過150-200公斤,即使只有2000公斤也是很驚人的重量,可是為了匿蹤不得不做的犧牲! 請繼續查吧! 不會有標準答案的!


既然您都說到數據真假不可知這個份上了,如果同時又要堅持2000-3800kg是OK的,說好聽點,那叫自我矛盾。

何況我剛才貼過了,和您口中涂料很重,很嬌貴要住空調房的F-22相比。
F-35和殲20又不用住空調房。


所以我呢,現在已經從您那個F-22塗了3800kg隱性塗料上面,轉移到去了解其他相關更多的信息去了。 能夠貼點有意思的東西出來給其他有興趣的人看看,大家一起學習也蠻好的。



畢竟對於未解密而無從查證的東西,要說什麼全憑一張嘴,自己涉獵可以很深,可以有化工博士的朋友了解這些機密內幕,等等等等,

最後總歸離不開一句話嘛:「涉密,所以細節無可奉告。」


您繼續堅持就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