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hrotal wrote:看看以前SDI天基雷射計畫怎麼終止的...(恕刪) IFX的實驗都成功演示以雷射打衛星是有效的,當年沒部署的問題是美帝沒有適合的載具火箭可以一次送到位,經計算後整體成本大增加上蘇共垮台地球無對手,於是全案停止。該案停止基本與你宣稱的雷射散焦無關。過幾年如果看到SpaceX把新一代的IFX幫忙送上去請不要意外
Panchrotal wrote:747這麼大高功率機載雷射有效射程才300km...(恕刪) 別忘了747飛行高度與ABL基本設計是打還在大氣層內上升段的彈道導彈還有ABL還利用光在大氣散射的特性來加大對彈道導彈的照射面積
台灣向後退 wrote:IFX的實驗都成功演示以雷射打衛星是有效的,當年沒部署的問題是美帝沒有適合的載具火箭可以一次送到位,經計算後整體成本大增加上蘇共垮台地球無對手,於是全案停止。該案停止基本與你宣稱的雷射散焦無關。 散焦不是大問題可以用集焦鏡解決所以當年規劃集焦鏡直徑有8~10米因此沒有適合的載具可以一次送到位
Panchrotal wrote:尺寸也關係到重量哈伯才用到2.4米鏡片8米鏡是十多倍重量 1969年7月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表面,登月太空人帶了一個雷射後向反射器陣列,並將其放置在月面預定位置上。此後,美國和前蘇聯先後在月球上面放了5個可供進行雷射測月的角反射器陣列。正是這些月面角反射器陣列的出現,地月雷射測距技術成為了最精準的地月距離測量手段。我國的衛星雷射測距工作始於1972年,至今已經歷了從第一代到第三代的發展過程。2015年末至2017年初,應用天文研究組對1.2米望遠鏡進行了全面升級。在此期間,我國研究人員齊頭並進,多次組織研討會,學習國外成功經驗。終於於2018年1月22日,雲南天文台1.2米望遠鏡測距系統首次成功探測到月面反射器Apollo15的雷射回波,實現了中國月球雷射測距從無到有的突破。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o2zxq9m.html口徑達1.2米,6億像素,陶瓷結構“歐幾里得”望遠鏡即將問世
Panchrotal wrote:尺寸也關係到重量 這是當然,相同材質鏡面越大本來就會越重,但是全案考量重點與尺寸大小無關,而是35噸的重量沒有能運載的火箭可以送上去。如果當年有新型材質可以將重量減少到剩下20頓,運載就不是問題
fredcoc wrote:20噸 ? 那是多少架X37的重量呀 !所以軍事版這幾個居然腦補幻想X37能擊落北斗衛星 , 這可真好笑哩 ~~ 你還是先看懂IFX的計畫再來批評吧,誰告訴你不同用途會一樣重量關於用X-37打北斗,美帝有沒這計畫你我都不知道,但是擊落衛星導致碎片引發連環的太空垃圾危害其他衛星美帝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