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常在電視上看到 海空軍演訓 ,由海基 海欉樹飛彈 或是戰機發射的紅外線短程飛彈,都會用燃燒彈當誘餌....然後就回覆命中目標......

那請問,如果這樣,實戰的話,敵方也用燃燒彈當誘餌,我方不就沒轍了?

我的問題是 演訓時用燃燒彈模擬敵方是個好方式嗎?


millet_hong wrote:
那請問,如果這樣,實戰的話,敵方也用燃燒彈當誘餌,我方不就沒轍了?

我的問題是 演訓時用燃燒彈模擬敵方是個好方式嗎?.(恕刪)



不管你演訓時用不用燄熱彈當靶, 實戰時燄熱彈用來對付來襲的紅外線導引飛彈,

還是有很高的成功機率, 像這樣, 打的又多又亮, 成功閃過的機率就越高

Edison

millet_hong wrote:
請問,常在電視上看...(恕刪)


Metal 教官寫的

談談IR飛彈:

飛彈五個主要組件是:目標尋獲組、導引組、飛行控制組、動力推進組及彈頭。視距內飛彈主要是以紅外線IR導引,在目標尋獲的方式一般是由搜索頭(SEEKER)比對熱幅射源,利用飛機發動機所產生的熱,偵測目標的位置。最早期的AIM-9B飛彈,在攻擊時,飛行員必須將飛機操作到敵機的後方,並將敵機置於飛彈瞄準點的2°CONE、距離9000呎之內,同時要聽到飛彈導引組已獲得目標的尋獲的訊號。在未獲得目標時,這個音頻訊號有點像電視沒有收訊信號的雜訊聲,等到收到的訊號,就會變成高頻的尖銳的聲音,這就表示飛彈已經獲得目標了,飛行員在辨認目標與飛彈的射擊瞄準參考區域吻合,就可以按下飛彈發射電門,飛彈發射出去後,就會朝向熱源訊號方向前進,一直到命中目標或是動力耗盡而成為自由落體。

飛彈發明之初,就有不錯的戰績,當然引起極大的震撼,所以兩大軍火陣營爭相投入研究,雙方發展出的成品,奇蹟似的有著非常相近的功能。當然有時A方會佔點上風、有時R方會高興一點,對了,差點忘了F方也有加入竸賽,也有很不錯的成品。當然生意好做之後,大家都想擠進這個行業,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業單位也有相關的成品,不過比較像是地方代工的方式生產,還是這三家比較主流一點。

各家的產品競爭激烈,攻擊時,要讓飛彈能比別人好一點,在性能上一直的競爭,提升命中率,加大射程、加大搜索目標的範圍、加大追縱目標的能力、加大彈頭爆炸的方式與威力、加大、再加大,這麼一直不斷的演進,飛彈迅速的演進、能力也不斷的提升。防禦的一方,就要想盡方法破解,減少熱能的散發、改變熱源、投放假熱源、運用一些操作的技巧、利用大自然的屏障,以太陽、雲層、地面、水面雜訊反射的掩護,達到反制的效果。激烈的攻防之戰,讓飛彈有非常巨大的變化。

飛彈的射程,從早期9000呎左右,到現在射程已經可以超過10浬,在距離上一下擴大了好幾倍,其實IR飛彈早就不只是視距內的飛彈了。這些增程的飛彈,讓空戰操作時,戰況的發展更加的複雜。不論是攻擊或是防禦,飛行員要在接戰之前,預先調整好所需以的接戰狀況,以便在進入武器範圍內能有足夠的反應能力。戰場也因而擴大許多,基本攻防也從目視提前到進入武器射程之前就要開始作為,戰況的掌握,也要從視距外就得開始。單機不能完整的顧慮到整個戰場,所以戰術、戰法變成空戰發展的重要一環,現代空戰不能再有個人英雄主義,不能只靠單打獨鬥,而是要講求小組、團隊、聯合戰力的發揮,才能佔有優勢。

飛彈的射擊條件不再只限於尾追,飛彈的目標尋獲是利用熱源訊號追縱,在目標尋獲組內,搜索頭(SEEKER)運用冷卻技術,讓飛彈能追縱的熱源能更有效的比對正確目標,可以尋獲更低的熱源訊號,甚至於飛機飛行時與空氣磨擦的熱,也可能被偵測到,不但可以從各種角度攻擊,攻擊的範圍也大了許多,大幅的增加了飛彈的運用彈性,飛行員也不一定要在空中纏鬥半天才能有發射飛彈的機會。除了高頻音訊之外,許多戰機的火控系統,也將飛彈搜索頭所偵測的目標也顯示在抬頭顯示器上,更將一許武器的參數也整合在HUD,以便飛行員能更有效的運用武器,提升命中率。

搜索範圍由2°CONE提高到40°CONE,有些飛彈能接收雷達的訊號,在發射後能依照火控系統所提供的資料,驅動飛彈的初始動作,直接的定向目標的方位,再由飛彈本身的目標尋獲組接手後續的目標追縱,更厲害的還有些飛彈可以將頭盔瞄準器的目標尋獲整合在系統內,雷達可以搜索的範圍大約只有±60°,頭盔瞄準器的角度大約跟脖子的角度一樣,也就看飛行員的脖子能轉多大,就能攻擊多大的範圍,以後戰鬥機的飛行員脖子一定要粗一點才好。

彈頭引爆的方式也有改進,從觸碰致動提升為感應致動,飛彈不一定要直接命中目標才會引爆,只要在目標的附近,能夠感應到目標,飛彈也會爆炸,而且彈頭包覆炸藥的鋼材,使用特別的切割方式,在引爆之後,會爆裂成數百片的碎片,所產生爆炸的威力,也足以摧毀一般的戰機(應該沒有鋼鐵人做成的戰機吧?)

追縱模式也有很大的進步,反制IR飛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投擲火焰彈,所以有些飛彈就發展了反反制的方法,讓目標尋獲組能夠分辨火焰彈與飛機產生的熱源,每一種熱源會產生不同的幅射頻率,科學家們分析出各種不同頻率的差別,將不屬於戰機頻段的過濾掉,讓火焰彈無法誘引飛彈攻擊。還有些還將雷達的功能也整合在內,IR飛彈也不僅限於追熱了,要是失去熱源,它就自動轉換成雷達模式追縱目標。反正這些壞科學家就是要想盡辦法要整死戰鬥機飛行員。

但是,再怎麼搞怪,總是有辦法反制的,飛彈的確很有威力、很危險、也很可怕,但是怕一定沒用,總得想法子因應,不能因此就束手就擒,不要放棄,就會有希望的,要不然,就只有坐以待斃了。在Holloman基地有一位T-38的美軍的教官,曾經參加過一次波灣戰爭,他是空軍的名人,飛A-10執行任務時,成功的防禦了三枚SAM飛彈的攻擊。雖然他防禦的是地對空飛彈,而且近年來飛彈的性能也大幅的提升,可是戰鬥機飛行員必須時時做好應變的準備,防禦時除了要保持能量以便有足夠的操作能力。更要將時間的函數納入操作的參考,有人用「千分一、千分之二…」也有用「one potato two potato…」,只要常練習,就能掌握到操作的節奏,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做這麼多的反應,能夠少看一次儀表或是計時,相對的就多了一點點的時間可以做更重要的事。要能夠保持開放的心態,接受新科技的衝擊,要相信「人能勝天、飛行員能勝飛彈」。

真的,要是能有這樣的準備,那天真的有幸,有那位碰上了這個飛彈防禦的機會,如果防禦作為有效,一定要讓我知道,這些學理和老美有沒有吹牛。

火焰彈反制的是追熱的IR飛彈,有作戰與訓練類之分,燃燒的頻段是要模擬發動機的熱源,引誘IR飛彈攻擊。要依據情報及戰術手冊所律定的方式、時間間隔、數量、順序設定投擲方式。

干擾絲是反制脈衝式雷達,對於較新式的都卜勤雷達是無效的。
>>火焰彈反制的是追熱的IR飛彈,有作戰與訓練類之分,燃燒的頻段是要模擬發動機的熱源,引誘IR飛彈攻擊。要依據情報及戰術手冊所律定的方式、時間間隔、數量、順序設定投擲方式。

重點在於這段,這是訓練模式,這樣的訓練方式也可在其他國家看到,去youtube找找就能看到,畢竟用靶機還是很昂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