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T-72 遭到NLAW近距離開罐影片

redshoulder wrote:
火光中燃燒噴出的應是射手的肢體,之後噴出的片狀物體應是戰車零件。

你圈的火光中物體才是炸裂的尖銳金屬物燃燒中。第二件暗色的才是人體。



redshoulder wrote:
應是駛至街角後約略同一時間遭攻擊摧毀。

從片頭就知第一輛是落單,不斷遭到後方和右側RPG 攻擊。第二輛應不在場,否則後方RPG 應該先攻第二輛。旁證是炮手爬下車時,地上已經躺屍一人,他走沒兩步又一枚RPG 打在地上,迄圖轟死他。若第二輛坦克已到,必定選擇轟坦克而不是轟逃難的坦克兵。
第二輛雖然最終被幹掉,但是過程可能不光彩,烏軍承受損失,否則不會故意斷片不公布。
alanchentw wrote:
從片頭就知第一輛是落單,不斷遭到後方和右側RPG 攻擊。第二輛應不在場,否則後方RPG 應該先攻第二輛。旁證是炮手爬下車時,地上已經躺屍一人,他走沒兩步又一枚RPG 打在地上,迄圖轟死他。若第二輛坦克已到,必定選擇轟坦克而不是轟逃難的坦克兵。
第二輛雖然最終被幹掉,但是過程可能不光彩,烏軍承受損失,否則不會故意斷片不公布。...(恕刪)

從車體前方艙蓋爬下車往路邊跑的是駕駛。他在跑的時候路上標線處已經有似屍骸物體,而這物體在爆炸前不存在,應該是爆炸前爬在砲塔上的射手。為何是射手,因為他從砲塔左方艙蓋出來。車長應該在裡面烤熟了。

駕駛跑到路旁時左手側爆了一枚RPG,所以倒在地上爬,看來是不活了。隨後戰車右後方向遠處爆出火光,沒多久就有殘骸往戰車方向飄落路上。此時無人機鏡頭才轉向火光出現的角落拉大視角搜尋,發現剛才只有民車的街角出現一輛遭擊毀戰車,左側還有似屍骸物體,不知能否跟飄落路上的拼在一起。
alanchentw wrote:
redshoulder wrote:火光中燃燒噴出的應是射手的肢體,之後噴出的片狀物體應是戰車零件。
你圈的火光中物體才是炸裂的尖銳金屬物燃燒中。第二件暗色的才是人體。
redshoulder wrote: 應是駛至街角後約略同一時間遭攻擊摧毀。
從片頭就知第一輛是落單,不斷遭到後方和右側RPG 攻擊。第二輛應不在場,否則後方RPG 應該先攻第二輛。旁證是炮手爬下車時,地上已經躺屍一人,他走沒兩步又一枚RPG 打在地上,迄圖轟死他。若第二輛坦克已到,必定選擇轟坦克而不是轟逃難的坦克兵。
第二輛雖然最終被幹掉,但是過程可能不光彩,烏軍承受損失,否則不會故意斷片不公布。


你看片夾了太多主觀意識

1) 2D 畫面,不要只靠初見觀感判定 3D 空間的軌跡。
2) 低解析度的時候,不確定的東西就是不確定。在你能完全斷定畫面上照出的某塊東西是什麼之前,最好只說是你看到的是「物體」之類。
3) 你只看到畫面中的東西,無法斷定畫面沒照出來的區域,有發生什麼、或沒有發生什麼。鏡頭外的景物也會隨時在變化。
4) 場景中與場景外的各員視角、資源、任務、判斷方式各有不同。當地人員沒有俯瞰視角(你也沒有當地平面高解晰度視角)、當地人員也無法就即時場景反複觀察再下決定。
5) 畫面證據的確認,是只就「畫面照出來的事實」確認。不要擅自用自己的主觀意識與判斷基準,認定為什麼不怎麼樣,來否認畫面上照出來的事物。
6) 注意畫面上同時出現的其他東西,不要只看你想看的部份,往你想要的方向去解釋。
redshoulder wrote:
從車體前方艙蓋爬下車...(恕刪)

這次我感覺,第44秒的黑影應該是第43秒第一個燃燒物件噴飛落地前,被太陽照射的影子。如此解釋了為何它飛出的時間落後爆炸一秒。因此之後從天空摔落的屍體應該不是來自第一輛。
五毛獵人 wrote:
報導指出,重型近接飛彈系統若正式服役,射程將會超越現行多數拖式反戰車飛彈3.75公里,也將達BGM-71拖式飛彈4.5公里的2倍以上,最短貼敵距離則有望維持與傳統拖式反戰車飛彈一樣的40公尺,並希望能在2028~2032年部署完成。

報導提到,新系統除了飛行速度大幅提升2倍以上,且同時能在行進間射擊、射後不理(Fire-and-forget)和遠端遙控的能力,讓前線能在面敵時能在後方隱藏,且能攻擊躲避在遮蔽物後的目標,未來將會和下一代戰鬥車(NGCV)及各種現役戰車連線,讓戰車負責瞄準,重型近接飛彈系統負責射擊的目標實現。


未來這一類型的飛彈普及以後,戰車的腳色就開始會轉變了!
從這支影片就可以看到,火力較弱的反裝甲火箭必須要打在坦克最弱的地方,就是車輛的後方與車輪及履帶,烏克蘭的突擊小組完全按照這個方式去攻擊主坦克,終於打爆它!

這完全就是按照教課書上方式攻擊,以只有在城市中可以用這個方式打坦克! 所以主坦克在城市中很容易被伏擊!

因此六六火箭彈絕對有它可以發揮的地方! 台灣龐大的庫存可以讓每個士兵都拿上兩三枚去對付裝甲車!
alanchentw
六六威力太差,還是別害人了。留給民兵製造騷擾還行
chiyenms
66 火箭是有比沒有好。對兩棲戰車、空降部隊用輕型戰車還行。/但對主力戰車很困難,主要是損壞外部觀測器、干擾、製造需維修損傷。準確度與狀況無法瞄特定弱點或裝備。有隨行步兵的話,先打隨行步兵。
NLAW 從頭上飛過未爆。掉漆!反坦步兵會被害死。
alanchentw wrote:
NLAW 從頭上飛過未爆。掉漆!反坦步兵會被害死。


看起來是小於最小接戰距離射擊

這種狀況,應該是歸屬於訓練不足或缺乏知識


chiyenms wrote:
看起來是小於最小接戰...(恕刪)


畫面中無法判斷 NLAW 是否有飛經目標戰車上方。

橫向近距離打移動中戰車時,移動角速度大。飛彈轉向力可能不及改變航向。影片中距離太近,尾端火箭引擎才剛點燃。

另外距離過近時安全裝置是否已解除也有疑。

也有可能因為距離近,射手選用直射模式,需直接命中而非頂攻偵測。
反戰車火箭有命中,有穿甲,但沒有引爆內部物資時的狀況

https://twitter.com/ErrorCitizenX/status/1504216000513912842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