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雲豹迫砲系統實彈射擊首曝光,將進化為獵豹砲車

macross_sato wrote:
那為什麼要在這個火力範圍重複呢?
所以要清楚這台砲車, 在長官心裡幹麻用.(恕刪)


先說我當兵時和炮兵完全無關,對於國軍那一長串的歷年火炮裝備我是整個眼盲+腦盲。

所以我的推測可能是錯誤的。

但是近年來各國建軍的方向,或者說未來陸軍應該建軍方向,我認為國防部應該想更全面汰換火炮單位的裝備。

未來火炮的需求

快速自走
精準火力
長短火炮支援
簡化人力
簡化與快速的後勤支援

最後行有餘力就是遠程攻擊

如果台灣能繼續優化傳統火炮單位,那迫擊炮的CP值應該是很高的。另外,短距離火炮應該還是有必要的存在。

有些地形比如城鎮或丘陵之類的,遠距離火炮可能會炸到敵軍躲藏的遮蔽物,比如躲在大樓或者街道戰的火炮陰影區。彈道可能會轟炸不到或者炸到其他建築或山坡。

老舊火炮要做到這幾點,困難度還是相當高,除了火炮陣地要可以即時移動與即時標定之外,還要計算目標座標距離。

我是覺得國防部這幾年軍官素質越來越優秀,建軍方向越來越正確,小弟我還是很相信他們選擇。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macross_sato wrote:
所以要清楚這台砲車, 在長官心裡幹麻用.

政績乎 ??? ... 個人猜測而已.

以前某個 研發人員 提很多 [ 更好的 ] 案子常被否決, 老半天想不通.
後來, 有好心同事跟他說, 上面要求 [ 有 ] 就好, 成功出廠大家都可 升官授勳.
等生產後一段時間後再提, 讓目前的改的更好, 又 多一筆經費 及 再一次升官授勳.


以上是在外面喝酒時 聽說的, 不負責啊 .

聽起來感覺像過去某些警察 養案, 需要時輕鬆一撈就有, 別的警察操到累還達不到績效.
莊孝爺 wrote:
政績乎 ??? ..(恕刪)


我覺得真的不用想太多,這台砲車簡單講就是,有車+有炮台再加上有美軍驗證過<----重點,基本上就是參考史崔克的M1129迫擊炮車,這種迫擊砲車也不是甚麼最新科技了,基本上只要克服後座力,結合起來就不會有失敗的疑慮

基本上自研最怕天馬行空最後花大錢研發出來,結果貴得要命軍方根本不採買,像芬蘭Patria AMOS,看起來很屌很未來化,花一大筆研發費用最後連芬蘭自家陸軍也嫌太貴,總共只採購18輛,想外銷目前看來也找不到夠潘的...........
原來是走agile路線
莊孝爺 wrote:

政績乎 ??? [...(恕刪)
alexlin1 wrote:
基本上只要克服後座力,結合起來就不會有失敗的疑慮


我是覺得, 迫砲車除非繞著敵軍跑動 ( 類似 AC-130 由空中繞圈圈開火 ), 否則因 短距離炮 及 精準度, 很難邊跑邊射擊.
( 聯想到西部電影, 白人將蓬車翻倒圍成一圈, 紅番騎馬繞著圈外邊跑邊開槍射箭攻擊 )

停車後開炮, 那麼, 何必將後座力傳到車體再傳至地面 ? 讓車體補強懸吊及底盤?? 搞的又重又貴.

如果
停車後用 機械臂或滑軌 將迫擊砲由車上移動至地面再射擊, 射完立即收回車上轉移陣地, 不就免了後座力 力學傳遞 問題.

機械臂或滑軌再改一下( 邊外移邊散開 ), 雲豹側邊裝甲板也像門一樣外開, 當作迫炮兵輕兵器防護板, 說不定可增至 2~3組人工填彈的簡單炮管 , 提高總射速.
或 3~6管 格林旋轉式 底部自動上彈速射 ( 要研發 ).
莊孝爺 wrote:
我是覺得, 迫砲車除(恕刪)



主要迫擊炮的彈道是高拋物線,炮彈落地時幾乎是直著落下的,所以它的破片殺傷界近似一個圓形。而且由於迫擊炮彈是幾乎直著落下的,不像後裝炮彈會有一部分破片炸到土裡浪費,它的彈片能均勻地向四周散佈。所以迫擊炮彈的破片殺傷界近似圓形,對於反登陸戰爭的殺傷力很大的。

而且台灣這批獵豹砲車就是要更新CM22那批裝甲迫砲車用的,從60公里提升到破百公里,讓裝騎旅可以更快速佈陣,而不是每次都是要等火力到位
莊孝爺 wrote:
停車後用 機械臂或滑軌 將迫擊砲由車上移動至地面再射擊, 射完立即收回車上轉移陣地, 不就免了後座力 力學傳遞 問題.

機械臂或滑軌再改一下( 邊外移邊散開 ), 雲豹側邊裝甲板也像門一樣外開, 當作迫炮兵輕兵器防護板, 說不定可增至 2~3組人工填彈的簡單炮管 , 提高總射速.
或 3~6管 格林旋轉式 底部自動上彈速射 ( 要研發 ).(恕刪)


二代雲豹的底盤避震器沒有彈簧,是用液壓與高壓氮氣系統混合組成,可調整高低的主動式避震器,貴得要死但效率超級強,一但停車要射擊,避震器可以全部鎖死,不具備彈性,直接射擊,只有輪胎會有彈性吸收衝擊。
引用此系統就是為了要裝上迫砲可以任意停車射擊。問題是此玩意貴得要死,一但壞了,換修費用嚇死人,除非這整個系統都是台灣的廠商設計的。
本來不想繼續回覆,因為火炮是很複雜的應用,
很難說得讓每個人清楚。

在MDC論壇上已經討論過好幾次軍備局的輪車載火炮系統,可惜最後總沒能量產。

有幾點是那邊沒注意到的,我稍微解釋。

在漢光16…18, 在軍棋已經入列 雙管120車載。
也因為以色列率先在小型輪車上發展81-120, 後續各軍火商紛紛對於未來7km之內支援火力都以輪車為主力。

如 TW 大與 樓主所言, 確實在漢光後用載具定型後, 迫砲輪車車確實是將要取代cm砲車。

而軍備局還有砲塔式迫砲車專案計劃。
為什麼呢?

這都是為了因應當年漢光評估後的決定。
速度是其中一個要素。

所以美軍都還在用的類似構型cm破砲車, 當然是準備替換目標。

再岔開看老美, 因為摩蘇爾, 費盧傑, 再到伊拉克自己的摩蘇爾。

老美發現,在城市戰中, 史崔克砲車一樣無法在城市戰中給與良好支援。

進入街道,還是要靠步兵自己在建築物架砲開設。

樓主所說迫砲的彈著優勢, 那時的態勢確是砲車最不適用時機。
距離太近了。

老美打砲一邊F, 一邊喃喃有詞
High Angle Hell, 就是越共快打入陣地前緣,
鼓舞自己的口號。

陸軍尤其是炮兵, 列裝的火炮勘比阿公。

大家說的自走化,電腦化, 減少人力何嘗不是砲兵早該更換更新?
macross_sato wrote:
本來不想繼續回覆,因(恕刪)


還有說一個玩笑話, 長官要我們快速部署, 結果敵人速度太慢了, 變成我們太早展開部署。


台灣就這樣小, 戰時到處都是部隊, 只有地不夠大部署,反而沒有快慢問題。


除非蕃薯倒著放才有。
莊孝爺 wrote:
政績乎 ??? ..(恕刪)


報告莊爺, 我沒這樣說啦!
長官有在做事,我們鼓掌叫好就好。。。。

我想請教您, 飛F5放20砲時, 會有向後退的感覺嗎?

空速會減多少?

我很難想像老美的ac130打105砲怎麼不會翻一圈?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